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路上的践行者
——专访国乐表演艺术家吴茜
导语:“国际和平艺术奖”被称为文艺界的最高奖项,自她之前还没有中国人参与过评选,她经过初赛、复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将“国际和平创新奖”和“国际和平贡献奖”两个奖项纳入囊中,为中国填补了一块世界级艺术评选无奖项的空白。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场音乐会前夕,她不幸摔断了尾骨,本可以在家养伤不参加现场演出,但她坚持乘飞机从北京一路站到广州,靠打杜冷丁缓解疼痛上台表演,最终用高水准古筝技艺为亚运会画上浓重的一道色彩。
她不是明星,却比明星更耀眼;她不是大师,却已经在古筝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行走了三十几年,带出了一波又一波如新加坡古筝新秀郑怡雯这样优秀的学生。她叫吴茜,集古筝、古琴、箜篌三项乐器之大成的国乐表演艺术家、国际和平艺术奖的获得者,一位行走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路上的践行者。
琴是生命——学艺路上幸遇良师指引方向
“前世我为惜筝人,今世我为抚筝人,来世化做筝上弦,绕梁余音久不断。”吴茜的这首以情寄琴的诗道出了她学琴的三个阶段。在学艺的几个阶段中,她遇到的每个老师都像黑暗中的灯塔一样引领她在艺术的道路上行走。
“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我遇到的都是很有文化情怀的老师,他们都是推动文化向前发展的人,他们的付出不是为了名和利,不是为了收你那点钱,在这个用金钱来衡量的物质社会,我有幸遇到这么一批好老师,他们的情怀一直影响着我。教我的老师都是用满腔的热忱来对待我,从他们身上我体验到的不只是古筝的技术或一种师生简单的东西,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一种精神的继承。每一位老师都在我生命的成长段落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吴茜感恩的说。
搓衣板上练琴开启学艺路
吴茜4岁的时候,有一次参加文艺汇演正巧碰到了她的启蒙老师张树德先生。张树德先生觉得她非常有灵性就决定收她为徒,还没有收任何费用。“我
是老师到昆明后收的第一个学生,老师教我要用心、认真的地弹琴和做事。”那时候一台古筝要800多块钱,相当于吴茜妈妈两年的工资,当时舍不得给她买。开始练琴的时候吴茜就在搓衣板上订几根猴皮筋凑合弹,别人上课她就在旁边听,张老师就把自己的琴借她练习。直到第一次参加古筝比赛获奖后,妈妈才舍得买了第一把属于她自己的琴。
11岁之后,她遇到海木兰老师和中国古筝王子王中山老师,海木兰老师除了教她学琴还教她要学会宽容。“王中山老师对我影响非常大。他是一个身教多于言教的人,他的坚毅的品格,会让你无论在何时都不会趴下,都要咬牙坚持。他对业务的严谨程度,一丝不苟,一个音符练成千上万遍。假期练琴的时候他买了一箱矿泉水一直都在陪着我们练。我现在对学生这种真诚和玩命的劲儿完全传承于他。他就是希望古筝这么好听的乐器,你们应该弹好听了,好简单的道理。”吴茜回忆说。
在吴茜研究生阶段她遇到了林玲老师,温婉的林老师对人都很包容,对曲子的处理也很细致,对于业务更是精益求精。这些细节对吴茜一直影响至今。
“我的箜篌老师崔君芝是中国箜篌的创始人,我的这位老师是位女汉子,在她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想去做的事。她为了推动箜篌事业的发展付
出了很大的心血。我是她在中国收的第一波学生,当时在她家上课,她提供乐器,给我包饺子吃,还不要我学费。”除了古筝方面的成就,吴茜还是箜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当和吴茜聊到她学箜篌的经历时,她笑着谈起当时的情景。
吴茜在加拿大留学阶段,国外的一个竖琴老师让她明白了音乐和心的关系。竖琴老师让她每天早起去听风的声音,去听树林里的各种鸣叫声,然后坐在马路边听汽车听周边所有环境的声音。技术方面,竖琴老师手把手的教她弹琴,让她找触弦的感觉和声音的感觉。竖琴老师的细腻和用心的程度也是让吴茜特别感恩的。
