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英国飙车的老顽童们
一、 青春年华已逝,少年稚梦难断
我一直以为摩托赛车这类极限运动是血气方刚年轻小伙儿的专利。然而,当我第一次去观看丈夫的赛事,惊异地发现大部分赛车手都50有加。丈夫那时刚涉足摩托车赛事,才30出头,与其他赛车手站在一块儿,给人些许异类感。
当然,我这里讲的赛事并非世界摩托车锦标赛(Grand Prix,简称 MotoGP)那种专业赛车和马恩岛环岛摩托车大赛(The International Isle of Man Tourist Trophy,简称TT)这样的高危赛事。这里简单给对摩托车赛事不了解的读者介绍一下TT。TT被称为世界上最惊险刺激和最壮观的摩托车赛事。它从1907年开始举办,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摩托车赛事。60.7公里长的赛道设在英国皇家属地马恩岛的环岛公路上,全程共有219个弯位,沿途经过城镇街道、乡村小道和树林郊野,其中有平原和山地,高低起伏,路况极为复杂。摩托车经常会腾空飞起,险象横生。TT赛事无论在速度和危险度上都大大超过世界摩托车锦标赛。从1907年至2017年,在TT赛事中丧生的车手就有146人,而把在马恩岛赛道上丧生的其他赛事车手算上,死亡人数就高达255人(还不包括工作人员和观众)。
我们言归正传,回到这群飙车的英国老顽童这儿来。我的丈夫成为英国“经典竞速摩托车俱乐部”(Classic Racing Motorcycle Club)的业余赛车手后,把我也带进了这个让人激情澎拜的赛车世界。
英国这个弹丸之地竟拥有550个竞技摩托车俱乐部,50条公路赛赛道(其中好几条是世界有名赛道)和不少越野摩托车赛赛场,每年举办超过3000项摩托车赛事,可见英国人对摩托车运动的狂热。英国人对摩托车运动的喜好暴露了他们温文尔雅绅士外表下隐藏着的那颗狂野之心。英国毕竟曾是海上强国。除了有高超的航海技术,英国人那些航海家祖先们是凭着一股坚韧不拔和勇猛无畏的精神来建立起海上霸权的。看来,祖先们的这些特质仍然在许多英国人的血液中流淌着。
参加摩托车运动的英国人众多,喜欢摩托车的英国人就更多了。对摩托车的热爱与英国的民族传统有着深厚的渊源。尽管英国的工业一度衰微(经济危机后英国人开始反思并有“再工业化”的倾向),但老牌工业国的历史给这个民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那一批批优秀的机械技师和创造、发明家们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动力和支柱。在不少英国人内心深处仍然怀着对昔日光辉的眷恋,也对机械技师们心怀敬意。这也就是为何众多英国人以自己动手(DIY)为荣。动手能力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有兴趣的读者请读我几年前所发表的一篇文章: 英国人的D.I.Y.情结
大部分摩托车赛车手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对摩托车运动感兴趣的。摩托车竞速运动需要强大的体能和灵敏的身手,以及一股勇悍的冲劲。不少年轻摩托车手具备摩托竞速运动的这些素质,但就是缺乏赛车的经济来源。
摩托赛车运动是一种高消费运动。竞速摩托车及其零部件本身就价格不菲,而参加赛事的各种费用更为高昂。另外,运动中摩托车的正常和意外损耗都非常大,每次赛事之后,必定需要花上一大笔钱维修保养摩托车。丈夫17岁左右就开始骑摩托车。我曾问他为何不在20多岁时赛车。丈夫说,除非有个大款老爸或出生在赛车家庭,能在青少年时期参加赛车的人是极罕见的。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数目,但一名全国性赛车俱乐部的业余车手一年参加赛事的支出在5-7万英镑不等(现在英镑与人民币的汇率约为1:9)。发生意外的话,费用就更高了。
然而,这些赛车迷们的赛车梦却没有随着青春年华的消逝而破灭。工作和家庭占据了他们的青春时期。到了知命和花甲之年,家庭责任减轻了,而经济能力却增强了,他们便义无反顾地跃上心爱的铁马一酬年少时的梦想。
这些骑士来自各行各业,有高大剽悍的建筑工人,有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其中还有女骑士。这些摩托车赛事并没有性别分组,女骑士们毫不介意,要在这男人堆里寻一番刺激。
