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户流程谈谈独立相册类应用的功能逻辑及发展方向——以时光相册、Google Photos为例

最近几个月使用了几款手机上的独立相册App:时光相册、Google Photos,两款产品都各具特色,我想从用户使用相册类App的流程来分析一下这类产品的功能设置逻辑。

说到相册,就离不开图片管理。在这个领域内,PC端最为专业的软件应该就是ACDSee以及Adobe Lightroom / Bridge这类摄影师专用的软件了。我一直在使用Lightroom,所以我们先从专业级软件说起,再过渡到时光相册这种消费级产品。

一、严谨的图片管理流程

但凡使用过Lightroom的专业摄影师,在图片管理上的流程想必都是非常严谨的。按照用户体验流程以及摄影师的工作流来看,图片管理必然的流程是:获取图片、导入图片、分类图片、查找图片、处理图片、导出图片。

从用户流程谈谈独立相册类应用的功能逻辑及发展方向——以时光相册、Google Photos为例_第1张图片
图片管理标准流程

获取图片包括拍摄或从其它渠道获取。导入图片指将图片保存进图片库,对于手机自带的相册,保存进手机即完成此步,对于第三方管理软件,则需要将图片保存进对应的特定目录或库文件中。分类图片是指根据特定规则对图片进行管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打标签,设定智能分类文件夹等。查找图片是处理图片的先前一步,方式包括搜索、筛选等,之前的分类做的好,查找图片就会很简单。处理图片包括裁剪、拼图、加滤镜等图片操作。导出图片一般是另存为新文件或分享至其它App。

在这几个步骤里,最为体现图片管理严谨性的,在于第三步,分类图片。Lightroom提供了非常好用的图片分类工具,但是在分类设定上讲究很多,也很严谨。专业用户在Lightroom上分类图片,一般根据图片的EXIF信息、评级、手动标签、定位来建立智能分类文件夹。建立合适的图片分类体系需要一定时间成本,但是一旦建立妥当,则是一劳永逸,后续再多的图片也能很方便的找到。

二、面向普通C端用户的App是怎么做的

1、分类图片

现在大家的手机内存越来越大,拍的照片越来越多,如何管理、快速查找手机里的照片也是个大问题。上一节,我们提到,专业级软件需要用户自己设定严谨的分类体系,但是面向普通C端用户,想要让他们自己来做这些事,显然学习成本、使用成本就太高了,用户很可能还没开始,就已经放弃使用这款产品。所以,时光相册、Google Photos这类产品,选择使用AI来解决这个问题。

手机自带的相册App,一般都是按照时间线、文件夹对图片分类。时光相册等产品,采用AI手段,对图片内容进行识别,新增人脸、物品等分类维度。人脸识别我们都非常熟悉了,用户可以按照人进行分类。物品识别则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分类维度,大家如果有使用过时光相册或是Google Photos的话,经常会看到以下分类:美食、风景、室内、建筑、花、合影、夜景、演出、夕阳、雪景……它能自动识别图片中的场景及物体,做出对应分类。这样,最为繁杂的分类步骤,就交由AI来自动完成了,用户不用操一点心。

2、处理图片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处理图片可能仅限套个滤镜,加个贴纸等简单操作。专业用户改变图片参数,可能需要调整曝光、对比、高光、阴影、饱和度、HSL、曲线等多组复杂参数。普通用户不懂这些参数,也不知道调参数会带来什么效果,所以他们处理图片很依赖套用现成的滤镜。其中很大一部分用户,连套滤镜也仅仅是毫无目标的一个个试,看到哪个顺眼就是哪个。所以这类相册App,在这一步骤,往往还是采用AI方案,智能调整图片参数,让它更讨人眼球喜欢一点。

三、发展趋势猜想

从第一部分的图片管理流程上看,这类相册管理App在获取图片这一步尚未涉及。如果介入,则可以无缝完成拍摄、导入、分类三步,甚至可以直接完成图片处理及导出。

盈利方式上,服务器要使用AI对图片进行处理,必然要先将图片上传至服务器,则可以在服务器容量、传输速度上收费。在分类上,收费用户可以享受更快的AI识别速度。

对于企业级客户,可以提供专用的图片分类管理解决方案。比如针对图片社、新闻出版等企业,他们的新闻图片库数量非常庞大,如果使用AI分类,则编辑们要查找某时某地某人的新闻图片时就会非常迅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用户流程谈谈独立相册类应用的功能逻辑及发展方向——以时光相册、Google Photos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