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的极客范儿与企业家精神

Elon Musk是一个酷同学。

自1998年以来,他就在自己认为将影响到人类未来的几个领域——互联网、可持续能源和太空探索——依次扔下Paypal、Tesla Motors 和SpaceX这三枚重磅炸弹,完成和持续完成对这些领域的颠覆。如今仅43岁的他,已是硅谷最炙手可热的科技新贵,甚至被赞誉为”当代的史蒂夫∙乔布斯”,引得各路媒体抢着为他树碑立传。

然而,2014年4月的中国首秀,给了我们一次近距离接触马斯克、还原这位超级极客以及感受他的企业家精神的机会。这一切,都要从奇点•极客公园创新者峰会2014说起。

特斯拉的成功靠的不是联想

慢,走的不够远,续航能力差,个人定制化成本高,这些都是电动汽车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埃隆∙马斯克决定试着做一辆比汽油车各方面都更好的车,并改变人们对电动汽车的看法。峰会当天,仅凭借看大屏幕上的照片,现场观众都已经热血沸腾;峰会第二天,酒仙桥恒通商务园内中国首批用户交车仪式上,特斯拉就赚足了眼球;峰会第三天,首批用户之一、汽车之家总裁李想在试驾后就立即称赞“对 Model S 的行驶素质刮目相看”。如果说特斯拉目前已经取得了成功,那么它成功的原因,我认为是做到了以下三点———极致、口碑、不一味追求速度

1、极致

创新者峰会上,主持人提问马斯克,对产品的细节追求极致,有必要吗?马斯克是这样回答的:

还行(Merely Good)和特别棒(Truly Great)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如果有一点做不好,用户就不会爱上你的产品。即使用户不会完全注意到你的用心,你也要做好细节。

Tesla 的外形、工业造型可能不如世界顶级跑车出众,但是,它在人车一体化、全智能控制、用户体验、电源管理技术等方面,已经明显高出一筹。譬如,与传统汽车不同,在车控上,特斯拉使用的是一块精致的 iPad ,代替了复杂的各种按钮;当驾驶时,Tesla 的门把手会自动收缩到车门中,保持车身的流线性。

事实上,用户也许根本说不清细节调整的感觉,但是他们会知道,他们真的会感觉到,你必须要相信这一点。这种对产品细节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当年乔帮主在世时,执意要做好早期 Mac 机箱内看不见的凹槽的做法如出一辙。

如果你是个正在打造漂亮衣柜的木匠,你不会在背面使用胶合板,即使它冲着墙壁,没有人会看见。但你自己心知肚明,所以你依然会在背面使用一块漂亮的木料。为了能在晚上睡个安稳觉,美观和质量必须贯穿始终。(乔布斯)

于是,当 Tesla 成为 90 年来美国第一个创业成功的汽车公司,Model S 获得《消费者报告》史上最高质量评分和政府最高安全级别评分,这些都显得不那么意外。对于追求完美和极致、近乎苛刻的马斯克来说,目前的这款 Tesla Model S ,他只打出 80 分的成绩。

而在被问到会不会对汽车不计成本地投入时,马斯克又以他工程师的一贯冷静和理智给出了答案:不会,因为价格太贵说明了它不完美。也许,这就是他对极致的理解:是面面俱到,而非此长彼短

2、口碑

自从埃隆∙马斯克担任 CEO 以来,从来不做硬广、不打折、不做公关的特斯拉,在美国就获得了包括乔治克鲁尼、迪卡普里奥、佩奇、布林等众多名流的青睐,在中国也赢得了像雷军、张朝阳、王小川等互联网极客们的欢心。有人说,这是特斯拉卷起的粉丝经济。

在未来,线上销售会占主流,口碑(Word of Mouth)变得很重要。(马斯克)

其实所谓口碑,在我看来,就是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他们会因为真的喜欢而去买你的产品,并且自发地为产品着迷和叫好,甚至敦促你去完善它。目前,特斯拉不到 3 万客户,但是每一个客户都可以是一个引爆点,除了有一定的购买能力和社交影响外,他们最重要的特质,就是懂得欣赏和甄别一款好产品。这和大部分人认为的“特斯拉就是忽悠”或者“卖期货”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我不喜欢营销这个概念,它似乎让人觉得是骗他们去买一个东西。

当小马哥(指马斯克)在峰会上将这句话娓娓道来,还是引起了我心里不小的震动。

事实上,当近年来特斯拉开始全力进军中国市场时,Elon Musk 曾表示中国市场对 Telsa 的强烈好感让他很吃惊。而他在中国市场发现的唯一负面评价是,有些顾客会由于无法尽早买到车感到非常愤怒。于是,他不得不和这些人见面,解释公司这样做的原因,

他们生活在大城市之外。在那些地区建设服务中心和超级充电站之前,我们不想往那里销售汽车。

由此看出,面对市场的反映,小马哥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与其为了追求销量或者口碑,不如专注做好特斯拉及配套设施。

