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这个冬天着实冷得惊心动魄千载难逢。
北京降温到零下十六度的那天,我顶着呼啸寒风站在北京大学门口,这样想道。
1.
上一个冬假快要正式开始的时候,学校里人越来越少,我每天晃荡在学校里和同学一起做实践项目。
有天事情多,整个人都疲惫又烦躁。好不容易捞到个空档,去热饮店买东西喝。
在柜台前面站定还没开口,大叔突然乐呵呵地说,你要喝teh-C(奶茶)是不是?
我有点愣。
我吃食堂的习惯是发现一样喜欢的东西会连续吃很长时间,所以每天一杯奶茶大概持续了一两个月。可食堂里每天人来人往,我的确没指望热饮店的大叔会记得一个陌生学生的喜好。
因此多少觉得感动。
大叔乐呵呵去泡茶,我靠在柜台上百无聊赖地看着。
茶泡好,我说要打包,大叔顺手拿起打包常用的泡沫塑料热饮杯。
我正要开口阻拦,他想想又放下,换了个食品用的塑料袋,嘴里念叨着“不对哦,你是要用袋子的”。
那一刻感动得无以复加,从没想到这样一点小癖好都会被记得。并且这样的“记得”,来自交情止于点头微笑“我要这个”“谢谢再见”的那么一个人。
回宿舍的路上喝着热奶茶,觉得所有的疲惫烦躁都烟消云散,世界温暖又美好。
2.
毕业那年有段日子忙得天翻地覆。
手里事情多,在做的活动不顺利,又恰好赶上大考临近需要抱佛脚,每天手忙脚乱,狼狈不堪,熬夜熬得想吐仍旧觉得时间不够用。常常白天在学校精神恍惚反应迟钝,觉得自己在飘。
有一天在甬道上飘过去,听见后面有人叫我,回头发现是我的监护人。
她是我学校的华文老师,负责监护我们十几个中国留学生。平时打交道不多,也算不上亲密,彼此尽职守责而已。
我使劲眨眨眼想让自己醒过来,不知道为什么被叫住,但暗戳戳觉得莫名其妙被老师拦下大约没好事。
结果她第一句话居然是问我最近是不是很忙。
我很敷衍地说还好,一心快点结束谈话。
她看了看我,又叮嘱说注意休息要劳逸结合。
我满口应着好的好的。脑子根本没转过来她在说什么,只想着你赶紧说完我好去图书馆补个觉。
然后她想了想从钱包里掏出张卡片递给我,说是学校发给老师的。
我接过来看,是张果汁兑换券,学校食堂就能用。我有点懵,并且我不爱喝果汁。
她说这个送给你,希望你今天有个好心情。
而我只来得及说句谢谢老师。
那天喝了罐甜得发腻的果汁,精神矍铄地过了一整天。
3.
毕业那年在话剧社,做了一个要参赛要公演的话剧。
剧本是我写的,然后自己当了导演,当时还有个学妹帮忙和我一起导。
筹备得差不多,剧本和演员都定了,负责老师来跟我们谈,说觉得这个剧本比较深,完全可以做成一个大戏。参赛话剧不能超过十五分钟,他觉得压缩剧本有点可惜,又担心短时间内表现不充分,问愿不愿意换个剧本,把这个本子压到来年再说。
我不知道剧本压到来年会不会有意外,还能不能真的排出来,但我知道我要毕业了,如果压一年,无论如何我没办法导自己的剧本了。
那天晚上我和学妹坐在露台的地板上,顶着呼啸的风聊到凌晨。
我还记得她跟老师争辩说这个本子如果压到明年,随便出点什么意外,也许就永远没办法搬上舞台了。
我还记得她很坚定地跟我说这是你在学校最后一年了,我们就做你的剧本,做到最好。
我们那时候刚刚相识,初次合作,算不上熟。
她却毫不犹豫给了我所有的支持和信任。
我见到学妹之前,我们共同的朋友来跟我说,学妹其实跟我有点像,理智有想法,好辩不妥协。朋友说,你们俩别回头打起来。
于是初次见面,我有几分戒备,又有几分担心。
后来学妹跟我说,她也一样。
再后来我们一起经历了所有的艰难和收获。
公演谢幕时,她站在我旁边。那天我们都哭了。
所有的相互支持,信任与默契,我有多幸运,就有多感激。
4.
