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

文|相逢一笑

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拍摄于1994年。时隔20多年,今日去看依然牵动人心。

经典,总是经得起岁月的磨砺。尽管电影中出现的砖头似的手提电话、憨大笨重的电脑显示器已被时代淘汰,但人性却可以跨越千年,亘古恒远。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所谓男女,属于康乐问题。

吃,饮食是台面上的东西;欲望、男女则是台面下的问题。台面下的东西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讨论,于是便有了种种尴尬与荒谬。

影片中的老朱是台北最了不起的名厨,但妻子去世后他便要肩负起抚养三个女儿的责任。我们可以想见这位鳏夫老爸生活的艰辛,但更困扰他的是与女儿们的沟通。他每天早上喊女儿们起床,总是要先敲门,然后喊两声,再走进女儿的房间;他为女儿们洗衣服,当一家人的衣服在洗衣机里纠缠,他要用力扯拽来分开,整理时却又经常把三个女儿的衣服混淆放错位置。除此之外,他不能说,也不知如何给女儿们说。他爱女儿们,他把这种爱寄托在每周的“星期日晚餐”,这个晚餐是女儿们不敢不参加的。影片的开头非常奢侈地用了4分多钟的时间来展示他准备晚餐的精心,洗、切、溜、炸……一连串的表演,艺术地展示了传统的饮食文化。满满一桌的珍馐佳肴,却掩饰不住父女无法沟通的真相。饮食被渲染到了极致,情感却压抑到了极致。影片中这样的晚餐先后出现了四五次,但每一次都只是在“我宣布一个事情”中黯然落幕。大家仿佛从来不会进行融洽的沟通,只习惯了在“星期日晚餐”上的孤独宣告。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唉,忙活一辈子,就为这个……想了气人哪,好滋味谁尝过了?”这是老朱与好友老温喝醉后的一句真心话。这话里有抱怨,有期待,也有不甘哪!

人生短暂,哪个不对好滋味充满向往?可是在欲望追逐的道路上有“红绿灯”与交通警管控的十字路口,压抑与解放恰如禁行与放行。电影中几次出现交通路口的场景,导演李安要表现的大概便是此意吧。

《饮食男女》是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之一。片中的食物与饭桌便是家庭的象征。可也似乎也暗示着家庭的解构不可避免,因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接下来,我便以老朱家中家庭成员离家的顺序来谈谈自己的感悟吧。

1. 三女儿家宁

影片中三女儿的戏份不多,就像她的名字“家宁”那样,影片中她好像一直没有太大的情绪波澜,她与父亲及大姐二姐的关系也同样波澜不惊。但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主见的女孩子。生长在一个名厨的家庭,却在洋快餐厅打工;有名厨老爸每天做的满桌丰盛的“大餐”,却又十分享受路边地摊的“臭豆腐”类的小吃。这是潜意识中的反叛?还是现代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家宁的女友出于“得到的太容易便不会珍惜”的考虑,对男友百般折磨。为了让男友追得更辛苦一点,她不断地放他的鸽子,让他痛苦,认为这便是爱。没想到,家宁却喜欢上了这个男孩子,并与这个男孩子走到了一起。

家宁对爱的诠释是:“真正的爱情是跟一个关心你的人在一起。这个人可以让你表达内心的感受,在她身边,你可以觉得自由自在地谈任何事情。

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的爱情,是人生的“好滋味”

可是李安好吊诡!当那个男孩子面对家宁爱的诠释反问道:“那我现在觉得可以在你身边自由自在谈我的感觉,这就是爱吗?”家宁若有所思,说:“你不要乱讲。”就在这时,一只手拿着一个盘子递到了他们的面前,传来服务员报菜名的声音——“臭豆腐”。对臭豆腐的特点,我们大家都明白:闻起来与吃起来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李安是在隐喻爱情的复杂与表里不一吗?