为了做好器乐剧吴茜还学习了书法,书法老师赵昌林先生不但是位书法家还是一位诗人,他希望吴茜不要做匠人,要做一名脚踏实地的文化人,为此一再强调艺术风骨的重要性,再三敦促吴茜文化与艺术的积累,为达到师傅的要求,每天背诗、看书、记录生活体悟,练习书法、打太极拳也成为了吴茜每日的必修课。
“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会有我的今天。每一个老师都给予我这个阶段最大的帮助,而且都是尽全力来帮助我,所有教导我的老师都是中国优秀的艺术家,身上都有一种文化情怀,对于我的成长都起到了精神引领的作用,我觉得他们更像我的精神导师。他们一方面是在技艺上,让我成为更成熟更完全的技艺人,另一方面让我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人。我从老师身上传承来的东西,都带有精神。”当被问到在这几位老师当中哪位给她帮助最大的时候,吴茜如是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我是一个嫁个古筝的人
吴茜对于古筝的喜爱和痴迷在老师和朋友眼中是疯狂的。在学艺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她几乎没有节假日,每天都在弹琴。
“我特别爱古筝,我对它付出了别人不能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我认为我是对它绝对的诚,我敢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我更爱古筝的人。我的一位老师评价我:'你是一个嫁给古筝的人。'”说到这里吴茜笑了起来。
“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想要名利,想别人都特别敬佩我,想让别人认为我是一个弹琴特别棒的人,但是现在我的观念转变了。突然有一天,我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我对古筝那种真诚真的是无所求的,没有任何私利的吗?以前我觉得做的所有的事纯然一切都是为了古筝好,自认为很爱它,从敬畏之心一直到相爱的情怀。后来我发现对它缺乏诚意,敬畏之心也是不够的,我做的一切出发点还是我自己。原来我就是个匠人,是一个满足自我理想的匠人,挺可怕的。我是个匠人,那我教出来的学生还是个匠人,这不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它只是一个器物的传承,它没有精神,没有情怀,连手艺人都谈不上。表面上我觉得我淡泊名利,但实际上骨子里我还是有一种自我认可的东西在里头。我没有从一种人文的情怀上去理解这种精神,它在我的血液里没变成一种精神。它只变成一个名词,是我给它贴上了标签。我的出发点不完全是怀有敬意和赤诚的。” 所以吴茜开始调整她的内心,要让古筝成为她的一种精神。
五星红旗下的那颗民族赤诚心
2013年7月,吴茜参加了 “国际和平艺术奖”的评选,自她之前还没有中国人入围过该评选。她经过初赛、复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将“国际和平创新奖”和“国际和平贡献奖”两个奖项纳入囊中,为中国填补了一块世界级艺术评选无奖项的空白。
拼了命也要拿奖 只因我代表祖国
“国际和平艺术奖”比赛期间,吴茜提前12天就到了美国。刚下飞机就听到一个“噩耗”:因为准备好的表演形式不符合要求,德国籍导演推翻了原来的剧本,需要重新排练。来不及多想,吴茜就被从机场直接接到剧场,酒店不能住,每天就在剧场排练和睡觉。
“说真心话,当时挺沮丧的,根本就不符合人家的要求,我还比什么啊,当时我都想立即坐飞机回来。但是那个德国导演对我说,‘别气馁,如果你可以坚持,我会每天陪你练八个小时。’我想,‘人家一外国人跟你没什么关系,也不沾亲带故的都能这样说,那我是中国人,黄皮肤,我的根就在祖国,既然来了就要为我们的国家争光!为我们的文化争光!拼了!’我就跟德国导演说,您放心,该怎么要求就怎么要求,我可以每天二十四小时排练,因为我是中国人!”就这样,吴茜整整10天都是睡在剧场排练厅的椅子上,每次都是刚眯一会儿,就会被比赛开始了的“恶梦”惊醒,马上就跳起来继续练。那时候从剧场清洁工到高层管理人员都知道有一个“不要命”的中国人在这里疯狂排练。
“其实那时候我自己很无助,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难道就出我这么个'怂蛋'吗?我还不是最好的,怎么办?没有办法,只能迎难而上。不拿奖也得拿,因为我是代表祖国,我自己可以不拿奖,但我的祖国不行!拿不了奖我就不回国!不拿奖怎么回去,无颜见江东父老啊!”