3、慢

目前特斯拉的需求很多但是产能不够。关于这一点,小马哥在峰会上说到,三年前(2011年),我们只生产600辆;2013年,生产22000辆;2014年产量会翻一倍。正所谓慢工出细活,指的就是这般,而这也是特斯拉的精益创业,与福特的规模生产的区别。对特斯拉而言,宁可先做到精益求精,也不愿一味追求野蛮生长;还是那句话,真正喜爱你产品的人,是愿意花时间等你足够出色的成果的。

不过,慢,同时意味着承受压力。时间退回至2008年来看,那时是马斯克的最低谷。在一边经营 Tesla Motors 的同时,他还掌控着 SpaceX ,而在 SpaceX 三起三落之后的那几天清晨,钢铁侠终于丢失了睡眠。深谙物理学的他懂得,在压力下,事物会发生崩溃破碎,这只是又一条物理学定律而已。他面对的,是火箭的三次发射失败,数千万美元的投入化成爆炸后的大火球,以及因为因研发成本过高,导致的 Tesla 濒临破产的绝境。直到2010年12月8日,SpaceX 的猎鹰9号火箭成功将“龙飞船”发射到地球轨道,完成全球有史以来首次由私人企业发射到太空并顺利折返,整个宇航界才为之震动。

我不是一个赌徒,即使办公司早期我投了全部身家,其实我更关心所有的资源在当时两个公司之间如何分配。

商业竞争是残酷的。与牛顿第三定律中力的相互作用不同,很多时候你没法在特定的时期,既拥有理想的过程,又获得完美的结果;这个世界的运行逻辑,是把过程留给自己,把结果交给世界。幸运的是,特斯拉在全球的步调虽然缓慢,但是很扎实,尤其是在2010年上市之后,小马哥在短时间内终于可以无需担心公司的资金运转。从现在来看,与其说特斯拉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不如说是马斯克的一个大胆的实验,而这次实验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不想做CEO的工程师不是好产品经理

埃隆在特斯拉的角色长期是 CEO、Product Architect、Chief Designer。当埃隆在峰会现场被问到最喜欢在企业中承担何种角色时,他回答到最喜欢做工程师和产品设计,这似乎与人们艳羡的互联网富豪身份大相径庭。

实际上,这颗藏在Tesla、SpaceX、SolarCity 后的美丽心灵,很小就在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上初露端倪。据说,马斯克从小就与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当别的孩子望着月亮,感叹它与地球有多远时,艾隆会说,实际上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万4400公里。”而他常说的一句话也逐渐为世人熟知:

I could either watch it happen ,or be part of it.

名言警句听来固然动人心弦,但是客观来说,产品细节做得好与成功没有必然联系,一个企业的成功,还和市场格局、资本运作、流程管理等多个因素直接相关,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同时具备做好细节和把握大局的能力,而这也是埃隆难能可贵的地方。作为一名卓越的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的同时,他的企业家精神在PayPal 、SpaceX、Tesla Motors、SolarCity中得到磨砺。

遥想如今初获成功的特斯拉,最初并不是由埃隆一人创立。这家公司在起步时离不开联合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和斯特劳贝尔(JB Straubel)的帮助,实际上马丁·艾伯哈德才是真正的”特斯拉之父“、特斯拉首任 CEO,而随后掌管大权的马斯克在大刀阔斧地改革和重组后,才使得特斯拉公司陆续推出Roadster、Model X 和 Model S这样的产品,使得特斯拉步入正轨。

想必埃隆也熟知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的故事:仅仅构思出创新的未来科技是不够的,重大的理念也不足够,这一切需要商业化,并且在商业化的过程中,不只是满足于服务世俗目的,而是真正解决问题和改善人类的生活。

埃隆∙马斯克:极客,永葆真我

如今,特斯拉公司像一家剧院那样优美地运作着,正如曾经的苹果公司一样,有很强的节奏意识、故事意识、执行意识,由产品和事件驱动,然后在一个合适的时点,将自己的产品和故事搬上大舞台; 你也可以说,它是舞台驱动的,这个舞台可以是名流交际圈,是 TED 演讲,也可以是产品发布会、中国首秀,它的每一步都有着一个连续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勇于挑战和不断创新的故事

创新不是为了颠覆而颠覆,而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我不是为了颠覆而去颠覆,而是因为有必要,因为生活中有麻烦才去颠覆和改变它。

这是一位企业家的看法,也是一名极客的心声。当现场的观众提问,没有埃隆∙马斯克的话,特斯拉是否还会持续创新和前进的时候,马斯克给出了一个理性和真诚的回答:如果有合适的继任者,他当然也会有足够的能力创造辉煌的业绩,我不会永远是特斯拉的CEO,但是我相信特斯拉会持续创新。

特斯拉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埃隆∙马斯克将永葆极客真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埃隆∙马斯克的极客范儿与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