可以看出,家宁的爱情没有过分的压抑,也没有疯狂的释放。当她与男友在摄影的暗房里,看着显影水里照片慢慢显现的时候,两只手摸索着握在了一起。

家宁是与男友未婚先孕,离家而去的。离家那天,天上下着雨。

2. 大女儿家珍

大学时一次失败的单恋,使她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她活在自己编织的爱情故事里不能自拔。九年来,她不去见任何男孩子。她关闭了自己的情欲之门。

母亲的过早离去,使得作为长女的她试图取代母亲的空位。她把自己当成妹妹的家长,而不是姐姐。她一厢情愿地认为妹妹讨厌她,从而关闭了姐妹交流的心门。

然而这种自我的封闭,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又是多么地脆弱。别人家里唱卡拉OK,她不能忍受;妹妹给她开个玩笑,她不能接受;看到学生在课堂上传情书,她不能容忍。甚至连屋顶上猫叫春的声音,也让她愤怒不已。

过度的压抑,必然带来疯狂的释放。在学校的大喇叭里大喊:“为什么我只能站在这里对着空气谈情说爱?到底是谁写情书给我?有种就给我站出来……”再到向赶来安慰她的体育老师索吻,再到后来的“闪婚”,令人目不暇接。

爱情来得如此突然,幸福让人猝不及防。当这种人生的“好滋味”不期而至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拥抱它,当然是第一选择了。所以,大女儿宁珍等不及了,当她坐在男友的摩托车上飞驰而去的时候,脸上挂着泪珠,心中无比喜悦。

毕竟,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欲望是压抑不住的,它们迟早会来。

3. 老朱

中国父亲是压力、责任、自尊、荣誉的来源。妻子的早逝更是把这种压力全部压在了老朱的肩头。身为名厨的他,饮食是他的强项;作为鳏夫的他,男女是他的伤痛。

父亲的责任与牺牲意识,支撑了他作为父亲的威严,也反衬了他情感的空虚。他味觉的丧失简直是一个绝妙的隐喻:食不知味的空虚人生。

他与亡妻的感情是中国传统夫妻关系写照。二女儿家倩对此的评价是“吵吵闹闹算什么爱”只是“老式的战争”罢了。然而父亲与亡母的爱正代表了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父母所呈现给子女的爱,没有浪漫与激情,只有琐碎与平淡,有时候,反而争吵是感情的升华。由几个片中细节可以看出老朱是爱亡妻的:影片反复出现亡妻的照片,到最后搬家时,父亲把亡妻照片装入箱中,算是他对这段老式的爱的祭奠吧。

在女儿们的眼里,老朱大概应当找一个像梁伯母那样年龄相仿的女人为伴。虽然那个梁伯母简直就像一个老巫婆,自以为是、自作多情。好像生活中这样的搭配才合乎常例。那个梁伯母虽然自美国归来,吸着烟卷,但想法显然与传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看到她在老朱家那拙劣的表演,着实让人忍不住一乐,为影片增加了喜感。

然而,故事的发展却依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老朱爱恋的对象竟然是梁伯母的女儿、家珍的好朋友、那个简直可以作为这个家第四个女儿的锦荣。这段恋情发生在锦荣的离婚诉讼案期间,老朱利用自己的厨艺特长,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锦荣的小女儿,也收获得了锦荣的爱。这段忘年恋来得是那样突然,可又不是无迹可寻。当老朱在晚宴上借着酒劲,鼓足勇气,当着众人,说出自己深埋心里的秘密的时候,他在影片开头教人做鱼的那个电话,他对锦荣小女儿无比的宠爱都有了答案。他的一番表白,使他终于摆脱了现实的压抑:“我之所以不说,不是想故意隐瞒什么,我只是觉得,不想让我个人的事情连累了家人,变成了负担,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理上产生的那种禁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其实我不说,也没对不起谁;说了,只是不想再委屈求全。”虽然有梁伯母的一番大闹,虽然有儿女们一时的不理解,老朱毕竟还是要品尝这人生的“好滋味”。他搬离了老房子,与锦荣生活在一起。故事快结束时,挺着大肚子的锦荣对他所说的那句“爱你”以及给他的那个吻,告诉我们老朱的选择没有错。