于是吴茜就把京剧、剑、水袖、书法还有她自己创作的一首曲子全部融合在一起,讲了一个“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中国故事。她想要带着亿万个中国人的“不忘初心”,带着中国的千年文化,带着我们的根,走向世界文化舞台,让中国的文化成为世界的一种文化。
不负众望获奖 颁奖现场因累晕倒
“全球和平艺术奖”的评选终于结束了,现场主持人开始宣读获奖名单,当吴茜听到china、“和平艺术创新奖”的时候,立刻激动地站起来,刚要上台领奖的时候,没想到却突然晕倒在台下。连续的熬夜排练让她的精神和身体都极度的疲惫,终于获奖了,压着神经的那根弦也崩断了。
“晕倒之后,我被工作人员直接送到医院去抢救,所以我压根就没听到后来主持人颁布的‘和平艺术贡献奖’,那次我个人拿了两个奖项。”吴茜和我们叙述着当时的情景,从她爽朗的笑声中能听出当时未能上台领奖那丝丝的遗憾。“那次比赛我们团队代表中国获得了一二三等奖。这就印证了那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承载着13亿中国人文化复兴的心,到世界最高的艺术讲台,讲述了我们的文化历史,占领了我们中国文化应该有的文化市场。这叫豪迈!这叫爽气!”当吴茜说起这段经历的时候,那种自豪的语气神情,仿佛带记者回到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颁奖现场,让记者置身于那个激动人心的环境中。
现在谈起获奖后的感受,吴茜说,她从来不认为自己拿这两项奖就代表着她的艺术修为已经超过了所有人,自己还差得远,只不过运气好而且年轻可以熬夜在那里玩儿命排练。也有很多人问她,拿了“和平艺术奖”跟以前有什么不同怎样怎样,但她从来不觉得拿了这个奖会有什么特殊,自己还是那个弹琴的吴茜。值得自豪的不是个人,而是这个民族璀璨的文化魅力。
虽然大家都说“和平艺术奖”是文化界的最高奖项,但是直到吴茜拿了这个奖后才敢告诉对自己一向严厉的父母,甚至去美国之前都没敢跟他们说是参加这个比赛的。
载誉回国 吃闭门羹遭父亲当头棒喝
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本来该有衣锦还乡的感觉,鲜花、掌声、庆功宴都是必不可少的。吴茜当时也是这样想,可是回来后发生的事情让她感觉像被泼了一盆冷水。
“回国的那天,出了机场没人来接我,打家里电话也没人接,我是自己打车回家的。我本以为会有一桌我喜欢的菜等我,没想到我在门口等了三个小时,才看见父母从饭店吃完饭慢悠悠的回来的身影。我以为是他们忙,忘了这事,事后我才了解真相:他们是故意的。”“其实获奖后我是很自豪的,内心也膨胀的不行了。但父亲却批头对我说,你有什么可狂的!从今天开始,我希望你忘了这件事,也不要接受任何媒体和记者的采访。这件事只是你从事将来你所有事的一个开始,你不会因为这件事的外在身份发生改变,你还是那个弹琴的吴茜。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是你的终点,你可以大肆宣扬,你问问你这么多年学琴是为了干什么,你觉得你今后还有什么事去做,你是想成为一个明星还是大师?我希望你能好好考虑清楚,等哪一天你可以把这个事做到淡定面对了,再去面对媒体。”吴茜当时特别生气。她觉得自己的父母是天底下最挑剔的父母。
“我现在才觉得我的父母太了解我了。如果那时我在媒体上大肆宣扬就不会静下心来去做现在这个器乐剧。现在的器乐剧比当时启动那会儿的层次、觉悟和表现力要强很多倍,这一点我得感谢我的父母,感恩我的父母。他们总是在我晕头晕脑的时候会给我一棒,让我清醒。”父亲另类的教育让吴茜真的明白一句话:不为物格,反身以诚。
首创国韵器乐剧 开中国国乐先河
吴茜创立了中国首部国韵器乐剧。器乐剧是音乐剧,但又不是常见形式的音乐剧。它是以音乐为载体,将昆曲、古代舞、书法、绘画、太极、京剧等经典表演形式,融
合到器乐演奏中,结合多媒体手段加入国学思想,体现民族情怀,从而形成具有国韵国乐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大气磅礴的新剧种。在中国国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是把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神和人文理念完全植入其中,一方面能够能通过展示传统文化来教育更多的人,另一方面把‘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的理念从器乐剧的创立开始一直到搬到舞台上的内容,活生生的展示出来。”吴茜真诚而严肃地说。
做器乐剧是吴茜的一个理想,也是她艺术生涯的创新点。
