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一) - 江浙一派

作为一个生而有之的浙江人,从小虽然在湖北长大,吃的却是江浙一带传统吃食。需要重要描述的是:江南对于甜味的理解。

我们做菜喜欢放糖,糖在大多数场景下代替味精。因此,我们做菜基本不需要味精。以甜著称的菜,我从小爱吃的是:乳方(也称腐乳肉),糖醋小排,红烧肉,各种夹沙糕和八宝饭。

有人问我吃没吃过排骨年糕,在我看来,问这个问题是对于我这种资深长三角人士的挑衅。所谓排骨年糕,是使用长片年糕略炸,旁加一块炸猪排构成。尤需佐以上海辣酱油(事实上所有的炸猪排都需要辣酱油),并淋上红烧汁的一种食品。在旧时代,本是一种上不了什么台面的快餐,于码头卵巷之中,贩夫走卒填饱肚子所用,并无什么大了不得。排骨也好,年糕也罢,得了红烧汁的味,囫囵下肚,也算骗得了一些满足感。事实上,两者都极难消化,只适合精壮汉子,年轻人食用而已。

甜味
我最钟爱的甜味菜,莫过于红烧肉。正宗的红烧肉,需加虎皮鸡蛋,并非卤蛋。所谓虎皮,需是煮好之后的鸡蛋用棉线在表面勒出四条切口,使用小火慢煎,使其表面逐渐皱起,形成金黄色虎皮状花纹,再放入红烧肉煲中共炖。 而所谓正宗的苏式红烧肉,不炒糖色,生肉飞水三次(水中需加黄酒和葱段去腥),再一次加足水和黄酒,文武火炖一个半小时,中间加黄冰糖挂色方可得到。欲吃美食,必须等得。
小时候常坐在厨房等着,据说有一次,奶奶做好一碗肉放在桌子上,转身出去忙。我见四下无人,跳上灶台,直接张嘴叼了一块最大的五花肉,囫囵吞下,正在得意,被抓了正着。奶奶大惊,只问我是不是被烫着了,已全然不顾我偷吃大肉这件弥天大罪。


江浙一带多山多水,气候适宜竹子生长,因此笋成了不可或缺的蔬菜。苏东坡这个大吃货曾经曰过: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最好顿顿笋烧肉。(天知道这是不是他曰的,反正我是这么听说的)自我记事起,对笋的嗜好,可形容为无上限无止境的追求。到现在,已臻化境,凭意念基本上可以一筷子从盘子里挑出最嫩的笋,这还不算,一筷子挑出别人认为很老,但事实上很嫩的笋,确是我的绝技。 有笋入菜的名菜,不得不提的是“腌笃鲜”。浙江人称“笃”,实是“炖”的意思,望文生义,就是腌渍的肉,即咸肉和鲜肉烧在一起的一道菜。 每年初春,春笋上市,选择粗壮的笋切块与去年冬至腌好的咸肉,新鲜的猪蹄胖(或称脚圈)一起入砂锅加水炖。我曾吃过用筒骨代替猪蹄来炖的,但由于笋本身十分吃油,用较瘦的筒骨做出的腌笃鲜味道并不丰腴。(奶奶又乱入了:“交关涩”,指这样做出来口感不滑)也有人在腌笃鲜中加入豆腐皮,个人不喜欢里面有一股豆子味,因为影响了笋本身的清香口味。 在上海的馆子里,能做好一碗腌笃鲜,已能称为杭帮菜大家,但就我个人尝下来,尚未有出我家厨房之右者。

江南的米和面
作为半个山东人的后代,我小时候也吃到过不少北方风格的面食。而江南一带的米和面食,又是另外一种风景。 先说一种非常普及几乎上不了台面的主食:“泡饭”。 “泡饭”并不是粥,其做法简单,只是隔夜的干饭,第二天早上用开水再煮一道,作为早餐。有别于粥的粘稠,泡饭完全是水米分离,要的就是这股像吃干饭一样的劲头再加上喝一点米汤的妥帖。虽然事实上,如果没有好肠胃,未必能消化得了泡饭这种早餐。而我爷爷作为85岁高龄仍然没掉一颗牙的“非正常老人”,仍旧把“吃泡饭”这件事,进行成每天的必需。 吃泡饭,于宁波人而言,需要陪衬着“黄泥螺”。不会吃黄泥螺,或者吸出来螺肉后不能果断分离出螺肉中的沙子,不能算真正的宁波人。为此,我打三四岁就开始练习这种功夫。几年后才出师。 泡饭这种食品,还有几种可变化的做法 ,可以放年糕片或青菜,成为菜泡饭。很多海鲜店里的“海鲜菜泡饭”,也是由普通的泡饭演变而来的。

再说一种面食,馄饨。 对于这个东西,很多地方的称谓不统一。我们一般称用正方形皮包裹,折叠成元宝状的面食为馄饨。 擀馄饨皮是一件体力活。 需要一根一米来长的擀面杖,把面皮擀成大如八仙桌一般的圆形皮子。再把这张大面皮折叠成长条,用刀纵向切开,将长形面皮层叠好,再次纵向切成大如手掌的方形馄饨皮,就可以包馄饨了。 拌馄饨馅和拌饺子馅口味不同。一般在拌饺子馅时,会将口味调整的较重,因为饺子一般不会搭配汤。而馄饨一般是“汤馄饨”,也就是会连着汤一起吃 ,所以口味一般较清淡。

惯常的馄饨馅有几种,荠菜香菇肉,荠菜冬笋肉,纯肉。一般我比较喜欢吃荠菜冬笋的(当然了,有笋么,hoho)。 荠菜冬笋自不必提,我想提一下馄饨的汤。 一般馄饨汤会使用生抽,香葱,紫菜,虾皮做底,在馄饨出国后,加上煮馄饨的水作为馄饨汤。除此之外,有人家会加入一些香油提香。但我家不是。 有一种油,称为蟹黄油。 蟹黄油是用猪板油与大闸蟹的蟹肉蟹黄共同炼制而成,其香如何形容?“春风再美也美不过她的笑,没见过她的人不会明了”。 小时候,蟹黄油放在一个粗瓷的小罐子里,藏在碗柜的一角。每当我周三下午不上课,去奶奶家的时候,奶奶给我下好馄饨,都会神秘兮兮的从小罐子里挖出半调羹的蟹黄油放到碗里。在热水的催化下,蟹黄和猪油的香气笼罩了这个厨房。这,就是童年的味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世间,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一) - 江浙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