至于老朱与二女儿家倩之间的关系,则是李安影片中颇耐人寻味的地方。从照片上可以看出,二女儿家倩是长得最像妈妈的,性格呢又恰巧是父母二人的结合。这可能也是老朱最疼这个女儿的原因吧。然而这种混杂的、特别的疼爱,总有一种让人说不出的滋味在里面。家倩是三个女儿中唯一对厨艺十分喜爱的一个,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带她到饭店的大厨房里,聪明机灵的家倩在那儿学会了做许多菜,工作之余,爸爸还会用面包给她烤一个手镯,用面做一个镶嵌着糖浆和八角的戒指。然而后来爸爸却不允许她呆在厨房里,他把二女儿赶出了厨房。后来家倩成为航空公司里的副处长。在影片里,老朱与二女儿毫无疑问是故事的主线。可距离愈近,便愈容易伤害。家倩固执地认为父亲看他不顺眼,所以她是与父亲顶嘴最多的一个,也是最先提出要搬离这个家的人。对于这个女儿,老朱是又爱又怕。早上喊女儿们起床,对待家宁她是连摇带晃地喊“小懒虫,要迟到了”。来到家倩床前,她却总是先慈爱地看一会儿,仿佛看自己的爱人一样,然后却板起严父样的面孔,大声喊:“家倩!你快迟到了!”随之转身走开。这其中的隐忍与压抑,幸福与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所幸,故事的结尾,当老朱从挺着肚子的娇妻锦荣那儿再走回老房子见到二女儿家倩时,一切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他喝着家倩端过的汤碗,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味觉恢复了。他激动地说:“女儿,你的汤,我尝到味道了。”当家倩再次把汤碗端给他的时候,他双手紧紧抓住女儿端着汤碗的手,颤抖地说:“女儿啊!”家倩也深切地喊了一声——“爸!”

4. 二女儿家倩

家倩是家里最聪明、最叛逆的一个女儿。她一眼看穿家里的虚伪,却又在家庭面临解体时承担起了一切。

她工作在一个航空公司,自以为洒脱,看不起“老式”的爱情。她与前男友保持暧昧不清的关系,原本以为自己风流自赏,能全身而退,结果换来的却是只配享受旧情人咖啡后两个小时的空挡。她与上司李凯,那个妻女在美国的帅男人调情,却因认为其是姐姐的前男友而纠结挣扎无果而终,换来的只是上司优雅从容的一句:“我们会是好朋友.”她的情感生活看似开放,没有压抑。其实却也有着许多的苦涩与无奈。这样的情节也是对所谓的后现代爱情的讽刺与抨击吧。

现代的外表包含的是一颗传统的心。也许可以这样来形容家倩。她是中西方文化融合最典型的一个形象。

她是最先要逃离这个传统的家庭的人,为此,她将自己工作多年的钱全部投资到一个房产中去,梦想着几个月后就可以拥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可是却遭遇投资诈骗,开发商倒闭,投入的钱成了泡沫。颇耐人寻味的是,当家里的人一个个搬离这所象征着传统的老房子的时候,家倩却留了下来,在父亲的厨房里,她享受着烹饪的乐趣。她烹制的饭菜,又将成为联络全家感情的新纽带。这种回归,是无奈,还是自觉?这是不是她要寻找的人生“好滋味”呢?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台面上的饮食与台面下的男女,相互交织所构成的张力使得两个多小时的影片没有丝毫拖沓之感。而传统与现代的撞击、压抑与解放的平衡也搅动着人们的思绪。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交通道口又出现在脑海,如果没有红绿灯与交通警,那该是怎样一幅混乱的图景啊!所幸的是,红绿灯亮着,交通警在岗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