“为了器乐剧我快家破人亡了。”为了器乐剧她拼尽了全力,人际关系、人力、物力全都搭进去了。“很多朋友,包括很多组织听说这件事后也大都不计成本和报酬加入,我的这个理想也就慢慢变成了很多人的理想。他们来帮助我,扶持我来做这件事。”谈到器乐剧这个话题,吴茜讲起自己开始做这件事时的状态。
“一个人的梦想,恰恰是一个集体的梦想。”吴茜说器乐剧团队里的编剧,导演,主演,舞蹈编导,戏曲编导都是很有理想的人。八千块钱她把这个剧做了两年,所有人都在不遗余力地做这件事。
国韵器乐剧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器乐剧的故事都是在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在刚启动国韵器乐剧时,很多人给吴茜泼冷水,“拉倒吧,这不可能实现。”但是当她拿这个剧去参加国际比赛获奖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器乐剧成型以后,取得了很多成就,伴随着荣誉和成就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议论。“我的一些同事背后说,她是不是要拿它(器乐剧)去赚钱啊?是不是要去商演啊等等。“当吴茜听到这种声音后很愤怒,特别的生气,当时她恨不得把说这些话的人揪出来臭骂一顿才解气。
在中国传统文化日渐消亡的今天,吴茜觉得国韵器乐剧是当今时代,赋予自己的一种使命,更是国乐人的家国情怀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存谦和至诚之心,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有个好的发心才能一直坚持,别人的议论虽然让她生气愤怒,但是过后她又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器乐剧的编排中。
“现在我们都在说中国梦,这个词刚提出来的时候我觉得中国梦和自己很遥远,后来才意识到其实和我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一个好的环境,才允许你去做梦,允许你去实现梦想,要不凭什么允许我去创立一个剧种?我算老几?这个梦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之梦。”“言教不如身教”当一个事放在这,是一个鲜活的事,那证明这个梦我们可以去做。要是放在以前这个‘梦”是不可能去的,但现在可以。”国韵器乐剧是吴茜的一个中国梦,对于团队和所有演员来说,也是他们的一个文化梦想。
“一个国家能够真正繁荣富强,靠的就是文化。只有文化才是保持一个民族传承和生存的根本之道。文化影响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内心改变了,民族才能不灭亡。这个时代是让有担当的人去承接文化的复兴,然后带着一批人走向文化的富强,这样国家才会富强。”吴茜通过自身的影响正在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化传承的队列中。
永存敬畏心——教育路上传统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吴茜名字的前面还有一串长长的头衔,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器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筝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十一五”古筝器乐教学改革课题负责人、教育部“十二五”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研究核心成员等等。但是她说,”其实我就是一名老师,在我从艺的三十几年,一代又一代弹筝人在我身上留下的、帮助我成长和中国人传统文化师承概念的温情。所以我希望能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带动更多的人来学习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向前发展。“
开幼儿古筝教学先河 创古筝快速模拟教学法
