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维度让你成为分析问题的高手

那天,在一个公益组织的筹备会上,当所有流程全部走完之后,主持人开始发起募捐,让在场的每个伙伴依次说出自己愿意捐款多少(相当于公众承诺)。

主办方想的是,前面每个人都轮流做了自我介绍,并且每个人都表达了对这份公益事业的热情,这个过程中,大家已经建立了链接和信任。而筹款本来就是筹备会的一部分,所以这个环节,大家可以开诚布公,坦诚相待。

坐在前面的几个人都是企业高管,他们依次报出来的捐款数是8000、6000、5000、4000.

这时候,原本很温馨的现场气氛突然开始变得有些诡异了,似乎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开口的人。

主持人大概是看出了大家的担心,于是非常诚恳的说:“没关系,大家今天既然来到这里,就都是有爱心的、热心肠的人,捐多捐少都是一份善心,都是你们的福报。”

现场依旧沉默。

就在大家坐立不安的时候,一位伙伴站起来说:“干脆这样吧,拿一张大白纸,做成一个表格,每个人依次把自己计划的捐款数填写在表格里面,填写完之后统一给到主持人做统计。”

瞬间,大家眉头舒展,拍手叫好。于是,筹备会就这么愉快的进行下去了。

有时候,看似很简单也很常见的一件事情,其中却蕴含了对事情的觉察力和对人性的洞察力。


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8个维度来进行思考。接下来,我就从这8个维度来剖析文章开头的那件事情。

1、目标

关于目标,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主体想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客体想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两者的目标是否能够很好的平衡?

案例中,活动设计者是主体,参加活动的人是客体。

主体自身的目标是:为这个公益项目筹款。

主体对客体设定的目标是:希望客体参与活动之后,能够增强对于这个公益项目的信心,从而愿意捐款支持。

客体自身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参加这个公益活动,建立起自己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社会形象”。

活动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主体看重自身的目标,忽略了客体的目标。或者是主体对客体设定的目标和客体自身的目标差异太大。

2、假设

每个决策或者计划背后都有假设,这些假设成立吗?

当主办方让每个伙伴当众说出自己愿意捐款多少的时候,他背后的假设是:

1、每个人都会坦诚说出自己的捐款数,而不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2、人们不会因为自己的捐款数比别人少而感到不适。

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一个假设,那么就需要进一步问一问:这些假设都成立吗?

3、概念

人们常常误以为大家对概念有相同的理解,所以不需要深入的沟通。

其实,对概念理解的差异,很可能导致目标、行为、理念全都不同。

比如,什么是婚姻?

有些人理解的婚姻,是找一个可以利益交换的合作伙伴,有些人理解的婚姻,是找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灵魂伴侣。对婚姻不同的定义,会导致情感上的亲密和信任程度的不同。

我们每一天都会脱口而出很多的概念,却很少反思概念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那么,公益组织的”筹备会“,这样一个概念,大家又是如何理解的呢?每个人对它的理解都相同吗?

在主办方的主观世界中,毫无疑问,“筹备会”=“筹款会”。那么,在参与者的世界里面,“筹备会”又意味着什么呢?是否筹备会一定等同于筹款会呢?

4、信息

你需要哪些信息,才能帮助你更好的达成目标?

你搜集信息的渠道有哪些?是不是足够多元化?

你会通过什么方式来搜集信息?

拿案例中的“筹备会”来举例,在筹备会举办之前,是不是需要了解参会者的相关信息?比如说,了解参会者的年龄、职业、参加筹备会的原因、计划捐款数额等信息。

如果提前了解了这样的一些信息,那么在活动的流程设计上,势必会考虑得更加周全和完善。

当然,搜集到信息之后,还需要判断信息的质量,区分出高质量的信息以及有可信度的信息。

5、问题

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哪些是表层问题,哪些是核心问题?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次要问题?

你能否把问题进一步拆分、细化,让问题便于解决?

案例中,当觉察到现场氛围变化的时候,主办方就应该意识到,问题出现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表面上来看,是因为人们普遍对“钱”比较敏感,谈钱伤感情嘛!

转化成深层次的问题来看,就会发现,这涉及到人性方面的问题了。

每个人都关注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既然来到这里参加这个公益项目的筹备会,那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的眼中,是无私奉献的、乐善好施的。

但是,当主办方开始用“钱”来量化人们对这件事情的贡献度的时候(也许主办方的本意并非如此。只是让每个人依次说出捐款数的这种形式,无形之中就在用钱量化了),就会将参与者导入尴尬的两难境地:

究竟是多捐款以表现自己的“善心”和“贡献度”呢,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来捐款呢?

这时候,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了,而是,如何让每个人心情愉悦的按照自己的意向来捐款?

6、推断

你能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做出合理的推断吗?

推断,是指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进行预判,但它不同于猜测,推断需要基于合理的证据和理由。

如果在活动之前,你搜集的信息越充分,在进行推断的时候,依据就会越多,推断的准确率也会越高。

如果通过前期的搜集信息,意识到让参与者当众说出自己的捐款数额,会让一些参与者感到为难,那么就可以提前优化这一步流程,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当面临问题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通过合理的推断,确定哪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最有效,风险最小。

7、观点

案例中,当气氛有些尴尬的时候,主持人也有考虑到参会者的感受,而说出这样一番话:“没关系,大家今天既然来到这里,就都是有爱心的、热心肠的人,捐多捐少都是一份善心,都是你们的福报。”

很明显,主持人的观点是:不管捐多少,都体现了你的一份爱心和善心。

这个观点对于解决问题有帮助吗?

当整个场域充满了对比和比较的时候,现场的这个环境,就已经站在这个观点的对立面了。

所以,你所营造出来的环境和氛围,一定要和你的观点相匹配。

8、结果

结果是什么?能否衡量和评估?

人们常常会忽视结果,及其造成的影响。也常常只看到表面结果和正面结果,忽略了深层结果和负面结果。

案例中的主办方,他们想要的结果是,每个人都按自己公众承诺的捐款数来捐款。

就算现场所有人都配合,都在现场做出公众承诺,达成了这个结果,但是,深层次的结果是什么?

由于受到相互之间的影响,和无所不在的“从众效应”,可能有些人的捐款数会超出他们的预期,甚至有些人的捐款数会给他们带来一段时间经济上的不稳定,那么,就算通过筹款,把这个项目做起来了,又怎么样?

后期,这些参与者会全力以赴的参与项目,还是忧心忡忡的远离项目?你究竟是在拉近参与者,还是在推离参与者?


这八个维度,其实是美国批判性思维协会提出的分析框架,也是批判性思维领域,一个很经典的工具模型。

我们面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从这八个方面去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厘清思路,看清真相,聚焦核心问题。

有了思路,解决方案也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然后我们就可以从众多方案中,找出效率最高、风险最低的方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个维度让你成为分析问题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