另一个故事关于我另外一只学妹。
也是因为话剧认识,是我当时组里的女主演。
那段时间排练紧,每天四五个小时雷打不动。有一天在学校排练到天黑,一起回宿舍时遇到暴雨。
车站到宿舍要步行一段距离,我没带伞,雨又太大,回到宿舍时从头到脚淋了个透,像刚从池塘里捞出来。
身处热带的出门懒得带伞星人,淋雨是常事。何况也冷不到哪里去。所以我自己也不太在意,回房间冲个澡换掉衣服,生龙活虎地溜达出去给家里打电话。
再回房间时,室友也在,指指桌子说,你学妹刚给你送了姜汤来,说你回来的时候淋了雨,怕你感冒。
室友最后感叹一句,你学妹真好啊。
而我简直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一个人在外面久了,就总觉得自己无坚不摧,什么都是无所谓的。
而被人关心的感觉,大概有点像在陌生的街头心如鼓擂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微笑。
姜汤其实很辣的。
可是喝下去,却觉得五脏六腑都是暖的。
5.
去年排完话剧又不甘寂寞,跟朋友一起成立了个编辑组,招募了一批图文作者,想要做一本人物访谈类的正规出版物。
整个项目是公益性的,自己想办法筹款启动,编辑团队所有人都是义务劳动,卖书的收益全部捐入一家慈善组织。
初衷是希望能够做一本有意义的书,讲一些有意思的人有趣的故事。
五月的时候一切顺利,书稿完成了三分之一。我按照预定的工作计划联系了G公司的Lucas先生,询问对方是否愿意作为专题人物之一接受我的采访。
很快被婉拒,对方说公司有章程,不方便接受采访。
我不死心地又发邮件,讲这个项目的初衷,讲我们的目标和运作方式,又一再强调是聊个人经历,不会涉及公司事务。
很快收到回复,仍旧是拒绝。
可这次多了一句话。
Lucas先生说,虽然不能接受采访,但是愿意为我们提供一笔赞助,帮助这个项目运行。
我到现在仍旧清楚地记得收到邮件时的惊喜与感激。
邮件读了好几遍,仍旧有点不敢相信。
觉得来自一个陌生人最大的善意,大概是他对一个梦想的信任与鼓励。
6.
毕业那年一时头脑发热,多选了一门高等化学。
因为这门课出了名的难,对化学成绩要求高,又是额外课程,所以选修的人很少。全年级大概不到二十个人,每周有两天放学后额外加课。
我在这个班没什么太熟的朋友,也懒得社交,所以话很少,并且自带生人勿近脸。
第二个学期有一天下课,我大概因为太困所以晃了个神,回过神来发现同学基本都已经离开,实验室里只剩老师在收拾东西,还有个男生晃来晃去地跟老师在聊天。
那个小哥是本地人,戴一副黑框眼镜,大概是全校最高的男生,和我不同班,也没说过话。
我慢悠悠收拾好东西,跟老师道了别,慢悠悠晃出门去。一回头,发现刚才那个男生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我身边。
他说你看起来好严肃,是不是心情不好。
我说实验室太冷了而已。心想小同学你真不会说话。
他说你上课都不跟别人聊天。
我说因为在上课啊。心想我困得恨不得睡过去哪有心情聊天。
他说你怎么这么慢才出来啊?
我笑笑说你不也是嘛。
他说我是因为在等你啊。
我就傻了。我都不认识你你等我干嘛。
他说我担心你孤单。
说完又用中文认真重复了一遍,孤单。
我目瞪口呆。然后扑哧笑出来。
我本来挺想告诉他,我面无表情不是心情不好是因为我困,我真的不孤单我好冤枉。
可我看着他夕阳里的侧脸,最后只说了谢谢你真的谢谢你。
谢谢你问我是不是心情不好。
谢谢你担心我是不是孤单。
7.