古筝被称作是中国式钢琴,是一个最容易入门的乐器,可想弹好却很不容易。“真正切入到训练后很枯燥,左右手的灵活程度、左手技巧的把控、本身乐器的张力又很大,这就要求演奏者的表演情怀和技术要很高超,否则你是hold不住的。所以音乐的表现取决于你技术的娴熟程度和深厚修为。”吴茜介绍说。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孩子们既要学习文化课程又要培训技艺,可真正学习艺术的时间却很少。现在一个孩子都报很多的培训班,没有那么多时间专一的地来学琴。“所以我弄了一个’快速模拟古筝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手指操来模拟古筝演奏技法,强化手指训练,同时使用手指定位器,强化手指操,来模拟古筝训练,达到不断强化手指技能的作用。通过模拟训练,孩子们能快速了解弹奏古筝的正确方法,快速掌握正确方法,快速提高演奏方法。这种训练方法可以辅助孩子们走上正确的演奏道路。经过7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学习古筝的方法比普通学古筝的效率和质量都高。现在很多人在推广使用,包括‘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两个课题都做了这个。我们还会让更多的人尝试这个好的方法,来引领大家更快捷更准确的来掌握古筝的表演途径。”
学生的严师良友 谈恋爱先领来见我
韩愈的《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吴茜在古筝文化传承和教育的路上也是这样做的。
从事艺术这么多年,吴茜经历了艺术教育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讲。她教过的学生说她是舞台上的明星,教学中的严师,生活中的伙伴。吴茜在教学中很严厉,甚至说是六亲不认,虽然很严厉但是家长和学生都很认可。她说,艺术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别人对古筝的认可,其中包括家长学生对老师的认可。这源于她不止教他们弹琴的技艺,在学生们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她都会尽她所能地去引领。
“在我刚开始教学的时候,一个学生也没有,我就骑着自行车挨个学校去招学生,我要很费劲的去和别人去介绍古筝,让人认可古筝。16年间,我和家长像朋友一样的相处,我的很多学生在碰到人生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是第一时间找我倾诉,甚至有的学生谈对象也是第一时间领过来让我看。”吴茜觉得这就是她的收获。技术技巧的突破,“打破天窗”时期是吴茜艺术教育的第二个阶段,她在这个阶段创立了“快速模拟古筝学习法”,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古筝技艺学习和古筝文化传承的艺术道路上。
“艺术的学习是很痛苦的,所谓的乐趣是由于你付出了苦,才体会到乐,而不是你随便拿着它弹的叮叮当当你就乐了。所有的快乐一定是在经历过苦难之后,这个乐和甜才会更明显。苦尽甘来才会更有意义。”吴茜说,学习艺术必须要这样体会苦尽甘来。“作为传统文化应该有一种人文精神,从平时我对学生的状态和教学的理念,就有一种传承的关系在里面。我从我的老师身上领略到的很多情怀会重新灌注到我的学生身上,让他们觉得古筝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乐器,要对它存有敬畏之心,而且他们也要敬畏自己在弹琴。”吴茜告诉学生,你们不是一个普通学琴的孩子,而是一个小的艺术传承的艺术家,一个大使,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行走在艺术教育的路上她总在想,中国有这么多的孩子在弹古筝,那这些孩子的平台在哪里?他们怎么能学以致用?一个学表演的人不上台,他怎么能体会到学艺的成就感和荣耀感?所以吴茜还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古筝多声部乐团”。乐团的宗旨是:以大带小,以小敬大。
“弹古筝的孩子在学校全是班干部或是学生会干部,为什么?因为他们懂得照顾别人。我觉得这个社会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公心和利他心理,整个社会都是非常好的。”所以,在艺术团的构建上,吴茜一直坚持以大带小,下一代你再来带这样的团规。