尽管参赛者都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但大部分赛车手都不是腰缠万贯之人。许多人为参加赛事倾囊而出,乐意将大把的钞票撒在铁马上,却不惜亏待自己。英国的大多数摩托车赛事都在周末举行两天,偶尔举行三天。每次赛事,停车场上都停满改装了的货车(货车内有折叠床和用水之类)和英国流行的露营拖车(caravan是内部设备齐全像移动度假屋一样的拖车),还有在草地上搭起的大大小小露营帐篷。这是因为大部分赛车手都不愿花钱住旅店,就在赛场上将就两三晚。
二、 挑战心身极限,延续青春烈焰
摩托车竞速运动需要强大的体能和过人的胆识,而起决定因素的往往是赛车手体内的冒险基因和澎湃的激情。丈夫曾对我说,他是多么希望把摩托车在极速中飞驰时他的感受传递给我,让我也能分享那种无以伦比的快感。我报以会心一笑:今生恐怕无缘感受你的极速快意,但你的那份激情我是有切身体会的。业余赛车手参赛,没有各大传媒前呼后拥,更没有数以万计的车迷为他们欢呼喝彩。业余赛车手是凭着对赛车运动的热爱和激情以及一股自我挑战精神而参赛的。作为文字工作者的我没有他们那种冒险精神,但对文字的钟爱和对写作的激情却与他们的赛车激情无异。文章阅读量的高低和点赞率的多寡都不影响我对写作的那份激情。
然而,摩托车极速运动挑战的不仅仅是体能和胆色,还有高超的驾驶技术和敏捷的思维。我曾以为丈夫喜欢极速运动一定喜欢玩过山车。谁知他对过山车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因为过山车的极速是被动的。极速赛车中,车手不但掌控摩托车,还掌控着自己的生命。赛车是对驾驶技术和快速决策能力的极限挑战。
英国的许多业余赛车手还给自己一项专业赛车手没有的挑战。业余赛车手们不可能有职业赛车手的时间和资源进行赛车训练,但他们挖空心思利用各种机会自我训练,寻求提高。以体能训练为例:我丈夫的工作极为繁忙,节假日还得陪家人孩子,因此很难腾出时间专门进行健身。他便把上下班的时间和体能训练结合起来。他的公司离家大约10英里(约16公里)。他尽量不开车,坚持每天早起骑自行车上班,以此进行体能和耐力锻炼。他认为骑车速度快才能起到锻炼的效果,因此骑车上下班也像在赛场上一般快速(交通规则没有对自行车限速)。如果没有交通堵塞,16公里的路程他一般在35分钟左右完成,时速达45.7公里。上下班20英里路程消耗的体能极大。
业余赛车手也可以参加培训,但毕竟得到专业技术训练的机会不多,得自己设法提高技术。丈夫赛车时在车头安装了摄像机,把赛车过程拍摄下来研究。运气的时候,有些赛事是专业和业余车手同场。丈夫有两三回跟在一些有名的赛车手后面,近距离拍下了他们处理高难度弯位的片段,他乐得像中了彩票一般。回家反复回放录像,研究学习他们的赛车技术。
职业赛车手受雇于摩托车生产商,因此他们所用的摩托车都使用一流的材料和尖端的技术。他们背后有一支庞大的技术人员队伍,所以自己无需在摩托车上花费任何时间精力。许多业余赛车手则是自己装配和研发改装赛车。我的丈夫和那群老顽童赛车手们就是如此,经常在摩托车论坛和电话上讨论各种装配摩托车话题。不赛车的业余时间,丈夫就在维修护理和技术改良他的摩托车。
尽管维修护理摩托车是件耗时费神的事儿,英国的很多骑士都非常乐意去做。自己动手除了有经济的原因,他们还觉得自己维护修理更显对摩托车的珍爱。英国很多骑士称他们的摩托车为“女朋友”。我也常揶揄丈夫:“又去车库找你的那群女朋友啦!”
付出努力维修保养摩托车和改进技术带来的成就感不断激励着骑士们。英国人对DIY的痴迷也大大发挥在他们的摩托车上。这种痴迷和业余爱好有时却能带来意外的收获。
尽管丈夫是工科出身,但他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摩托车装配技术培训。他少年时期获得了一台摩托车后,一直没有停止过鼓捣摩托车。这20多年,他拥有过十多台摩托车,就在对这些摩托车的鼓捣中,他的技术日益精湛。当他有机会收购了一家经典竞速摩托车零部件公司,他的这些技术就派上了大用场。在英国,销售经典赛车零部件的公司不多,能同时提供技术指导的公司更是屈指可数,丈夫公司的生意非常红火。
丈夫的技术在行业中出了名,成为了专业赛车杂志 Practical Sportsbikes 的特邀专家,给车迷们答疑解难。人称“金刚狼”的著名英国赛车手和电视节目主持人盖•马丁也是个DIY迷。在“挑战死亡之墙”(中国人可能对“飞车走壁”这个名称更为熟悉)的英国电视节目中,马丁花了一年时间自己改装了一台 BSA Rocket 3并列三缸引擎摩托车,而这台摩托的化油器正是我的丈夫给他提供的。为了感谢我丈夫对他的技术支持,马丁邀请我丈夫到“死亡之墙”训练现场观看。我丈夫把他的外公也带去观看。这位80多岁的老人家乐得几乎像孩子般蹦起来。外公可是马丁的忠实粉丝啊!
