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趟加拿大,更坚定了我打死不移民的决心

温哥华回来了,借着倒时差,好像人还活在加拿大时间里,说说一些杂感。

那就老老实实的按衣食住行说说。

穿衣方面路上人看到的不多,可以用随便两个字形容,完全不是日本东京那种都市look的感觉,属于闲散的大农村风格,加上当地人体态不怎么样,亲眼见到的就几个方形胖子,上楼已经有些费力了,不得不让人理解肥胖真的可以变成一种病态。所以大号衣服多到不可思议,基本上尺码是亚洲地区的强化版本。

衣服品牌方面完全不是中国的遍地开花,天朝随处看到的GAP/H&M倒是有一些,不过到ZARA这个层级的好像就不多了,Hollister也看到有人穿,不过好像不是那么普遍;当然不是说这个地方没有奢侈品牌而是说选早上不是那么丰富,优衣库基本上是绝迹,估计也不符合上述的尺码体态。

吃饭是个很大的问题。虽然部分加拿大城市比如温哥华、多伦多基本上已经让华人占领了,随处可见中文,但吃饭方面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品种不够丰富。加拿大回来第二天去了北京amp,比起三里屯,其实还不是特别繁华的商圈,不过平时司空见惯的场景已经让我有些泪流满面了,光甜品就不下40种!这个待遇在加拿大我是没有遇到。温哥华downtown的购物中心,基本上除了奢侈品就是衣服,吃饭的地方寥寥无几,咖啡的香味是不错的,但到处都是,且没有别的任何替代饮品,还是让人觉得有些瞠目结舌。对比中国,不说每个城市自己的特色小吃,连饮品就从奶茶到乌龙,从咖啡到凉茶,无所不包,精彩纷呈。

特别想说一下的是早餐。作为对自己身体有点儿要求的人,觉得欢乐早餐简直是一天最大的乐趣之一(因为高热量食品只有这个时间是可以摄入的,抱歉,请叫我的事儿逼)粥品、豆腐脑、油条、茶叶蛋、各色小吃,广东一个早茶就不要讲了,对于北美,应该是另N个次元以外的存在吧。

那么加拿大呢,是,你没看错,永远的水果、果汁、咖啡、炒蛋配土豆加早餐肠~,生活两周下来,然后我惊喜的发现,没错,即使我敲下以上的食物,我的大脑还是有油腻带来的眩晕感。

分分钟动摇人生观,个人觉得这样的早餐,吃一个月以上,会抑郁。

必须尽快结束吃的吐槽,虽然其实完全刻意继续写下去就是一部控诉资本主义的血泪史,但毕竟还有下面的两项。

居住是很多人吐槽北上广(特别是北京的地方)的一大原因,那么我陈述一下我在加国了解到的一些信息。

首先房子并不是那么便宜。先说一个最大的前提,这些年中国人都把房子当理财产品了,一线城市更是貌似可以实现排上中产队伍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其实我觉得都是瞎掰),然后加国明显不是。加国房子是什么?在我看来,是仅次于汽车的最大消耗品。如果从资金总量来看简直比汽车给人的资金消耗还可怕,当然,这些前提都是国人已经把温哥华渥太华的房子超过一轮的结果,这些地方目前房价平均折合人民币都是5-10万一平米,基本上和国内没有什么区别。

其次,维护房屋成本高昂。房子购买以后还有相应的草坪、取暖设施等等维护费用发生。这次的加国之行最主要的感受就是,好像我们国家的政府帮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取得了最大的高效率,比如供暖一个问题,背后其实就是政府补贴、供暖能力、资源统筹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加国好像可以一律不管,统统扔给老百姓,而我国,则是另外一个景象。还有相关房产方面的契税,也是路上导游一直吐槽的地方,具体多少就不清楚了,但总之国内没有启动,启动了估计照顾到方方面面,绝不是压死骆驼的行为。

最后,买房的总趋势,还是要看配套设施以及背后的人口流动。加国除了温哥华、渥太华、卡尔加里、蒙特利尔、多伦多这几个城市,感觉别的地方的房产真的不要碰,一年三个月看不到太阳的温哥华,我觉得安家过去基本上也是按下了想体验精神疾病的快捷键,以我的愚见,如果没有中国买家,这个国家的房屋市场早就崩盘,人口流动一点来说未来的趋势就应该是跑到美国北部去,长期来看,没什么可期待的地方。

最后就是出行。这可能是北美唯一让人惊喜的地方,除了二手车到处可见,便宜到离谱(其实国内也差不多,只不过很多人还没这个消费习惯)以外,其实最大的问题是路多人少不堵车,我觉得这才是这里有所谓汽车文化的原因,再有,就是背后刚刚那个逻辑,政府觉得出行这件事情是每个老百姓自己的事情,好像并不想怎么参与管理,高铁就是最明显的代表,政府没钱,只能让各位自行解决;温哥华有地铁,但密度当然更低,所有公交出行,从公交车到机场快轨,如果用票价除以速度,中国的性价比简直高到要上天,背后还是因为有一个国家资本主义的大政府在统一运作,这么来看,最后的出行方面,看上去的自由其实也是欧美国家的无奈之举。

衣食住行其实都是表象,没说的还有工作机会、社会参与度、文化亲和力等各个方面,所以我的结论来了,除了全球资产配置这一个方面,如果身家过亿,当然要考虑,黎民百姓如你我,是不是还非要移民,每个人有各自的答案。

反正我是打死不离开中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去趟加拿大,更坚定了我打死不移民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