吴茜把传统文化的修为修身阶段总结为艺术教育的第三个阶段,她说,这个阶段是她和她的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育不是商业 要心存敬畏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一个简单的理念要通过很多年的沉淀,在他们心中留一颗种子然后让它发芽生长。“人任何时候都可以去谈生意赚钱,唯独教育是坚决不可以做商业的。如果对孩子的教育形式是,我教你,你给我钱,然后我上完课就走人,孩子们就会认为,弹琴是用钱买来的。他们不会对老师存有敬畏之心,也不会对乐器存有敬畏之心。有史以来,凡是只见利就一定会忘义,但是人类的生存和文化的传承是一定要有义的,否则人就没法存了。”吴茜说,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全国各地的艺术培训市场竞争很激烈,鱼龙混杂,有些老师甚至自己都是快速培训出来的,就敢开办培训班教学生。对于这样的现象,吴茜觉得事有利弊。她说,各种艺术形式的培训班多了,能让孩子们多一些认识音乐的途径。但老师的能力不行也会对孩子们产生影响。办学挣钱可以,这是正常的社会变换需要,但是不能蒙人害人。时间是考验一切的根本,差的也很难生存下去。
“我觉得要解决现在这种现象,一方面市场要规范化,另一方面老师们自身也要不断的学习提高,第三是发心,所有人只要走上教育这条路,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公办还是民办,那就在行走的过程中别愧对自己,别愧对学生!”
无论是从事教学,研究,还是做器乐剧,吴茜都在想,她做的每一件事是否能给她个人,给她的学生,给她周边的人带来一种外在丰盛内在圆满的无悔人生,如果能,那她觉得就有意义了。
“我感恩我的环境,感恩陪我一路走来的朋友们,是他们给了我包容和理解。我也会把从我的老师、朋友身上汲取的人文情怀和传统文化精神一直传承下去。”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道路上行走的吴茜用自己的行动积极的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结语:
采访之前记者对她的印象仅仅停留古筝演奏家、老师这一身份上,当记者和她见面聊起从艺这些年的经历后,除了被她取得这些成就所震撼,更是对她在古筝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道路上不忘初心的坚守而赞叹,对她付出的不为人所知的辛苦和努力而钦佩。
在记者写吴茜的这篇文章的时候,耳旁总是响起苏运莹演唱的《野子》这首歌,记者突然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和吴茜是那么的契合,就好像是专为吴茜写的一样……
是你吗,会给我一扇心房,让我勇敢前行,是你呀,会给我一扇灯窗,让我让我无所畏惧……任风吹任它乱,毁不灭是我,尽头的展望……你看我在勇敢地微笑,你看我在勇敢地去挥手啊……
(实习记者徐焰对本文亦有贡献)
阅读链接:关于吴茜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
箜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器乐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古筝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全国古筝考级指导教师研修班特聘主讲教师
全国“十一五”古筝器乐教学改革课题负责人
教育部“十二五”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研究核心成员
北京乐器学会演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艺术顾问
吴茜在学艺35年间,曾获得国际和平艺术奖两枚,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囊括四项国际音乐最高奖项的民乐人。吴茜演奏中擅于挖掘音乐文化内涵并巧妙进行整合,吴茜是“国韵器乐剧”的发起创办人,曾用“器乐剧”的表演风格在美国获第三届飞扬世界杯国际民族器乐大赛金奖和特别奖。出访日本、泰国、韩国、新加坡、瑞士、法国、德国、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并在北京和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音乐会。多次被评为全国教科研先进个人、东城区突出贡献优秀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市骨干教师、教育新秀、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区道德模范。开创幼儿古筝教学的先河——建立古筝快速模拟教学法。获北京“十一五”课题成果奖。发明手指操、手指定位器获国家专利,开辟了少儿古筝学习快速准确掌握技巧的捷径。编辑撰写了《琴途漫步》等四本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