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新媒体下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行业逐渐繁荣。随着繁荣带来的竞争也日益加剧,所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是大势所向。文章对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创新模式进行探讨,结合相关问题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4-0071-02
1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新闻传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具有时效性,传统媒体传递信息是通过电视或者报纸来了解世界,传播的时效性非常差,以地震的传播为例,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人们在地震发生好长时间才知道,然而九寨沟地震的消息几分钟传遍了全国各地,这个案例体现了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以电视、纸媒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时代,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单一,并且方式也是单向的。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互动性差。然而新媒体却恰好相反,通过网媒等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几秒钟之后评论社区就会有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做出评论,大众可以利用交互平台相互交流,发布自己的观点、看法。
2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创新
2.1 增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类似于轰动一时的“小悦悦事件”南方电视台《第一时间》首家报道就偏向故事性,通过故事的渲染效果来对整个新闻进行播报:小悦悦被2辆汽车碾压,18个路人经过身旁无视,肇事者均逃逸,最后被捡拾废品的阿婆碰到,给予热心相助。从数据,身份上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带有一定的故事叙事冲击力。但是这则报道从客观角度来分析还是存在着瑕疵。
新闻素材的画面获得渠道是从商户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录制的,一共是7分钟左右。电视台的记者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与事故发生时,下大雨的天气相结合,作出合理的判断,直接将监控画面拿出报道,非常的不客观。也没有从整体出发,没有客观的考虑整个事件对社会舆论和群众情绪造成的负面影响,至少在社会责任感上做的太过片面。
2.2 改变传统新闻模式,对传统广播电视形式进行创新
新媒体作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迅速发展开来。传统的新闻模式必须与新媒体相融合,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时效性。以往条块分割的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都不再仅仅生产一种形态的新闻产品,并依靠单一的传播载体为受众服务,而是以“同平台采集、多平台发布”的方式完成对同一信息的立体化传播。在这样的传播体系中,传统的记者原先为单一传播终端采写新闻、提供稿件的传统记者,就变成了全媒体记者,要完成这样的任务,记者除了具备采访、调查、编辑等传统技能外,还需将新闻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网上发布简讯,随即与广播连线,介绍事件的大体情况,然后投入电视现场报道,并为网站撰写博客新闻,力求使新闻事件在自己的媒体平台上得到全景式立体展现。
例如,凤凰卫视的《网络天下》。内容是从四面八方搜集起来,最终整理呈现给观众。为了让观众更容易了解,采用了Flash动画,让节目变得生动有趣,观众非常容易接受。从形式上来讲,制作不复杂,信息筛选后,主持人到现场主持就行。在此节目里,主持人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从四面八方搜集出的新闻素材,通过主持人的加工与丰富,让节目变得非常有趣。这是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获得节目的重要表现。
2.3 有效利用“两微一端”,对新闻进行删选,专注有价值的新闻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的传播速度非常之快,从网络、手机、平板电脑到户外大屏、流动媒体,从主流新闻网站到各类商业网站和专业网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功能的不断被挖掘,新产品不断推出,呈现出万马奔腾、一日千里之势。新兴的“两微一端”日渐博得了大众的关注,有些媒体单位或个人会利用“两微一端”发布一些假新闻或低俗新闻来拉粉,维持热度,获得更多的点击量,这种现象严重阻碍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新闻的价值性严重降低。因此,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必须专注新闻的价值性,以积极的社会舆论为导向,为社会大众传播健康的、多样化的有价值的信息。类似于与民生相关的新闻,就必须从民众生活的实际出发,从衣食住行进行选择,将有价值的、有导向的、能够为民众提高便利的新闻进行传播,这样才会更广泛的得到民众的认可。
例如:将与互联网产品相关的社交平台适当开放,类似于与微信、微博、客户端,利用互联网接受大众的建议,获悉大众对节目的反映是怎样的,在大众热评中可以有效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关注度,受众群体也会不断的增加。广播电视台发布的新闻信息传播出去后,会收到反馈。在节目收尾时,可以给与受众相关问题回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类似滚动字幕,将反馈信息投递在广播电视节目银屏下方,节目受众群体之间可以进行再一次的讨论,形成二次发酵。
3 强化新闻传播导向,完善传播方式
现代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模式,网络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式的传播通道,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发展,信息發布门槛大大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他们可以通过新闻评论、网络跟贴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相应事件的态度。
“一个热点新闻事件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能够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一方面,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情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通过相互感染,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另一方面,由于网民信息获取的片面性、观察问题的角度等因素限制,网民的信息很容易出现失真与舆论的失控。
2011年6月20日,一位微博名为“郭美美baby”的女孩悄然把其认证的身份改为“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进入她的微博,玛莎拉蒂跑车、日常所用的皮包、手机、手表等昂贵的奢侈品随处可见。她的炫富行为激起了网民极大的愤怒和不满,公众开始围观、质疑其财富是否来自红字会。6月28日,中国红十字总会以郭美美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向公安机关报案,当年12月,中国红会公布了由监察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结论,认定“郭美美”及其炫耀的财富与红十字会无关。就这样,“郭美美事件”给中国红十字会带来了信任危机,也对中国慈善事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主流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并不是个人非理性情绪的无尽宣泄工具,不得体的宣泄只会为社会带来不良的风气,扰乱整个社会公序的发展,所以对于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的方式,必须从根本上提高警惕,将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增加公民在网上行为的自律意识,从而减少有害言论和违法言论的原发因素,共同营造和谐、文明、有序的网络空间。只有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从实际出发,发挥新闻传播导向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带动整个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向着正能量方向发展。
4 结论
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的作用被普遍认可,新媒体的影响被广泛重视,新媒体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模式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潮流,传统新闻节目必须从创新出发,加快向新兴媒体战略转型,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作出有质感、有温度,贴近于生活,源于生活的新闻作品,才能收到广大群众的持续关注,让广播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始终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