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7

佛氏门中-日行一善  去小组页 >

佛氏门中-日行一善

        2732个成员

对觉醒或开悟的重大误解

壹十叁 2015-10-05 14:21:33

  我们接触到的有关觉醒的大部分讯息,听上去就像是关于开悟的促销广告。在促销广告里,人们告诉我们开悟意味着爱与狂喜、慈悲与合一,开悟是一个充满喜乐的体验。

  觉醒或许会带来喜乐的感觉,但它事实上是觉醒的副产品,并不是觉醒本身。只要我们还在追逐觉醒的副产品,就会错过真正的东西。我们需要了解觉醒不是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就不会继续追逐觉醒的副产品了。我们必须放弃通过修行来追求正面的情绪体验这种心态。

  觉醒的道路并不是为了获得正面的情绪体验。相反,开悟可能一点也不轻松或正面。我们或许会对看破幻觉产生极大的抗拒心理,哪怕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许多人刚踏上灵性觉醒的旅程时,并不知道自己将会面对这些状况。寻求真理的过程或许并不是一个让我们的感觉变得越来越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得诚实地面对一些事情——这或许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或许不是。

  实相正在对自身发出想要觉醒的真诚召唤,这种召唤来自于我们的心灵深处。在那里,心灵对真理的渴望超过了对感觉良好的渴望。如果我们的目标只是每时每刻让自己感觉更好,那么我们就会继续欺骗自己,因为试图让自己每时每刻感觉更好,恰恰是我们用来欺骗自己的一种手段。

  为了觉醒,我们必须摆脱总是寻求良好的感觉这一心理习惯。当然,我们想要感觉更好,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想感觉良好。寻求快乐、逃避痛苦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是我们心中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冲动,也就是我所称的觉醒冲动。

  正是这个觉醒的冲动,使我们有勇气面对种种自我欺骗的伎俩。这个冲动呼求我们要为自己的生命完全负责。我们无法靠抓着一位已经觉醒的老师的衣角而获得开悟,开悟不是这样发生的。当我们试图这么做时,就会使自己变得盲目。它意味着我们不想独立思考,意味着我们不想亲自探究事理。

  当我们盲目地对他人言听计从时,仅仅因为某个教导是古老的或受人尊崇的,就盲目地追随它,结果只会得到我们所要的东西——盲目。

  对觉醒或开悟的另一个重大误解是,认为它是某种神秘体验。觉醒不是突然间有一种醍醐灌顶般的感觉,洞悉整个宇宙。灵性觉醒与神秘体验有着很大的不同。神秘体验非常美妙,从许多方面来说,它们是“我”所能获得的最高、最快乐的体验。这个“我”总是在寻求合一。

  并不是说神秘体验没有任何价值,也不是说它们没有转变心灵的力量,神秘体验能够剧烈地改变我们的内在结构,并且通常是以非常正面的方式。但是当我们谈到灵性觉醒时,我们所探讨的并不是个人体验。我们所探讨的是从“我”中觉醒过来。我们所探讨的是从一个存在模式进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存在模式,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

  当一个人真正觉醒时,当一个人已经超越了二元性的帷幕时,在其他人看来显得迥然不同、相互分离的事物,在他眼中都是一样的。我们看到椅子,与此同时,我们并不认为自己与椅子是相互分离的。我们看到的一切、我们感觉到的一切、我们听到的一切,完全是同一样东西的显化。

改变命运的千古秘密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人能升官发财,那是他祖上积德了」;「哪家子孙这么出息,真是祖宗有德」。事实的确如此。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的老人,甚至祖祖辈辈的先人,有没有行善积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遭殃。这个道理有很多历史上的实例可以佐证。

  明朝初年,京城有个叫郑兴儿的人,他在一个姓王的部郎家中做仆人,又老实又勤快,主人对他也很不错。有一天,当时非常有名的相士袁尚宝到王部郎家中来,见了郑兴儿一面后,对王部郎说,郑兴儿这个人留在家中不吉祥,会给家中带来很多灾难的。无奈,王部郎只好忍痛割爱让郑兴儿离开王家,出去自谋生路。郑兴儿离开后,王家确实比以前安宁了很多。

  郑兴儿离开王家后,无处落脚,只好暂时在一所破旧的道观里栖身。有一天,郑兴儿回到观中,发现墙上挂了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二十多两银子。他正要为得到这意外横财而高兴之际,转念一想:「我命中注定贫穷,投靠了王部郎,却又因为对家主不利而被赶了出来,我怎么会有福气来受用这些财物呢。而且这银子的主人说不定拿这银子有什么急事要用,不小心遗失在这里,说不定关系着几条性命!我如果拿走了,虽然没人会知道,但毕竟是做了有损阴德的事了。我还是在这里等着,如果有人来找就还给他吧!」于是,郑兴儿便在这里等候失主。

