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堡窑火何曾熄?

黄堡窑火何曾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说耀瓷,实际指现王益区黄堡宋代青瓷。耀瓷起于唐乃至更早(晋永和中,有寿人柏林,传居民以陶术……《德应侯碑》),兴于五代,盛于宋代。“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何以衰败?《同官县志》工商志--陶瓷业中有说法。

“同官黄堡镇瓷器,宋代早已驰名,即现代鉴古家所称之宋器,精巧绝伦。惜自金元兵乱之后,镇地陶场,均毁于火,遂而失传。”

技艺失传,但炉火未息:“自黄堡瓷失传后,继起者为立地、上店、陈炉各镇……然因人民穷苦,销路滞塞,故至今仍制粗瓷。”(同上)

黄堡窑火何曾熄?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九三九年,咸榆公路同官段完成,四二年一月,陇海铁路咸同支线完工通车,给同官经济带来了契机。一时间,水泥厂、铁工厂、造纸厂、煤炭业、石灰业、砖瓦业、面粉业相继发展和诞生,并成为抗战时期阎锡山二战区后方基地。仅煤矿就有同善煤矿公司(黄堡新村沟)为龙头(资本二十万)多达十二家。黄堡再现繁荣。

在此期间,山西芮城人薛鸿林斥资10万开办建新实业公司瓷器厂(1940。建陶厂前身);河北磁县人王振家投资10万在小河那开办新陶瓷厂(1940年)。

黄堡窑火何曾熄?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进入新中国,黄堡在陶瓷方面就坐拥国营陶瓷厂,电瓷厂,稍后建大缸厂。成为铜川市的龙头企业,八十到九十年代陶瓷产品占全省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电瓷占全国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二十。黄堡再次辉煌繁荣。

六十年代,我们村---小河那利用河北人王振家的瓷窑办起了瓷器厂,瓷窑大概有七孔,村里利用南边的两个窑和两幢大开的大厂房烧起了盆罐碗碟类民用瓷的瓷器活。当时的料场、拌浆池、晒坯场、烘干地炉、成品室、交易场,再加上两孔冒着红焰的窑炉,可谓热闹、繁荣一时。

黄堡窑火何曾熄?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改革开放后,虽然国营陶瓷企业相继破产,但民营陶瓷、个人作坊却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从董家河到黄堡街,又形成了十里窑场。民间小作坊星星点点,散布于铜川各个角落。宋瓷“精比琢玉,巧如范金”的工艺经过艺人们笃行不辍地钻研,终于把失传已久的工艺拾了回来。陈炉、黄堡、董家河的大师们不仅掌握了全套技艺,而且不断地有所突破和创新。目前的铜川青瓷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以天博、蔚蓝、华冠等陶瓷地砖生产线相继投产运营,被称为第四代陶瓷的陶板项目在黄堡镇生根、开花、壮大。黄堡镇政府打造的陶瓷园区,从生产工艺和规模、种类来讲,已远远超越瓷都陈炉。古老的黄堡镇将再现昔日的辉煌。

就在我们小河那,堂弟张金刚在前几年自建厂房,添置窑炉,雇人烧起了青瓷。倒流壶、公道杯、盏、瓶、壶、枕、爵、陶人等陶瓷工艺品。生意日见兴旺发达。

黄堡窑火何曾熄?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实,黄堡炉火何曾断过:民间烧造砖瓦、陶器的行业一直存在。上溯至战国、新石器时代,从黄堡吕家崖发掘出器形古拙的陶器、人面几何纹彩陶葫芦瓶、堆塑人首壁虎纹褐陶瓶,足以说明炉火从人类燧石取火就开始了的,细思遐想,不是吗?


(本文考证取自《同官县志》、《铜川是座山》)

2017年8月29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堡窑火何曾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