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归档系统高效吗?(崔律精拆《搞定Ⅰ》day5)

【GTD·第1.5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9年1月25日“崔律精时力之精拆《搞定Ⅰ》”系列第1.5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检查自己的归档系统是否符合特征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你的归档系统高效吗?(崔律精拆《搞定Ⅰ》day5)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1如图所示,当我们把所有的“未竟之事”都收集在工作篮里,然后对这些未竟之事通过问需要采取行动进行第一次筛选,回答是走“下一步行动”→“2分钟原则”也就是图中的A线路;回答否走图中的B线路。

1.2对于不用采取行动的任务,有时候我们会感到犹豫不决,这时候怎么办呢?相信自己的直觉,要么当做垃圾删掉;要么把它临时保留起来。

1.3保留的时候注意分类保存,比如一般性参考资料、项目支持资料等。

1.4还有一些需要等待的任务,比如下周三的召开董事会。如何来处理呢?可以使用酝酿(等待)程序,把它收集后先标记,之后做分类处理。对比日清单可以使用设置两道时间余量来提醒安排这类任务,具体可以使用?+1来做标记。

1.5还有一类它不需要你采取任何行动,但又对某些项目和主题有些潜在的价值,今后可以提供一些极有用的信息。这些作为参考资料的任务,如何来处理呢?我们可以建立文件归档系统,就像提前设置好的不同主题的抽屉,把它们放在不同的抽屉里。

1.6文件归档系统的重要因素,有:“少于60秒”、“让你乐于使用”、“就在手边”、“一般性归档”,可以根据这些重要因素来衡量自己的文件归档系统是否合理。

2.我的实践或实践计划:

2.1少于60秒这条特别有感触,对于常用APP的使用刻意留意了一下进去时间,并对超过60秒的APP做了调整,同时还想到最近经常使用的幕布笔记,对于一些笔记的归档也调整了层层点击的现象。发现有了这种意识后,存文档时也有据可循了。

2.2计划年底前对纸质文件也按照几条特征做一些归档工作。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暂无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今天对工作任务A做了更详细的下一步行动,花费了1.5h,罗列所有具体行动,然后分类、排序,最后梳理出下一步要做的具体行动,这个过程的收获是,①通过下一步行动,理解了大脑的困境,我梳理出了3大类,每个大类还有5—9条小类,所以一下子明白为什么决定了做任务但还感觉有事情需要确认的情况,真的是难为大脑了,;②梳理一遍后,层次清晰了不少,还发现任务间有一些嵌套的关系,顿时轻松了不少,真的可以缓解焦虑;

5.【学霸题】100天训练营中的“酿”与本文中的“酝酿”有何同与不同?

100天训练营中的“酿”,是讲日清单的远估,有三个原则,时间余量、截止期限还有酿,酿在这体现在一些事在前一天下班前安排好日清单沉淀一晚上后浏览时再调整效果会更好。沉淀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

本文中的“酝酿”的背景是,比如下周三要开董事会这样的任务,需要酝酿,也就是说需要等待。

对比发现,前者和后者都是会对事情延迟处理,前者是主动的延迟,后者没有主动延迟的意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归档系统高效吗?(崔律精拆《搞定Ⅰ》day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