有段时间喜欢食堂那家日餐店的咖喱鸡肉饭和温泉蛋,雷打不动地吃了几个月。吃到后来店主阿姨只要看到我排队就帮我做鸡肉饭。
最后一次模拟考的那个月压力很大,所以吃饭也大都是一个人,一来方便速战速决,二来也懒得同人讲话。
有天中午照例去买饭,结果阿姨照常盛好饭后,又加了一勺鸡肉给我,絮絮叨叨地讲,“晓得最近考试很辛苦,antie给你多点肉啊。”一副分享一个秘密的慈祥表情。
我忙道谢。
端着食物离开的时候,阿姨说,要加油哦。
觉得那天的饭最好吃。
8.
真正大考的那个月觉得无论如何不能亏待自己,于是脱离了食堂一整个月,每天出门觅食。
那段时间很喜欢去学校后面的一条小街,因为有各种口味的小饭馆,离学校近,还路过一个美丽的小公园,很适合饭前饭后散个步活动活动筋骨。
有一天在一个半露天的大排档吃午饭,买好了饭找桌子放下,转身打算去买东西喝。
刚走两步被人叫住,回头一看是邻桌的一位老先生,他说你可别走,不然鸟会过来吃你的饭。
新加坡盛产一种黑羽黄嘴的鸟,胆子很大,露天放置的食物的确常常遭殃。我看下周围,果然桌子旁边站着几只蠢蠢欲动的小家伙。
没想到一个人出门吃饭会遭遇这种困境,一时有点为难,琢磨着要不要端着饭去买饮料。
正犹豫着,老先生又开口,说没关系的,你把饭放在我桌子上吧,我帮你看着,你去买东西喝就好。
于是那天中午愉快地和并不认得的一位老先生共进了午餐。
9.
大概是夏天我最忙碌的那个阶段,刁小E放假了。
呈现出的社会阶层间的巨大差异,大概就是我忙着备考写稿准备论文的时候,她在家里优哉游哉地享受假期。
对此我极尽抱怨之能事,每次聊微信都要作天作地地哀嚎一番。反正我俩聊天以浮夸为主。
有一天例行公事互相扯皮,我似乎是又对她的假期表示了羡慕。
结果收到一句,“没你的假期不是假期”。
煽情得可以。
吓得我一愣,差点以为是我眼花。
我和E同学相识于七年以前,铜墙铁壁。
同班三年,异地四年,从我在新加坡她在国内,到我在新加坡她在澳洲。
仍旧铜墙铁壁。
我们两个大概联系不算太多,经常互相嘲讽,但我无法想象没有她的人生。
所以你看能打败人的从来不是空间距离。
哦也不是时间距离。我俩有时差。
10.
冬天的时候在日本,有天晚上一个人去东京塔。
路上途经一个很大的地铁站,我大概是路痴到病入膏肓,明明就在地铁站里,却死活找不到我要坐的那班车所在站台。
绝望之下抓住一个看起来刚下班的铁路员工问路。
那位先生英文不好,我又不懂日语,连比带演再加上展示谷歌地图,终于成功让他明白我意欲何为。
我心想,好了总算有人能给我指条明路。
没想到他带着我一直走到站台,教给了我怎样看指示屏幕,然后陪我一直等到了列车入站。
11.
从日本回来在北京待了几天。
有天坐地铁,某站上车了两个穿校服的小男孩,大概是放学。
当时车上没有相邻的空座位,但我左右都空着。一个小男孩坐在我左边,另一个看着我右边的座位犹豫了一下,站在了左边那个孩子的面前。
于是我向右移了一个座位,腾出位置来让他们坐在一起,两个小男孩齐声道了谢。
后来车上人越来越多,座位上坐得人也越来越多。
左边的小男孩一直侧着身子坐,一点都没挤到我。
12.
在北京的最后一天,去北大找我一个发小。
因为上了地铁才临时起意想看燕园,所以事先没打招呼。
快到那一站的时候我跟酸梨同学说我正在杀往北大的路上,他十分淡定地回复哦那快到了戳我下。
跟他说我到了的时候,我刚出地铁站,冻得想死。
收到他消息,冷就先回地铁站等我,我在找车子。
那天北京天寒地冻,风吹得人站不稳,手机拿出来都能冻关机。
我作死说要逛校园,他说成,走吧。
转身就走。
我忙跟上。
我们俩就扣上帽子手揣兜里开始在校园里晃。
冷。冷得说话都觉得嘴里吐出来的是冰。可是又觉得冷得神清气爽。
于是在北大两年都懒得逛学校的酸梨同学,就在零下十六度的严寒里陪我走遍了燕园,喝了一上午的风。
13.