  直到第二天,有一人懊恼地前来寻找银子,郑兴儿询问后,果然是此人掉的,便将银子还给了他。这人原来是河间府郑指挥史家中的管家,奉命带着银子到京城办事,结果不小心将银子掉在了这里。管家非要送给郑兴儿一半银子作为报答,郑兴儿说:「我如果贪图你的银子,还不如我昨天夜里连包带银子都拿走好呢。也不必在这坑板上忍着臭气睡了一夜了。不要昧了我的心。」言谈之中,那人得知了郑兴儿的遭遇,见他如此有德行,便邀他一同前往河间府郑指挥史府上,或许可以找到点差事做。郑兴儿本来就无处可去,就跟他回到了郑指挥史府上。

  郑指挥史得知事情原委后,非常高兴,感叹郑兴儿竟如此有德行,见他相貌忠厚,气量宽洪,又因为自己没有儿女,便想认郑兴儿为养子。郑兴儿起初不敢高攀,一直推辞,郑指挥史说:「你的德行如此高尚,我如果给你金钱酬谢你,你轻财重义肯定不会要;如果不酬谢你,那我岂不成了忘恩负义的人了。况且你我居然同姓,这真是天赐的缘份,我还怕屈就了你呢!你为什么这么见外呢?」实在盛情难却,郑兴儿便同意了。

  北方长大的郑兴儿自小会骑马射箭,在指挥史的栽培下,没几年就升为应袭舍人。有一年,他陪同郑指挥史一起去京城,睹物思情,想起了以前的旧事,因为感念以前王部郎的收留之恩,现在多年未见,所以前去看望。换上便服的郑兴儿来到王部郎家中,拜贴称谓和拜见的礼节仍旧按照以前主仆份相称。王部郎在得知他就是当年那个郑兴儿后,非常吃惊,想起当年的往事又尴尬又惭愧。两人都取笑那个袁尚宝真是浪得虚名。

  两人正准备要吃饭时,有人前来通报说袁尚宝前来拜见。王部郎便与郑兴儿商议,两人准备捉弄取笑他一番。郑兴儿披上件旧衣服,等袁尚宝来后,恭恭敬敬地为他端茶送水。袁尚宝一见,惊问这是什么人在这儿送茶。王部郎说他就是当年被赶出去的郑兴儿,至今没处安身,又回到这里来了。袁尚宝笑道:「你为什么要骗我啊?这人暂且不论日后,现在就是束金带的武职官员,这哪是你府上的仆人呀?」王部郎又问他:「你当年不是说他不吉利,会连累我们家人吗?」袁尚宝说:「我以前没看错,现在也没看错。此君现在满面阴德纹起,不是救了人性命,就是还了人家贵重东西,他的骨相已经变了。看来是他有德于人,人也报答于他。今日之所以能够显贵,原因就在这里。」

  郑兴儿听后,不觉失声道:「您真是神人啊!」随即将还银之事的前后述说了一遍,大家都恍然大悟,原来郑兴儿的命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全是因他拒私不贪,还人银子积下阴德的福报啊!郑兴儿后来做到游击将军,子孙也受到荫泽,这真是「善有善报」。

  隋朝名臣杨素年轻时非常有才学,可谓文武双全。论战功,「功臣莫居其右」;论文才,「足为一时之杰」。然而杨素专以智诈自立,阿谀时主,以求宠贵。他工于心计,残酷无情,参与策划了拥立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为皇太子的阴谋。也参与了杨广谋杀其父隋文帝的罪恶活动。他虽然获得隋炀帝一时的信任,但二人彼此之间是邪恶的勾结,互相利用的过程中一步步激化了君臣之间的猜忌和恶感。据说,杨素是在隋炀帝授意之下被毒死的,后来又激化了杨素儿子杨玄感的大叛乱。以致杨氏宗族被诛灭,祖坟被发掘,杨素本人遭到暴尸的惩罚,悲惨耻辱,莫过于此。古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多行不仁,祸及子孙。」杨素的悲惨结局,正是如此!

  此外,我们都知道《水浒传》是施耐庵写的,这本书里描绘了大量诲淫诲盗的恶人恶事。这样的书一写成,祸害就发生了!因为这部书形容奸盗之事唯妙唯肖,令不明因果的读者,很容易生出非法、非份之想,邪说流毒不知害了多少社会青年!因此恶报现前,他的子孙三代都是哑巴,这真是一个现世报的证据,足见因果不爽。