马丁于2016年3月28日在直径为37米、垂直高度6米、周长121米,世界上迄今所建最大的“死亡之墙”上以最高时速78.15英里(125.77公里)打破“死亡之墙”摩托车速度世界纪录。据科学推算,在这堵墙上飞车,时速80英里是人体的生理极限。下图是马丁用于破世界纪录的BSA Rocket 3并列三缸引擎摩托车。我们和大家分享一下马丁当时破世界纪录的视频片段。因无法在此上传视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到以下链接的文章内观看视频: http://mp.weixin.qq.com/s/9_0li_vOgbRMvDpCz1oRKg
三、 赛场上的对手,赛场下的哥们
这是一个体育界丑闻迭出的时代。从足球场上各种欺骗伎俩,到板球队作弊,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弄虚作假,使广大体育爱好者失望不已。然而,英国这些老顽童们却以其永不熄灭的激情保留了体育运动的一片净土。
在这些业余赛场上,没有高额奖金的诱惑,有的只是对梦想的追逐和自我能力的挑战。有的赛车手并没有多大的竞争心理,他们只是来赛场上体验一下马路上不允许的飙车所带来的快感而已,挑战自己但并不挑战极限。另外一些赛车手却是带着竞技心理而来,不但挑战自己,也乐于与其他车手一较高低。这类车手通常是赛场上的冒险者,为达到最高车速,他们敢于争夺赛道上的寸土尺地,常常是险象横生。
赛场上的竞争并不破坏这些车手之间的感情。我发现这些车手们的友谊非常深厚。他们是志同道合者,都钟爱摩托车,喜欢竞速运动,共同语言特别多。我丈夫跟车友们聊天,一聊就没完没了!我认识的大多数车手都性格外向,具有一副热心肠。专业的竞技,各车队和车手不会轻易泄露自己的技术秘密,而这些业余赛车手就大不相同,他们经常互相帮助。虽然很多业余赛车手都自己维修保养铁马,但并非每个车手的技术都很高明。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就会上论坛提问或请其他车手帮忙。他们的互相帮助还渗透到生活其他方面。由于这些车手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经常利用自己的行业知识给车友帮助。
摩托车手之间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感情,这种感情甚至延伸至陌生的摩托车手身上。记得丈夫一天驾车回家后匆匆走进车库,提起工具箱就走。原来,他驾车时看到一个摩托车手停在离咱家几百米处的路旁发呆。他估计那人的摩托车坏了,所以回家提了工具箱去帮忙。谁知那人只是烟瘾发作,在路边吸烟而已。哎,真是“同是天涯摩托人”!
不管是否挑战极限,这一类型的体育竞技毕竟属于极限运动,伤亡不可避免。磕磕碰碰自然不在话下,重伤和死亡也偶有发生。丈夫的一个50多岁的员工就是在赛事中被重创,昏迷数周,现在背一直驼着,大腿骨也换了;另一位近60岁的好友两年前在赛事中摔下车,在床上躺了几个月,腰一直不能恢复;更不幸的是,丈夫去年连续失去两位好友。去年9月与丈夫同场竞技的一位50岁女骑士的摩托车凌空飞起,摔下来时,女骑士当即丧生。女骑士夫妇与我丈夫经常一起竞赛,夫妇都非常和蔼可亲,就像我丈夫的大哥大姐一般。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丈夫对女骑士的离世痛心不已。他还没来得及收拾心情,11月份又传来噩耗!丹尼尔·赫加迪在第64届澳门格兰披治摩托车赛中丧生。丹尼尔的公司与我丈夫的公司就10米之隔,两人经常在生意上互助,是丈夫的一个哥儿们。
身体和心灵的伤痛并没有使这些赛车手们放缓脚步,他们一如既往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他们的激情在摩托车的轰鸣声中燃烧!
对于一些人来说,生命也许只为激情而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