其实这一年中,美好的事情当然比这些多得多。有许多来自身边人的温暖,也有许多来自陌生人的善良。
很多很多很多事情并没有写出来,但一直在心里。
可大概也还有很多事情,当时没有放在心上,以后就再想不起来了。
想想可能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失去了感动的能力。
毕竟我们都太忙了。
当然,这一年也没有那么一帆风顺,事事如愿。
经历过不那么光明美好的事情,也有过挣扎和痛苦。
有过负能量爆棚的时候,也有过歇斯底里的时候,有过求而不得,有过自我怀疑,有过绝望,也有过想要放弃。
可每一次咬牙走出来,回头再看,好像也没那么可怕。
好的不好的啊,都是经历,都值得珍惜。
遇到不美好的事情,大哭一场,大吃一场,大睡一场,想起所有这些细小而又温柔甜蜜的故事,就觉得总归美好的事情多一些,世界那样温柔。
14.
后来呢。
后来直到书稿完成,出版开售,我都没当面见过Lucas先生。
后来我和化学课小哥也并没有熟络起来。见面时打个招呼,偶尔放学碰到时,一起走一段路,聊几句,仅此而已。
后来我在年底毕了业。
前些天最后一次回学校,再去食堂时,日餐店关着门,听说是换了店主。
热饮店的大叔倒是还在,我去买茶喝,他看了我三秒钟,恍然——是你啊。
走时他边擦柜台边问,还回来读书吗?我犹豫一下微笑摇头,大概不会了吧。他停下手里的活,点点头,这样啊,那再见了啊。我说谢谢啊,再见了。
我走时他没有抬头,我也没有回头。
回国前最后去见了一次监护人。她感慨说,你们这一届的中国学生哦,留下来的少。
我笑笑不知说什么。
想起来最后一次跟班主任聊天,他问After four years, do you like Singapore?
我说Yes, a lot. 不假思索。那真的是第二故乡。
倒数第二次回学校,坐在礼堂里拿成绩的那个下午,一起导戏的小学妹发微信说在礼堂外等我。她很快有大考,复习很紧,却陪着我在外面待了一下午又一晚上。
她一直说觉得我太棒了,其实我觉得她才是真的太棒了。
临别时陪她回宿舍,我站在楼下看她刷指纹进去,突然想起一起熬夜排练的那几个月里,每个半夜三更一起刷指纹回宿舍的晚上。
她说再见时说,也许就是最后一面了。而我无话可说。
在新加坡的最后一个下午,另一只学妹来机场送我。
她仍旧看到我老远就会喊着我的外号跑过来,那外号只有她一个人那样叫。我仍旧笑着挥手,我们仍旧拥抱然后问好。像每一次在学校或者在路上遇到。
她陪着我办理手续托运行李,偷偷拿出箱子里的东西以防箱子看起来过重,再找个不会被看到的角落偷偷把东西放回箱子。我们推着行李车,在机场里转了一圈又一圈,聊着些没营养的话题直到最后一刻。
你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千山独行不必相送。
匆匆就说了再见,没掉泪也没回头,或许也不会再见。
后来我再没见过大排档里的老先生,东京地铁站的善良职工,或是地铁里的小男孩。
后来E同学仍旧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梨同学仍旧是我最铁最铁的哥们。
而我们仍旧天南地北,各自为战。
可我想不论如何我要谢谢他们。
谢谢过去的一年里阳光温暖,世界温柔,我能与你相遇。
生活大概苦的时候多一些。但就是这样微小而偶然的瞬间,才愈发让人觉得温暖甜蜜,觉得被这个世界珍视着,觉得面对冰冷的世界,能重新鼓起勇气,充满力气。
想说遇见你,真是太好了。
20160323
扶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