  我们要知道,一家人以老人为根,根坏了,枝叶也不可能繁茂。那么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很简单,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以给自己消灾免难,另一方面可以为子孙培植福德,广利后世。所以说,老人有德,是一家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再比如说,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私人企业,号称为第一财主的,是山东牟氏庄园。这个家族从明朝末年一直延续至今,发达了四百多年,比王朝的历史还长。它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记录,传了十代。这个家族曾经拥有超过十八万亩的土地,富可敌国。这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这个家族自创业以来,就乐善好施。那时候人都穷,很多吃不上饭,他们就发放粮食,一天三顿饭供给穷人。若遇到饥荒年,发放得更多,所以每年平均发放的粮食近百万斤;前面五代人发放的粮食一共超过一亿斤。这个庄园没有围墙,也不用保卫,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么大的庄园,这么有钱,不要保卫吗?他们不需要,当地的整个县、整个市的人民都保卫他,都知道这家是好人,这家人富裕我们都沾光,我们都得福,我们要保护他。所以当地的强盗都不会抢他的,甚至都保护他。这个家族家教非常的严格,用古圣先贤的思想教育子孙,特别要子孙勤俭持家,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是奢侈,那就是败家之相。这就是牟氏家族的保富法:乐善好施,行善积德。

  《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这个余福能够荫庇子孙;如果造了很多恶事,那这个家族不可能长久,子孙必定遭殃。

  明朝有一位俞净意公,他自小极为聪明,书读得很好,可是屡次考取功名都失败了。这位俞公是个读书人,本应懂得行善积福的道理,但是他内心并不信因果,家中厨房鱼虾不断,见到美貌女子就盯着人家猛看。又因为读过书,背后谈论起别人来妙语连珠、舌锋犀利。心里净是恩怨报复、高己卑人、嫉妒、执着名利等种种恶念,而且心胸狭窄、脾气暴躁。这些感召到了什么结果呢?俞公到了中年落魄潦倒,家徒四壁,更为悲惨的是,先后生下9个儿女,死去7个,小儿子又走丢了,只留下一个女儿,妻子因为悲伤哭瞎了双眼,凄凉无比,俞净意公靠借钱过日子,真是悲惨至极啊。后来俞公经贵人指点,才知道是自己意恶太重,于是痛切忏悔、改过自新。仅仅三年就改变了命运,自己考取了进士,妻子恢复了视力,小儿子失而复得后给他连生七个孙子,而且后来个个成材。

  我们很多老年人,总觉得不给后人留点遗产、留点房产,生怕子孙后代会吃苦受罪。其实反过来想想我们自己,当年生活条件不好,父母也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我们不是也过得不错么?再说,要靠着祖辈遗产过日子的子孙,也实在太没出息了吧!

  司马光家训里面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意思是:别墅财产留给子孙,他们未必能守住;把书给他们,他们也未必能读,不如行善积德,子孙才能长久地受到我们护佑啊。这是真智慧!

  祖辈有德,全家得福。这样的例子从古至今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德」这个字的含义是很深广的,我们大家都应该更深刻地了解何为善,何为恶?何为积德,何为败德?以免造了恶而不自知,还以为是行善,什么时候遭受了恶果又怨天尤人,以为自己委屈得很,以为善恶因果都是骗人的,那可就太冤枉了。能听闻善恶因果教育的人,都是以前积了大德,有大福报的人,祝愿大家都能闻即信受、力行善事,这样才能让子孙后代都蒙福受益!

 

如果我们有天眼,我们会为自己吃下的每一口肉哭得死去活来!

  如果我们有天眼,我们会为自己吃下的每一口肉哭得死去活来!

  有一次,文殊菩萨示现人身,路过一个屠夫家门,看见有好几个人正在试图擒住一头猪,准备将它宰杀了。那头猪四处狂奔,不容易被捆绑。文殊菩萨于是对屠夫们说:“何必用那么多人?我杀猪,一人就足够了。”屠夫听后,为了省人工钱,立即雇用了他,并让他第二天过来。

  第二天,文殊菩萨仍然示现为昨天的人身,来到屠夫家。在杀猪前,文殊菩萨以人名来喊那头即将被杀的猪。这头猪立即就答应了,并且驯服地马上跑过来,傍在文殊菩萨身旁。屠夫很惊骇,说:“不杀这头猪。” 又让文殊菩萨杀另一头猪。文殊菩萨又以另一人名来喊那头猪,谁知那头猪也驯服地跑了过来,傍在文殊菩萨身旁。屠夫又惊骇地说:“这头猪也不杀。”

  原来,文殊菩萨先后所喊的名字,就是屠夫父母亲的名字,所以屠夫都不让杀。屠夫的父母生前也以杀猪为业,死后都变成了猪,屠夫凡胎肉眼,不识此猪是父母。

  屠夫于是改了行,再也不敢做杀生之事了。

  慧律法师开示说:如果我们有天眼,我们会为自己吃下的每一口肉哭得死去活来。因为能够成为我们桌上餐的,都是跟我们有缘的众生,都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没有缘分,你根本吃不到也看不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