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April 1,2013

如果仅书名而言,《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给以我十足的距离感。禅,带着浓厚的宗教意味;维修摩托车,而且是艺术范,让人怀疑这真的是外貌粗犷的山姆大叔干的活。

断断续续的看了两个星期,由头到尾的读一遍这本书,很难说清楚这书对我产什么什么影响,或者说是我期望这本书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入禅,仅我而言,大概意味着通过修炼,达到心境澄空,无欲无求的境界,不为外物所诱惑,所躁动,拥有强烈的专注力。这样的禅于我而言不可不畏充满了吸引力,其实也是我为什么抑制因“摩托车维修艺术”引发的排斥感,买下这本书的初衷。书中文字平淡自然,大篇幅的叙述着作者心中的思索。结构上颇为有趣,开始以作者和儿子以及他们的朋友骑摩托车横跨美国作为索引,渐渐带引读者进入作者构造的肖陶扩当中。也许作者用意并非我所想象的那样,当是在发觉骑车旅行的描写和肖陶扩的叙述是轮流出现时,我猜想不厌其烦的美国风光描写,是为了让读者在一段痛苦严肃的肖陶扩之后,舒展容颜,缓缓思维,毕竟这段思维的旅行谈不上什么乐趣。

一开始吸引我的不是良质,而是除此之外的感悟。“愈聪明愈认真的的学生愈不需要分数,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学问本身比较感兴趣。而愈懒惰愈愚笨的学生则愈需要分数,因为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否及格了”书中这段描述让我十分愕然,既而发笑。这不是暗示聪明者从其天性,活得真率;懒惰者从其惰性,活得苟且。关于学问,我所听闻的观点数不胜数,有者说读书越度越呆,读了无用;有者说读多费事,不如及时行乐;有者说读书读不出什么成就,这辈子白读;有者说读得越高越好,水平文凭实实在在摆在那。这厮倒说,学问,不是你说想要就能要,还都看人。聪明者不求学问,只不过刚好对学问产生了兴趣,这叫求兴趣;懒惰者不求兴趣,又要读书,又要诋毁,不过和自己过不去。我以为世界是聪明人的世界,不管你读不读书好,大部分人都是为聪明人服务的,他们勤奋,他们进取,而且他们聪明,又深觉自己不够聪明,但是有幸发现自己的愚蠢,希望勤能补拙,迎头赶上,成不了别人眼中的最好,也要成为最好的自己,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该反反复复思量:这是我喜欢的么,怎样做得更好。有这样一句英文:

NO BEST BUT BETTER

我深以为然。

文中还要许多让我十分难忘的。“你走的太快了,现在山路已经很陡峭,我们必须慢慢地走。如果你走的太快就会喘气,喘气太严重就会头晕,精神也会变得很差,然后你就会以为自己没有办法再爬下去,所以还是慢慢的走一阵子”这段话,说实话,实在是啰嗦之极,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听到这番话也能欣慰他那煞人不见血的毒舌后继有人,而且还是个外国人。但是我很喜欢这段话,很朴实,很直白。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累的不行,无法继续前行时,不是因为我们身体走的太多,到达极限,而是我们走的太快走的太急。觉得快不行时,缓一缓,歇一歇,重新调整自己再出发,别等到身体机能不可逆的受损时,那真说明结束时间到了。

文中我还意外发现作者引用了老子的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的“无”和作者的禅到底有几分联系我看不出,但是空无的感觉却一直萦索与心,直到看完这本书,在书的后半部分,也曾提到过“无”这个概念,“它既非一,也非零”这种神秘的宣言,“无”却始终是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这个老子诞生的国度,对于无为,我只不过停留在皮毛的知性而已,也许连知性也谈不上,但我也不算深究下去。凡是我以为,先了解,再取舍,同如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