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学快讯总结

1.研究发现与抑郁症相关的特殊蛋白质且胃药可以减轻抑郁症状

日本冈山理工大学大学部桥川直也讲师(分子生物学)、桥川成美准教授(药理学)等人所在的研究组,通过小鼠实验证明了蛋白质HSP105对抑郁症有特殊干预作用。实验证明将市面上已有的胃药喂给小鼠之后抑郁症状减轻,这一研究成果也许会对抑郁症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上有所贡献。该论文发表于31号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电子版中。

近期医学快讯总结_第1张图片

该研究组对于一种能够修复受损蛋白质、能够保护细胞的蛋白质群,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这种叫做热休克蛋白(HSP)的蛋白质群,遇到高温等外界压力会增加。研究组将这种蛋白质使用到受到其他小鼠攻击而产生抑郁状态的小鼠身上,进行相关性调查。

研究结果显示,处在抑郁状态的小鼠HSP蛋白质群之中有一种叫做105的蛋白质在减少。在投喂可以帮助HSP蛋白质群增加的胃药之后,“面对攻击时老鼠行动力低下”这一抑郁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另外,HSP105能使众所周知的与抑郁症等脑神经类疾病相关联的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蛋白质量增加,这对探究抑郁症状的抑制结构也有很大帮助。

桥川直也讲师说“如果研究成果可以实用在现有的药物上,那么就比开发新药的实用化门槛更低。类似的药物是否也会有同样的效果、对于哪种原因产生的精神压力更加有效等课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2.对着镜子吃东西,食物的美味程度会提高

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组近日得出了“独自吃东西时对着镜子会觉得更好吃”这样的结果。这个结论在现在小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人吃饭问题上,说不定可以轻而易举地提高就餐的质量。该论文登载于5月26日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实验抽选了老人(65~75岁)和大学生(20~23岁)各16人,在1分30秒内吃咸味和太妃糖味(甜味)的爆米花。对比面对镜子吃,和面对大屏幕播放的图像吃的时候,其美味感和食量的不同。

美味感分6阶段进行自评,老人组、大学生组同样,边看镜子边吃的情况下无论是咸味还是甜味的爆米花都会感觉更好吃,食量也会增加5~13%。

另外,就算不是镜子,吃的时候看着自己在吃东西的视频,也会比看着墙上的图像更觉得好吃,进食量也会增加。

名古屋大学研究组的中田龙三郎研究员(心理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说明:“众所周知和别人一起吃饭时会觉得更好吃。但是,仅仅只是有一个自己以外的人,共有 “吃”这个行为,也会觉得更好吃。”

即使不是镜子,人在吃饭的照片、用餐场景的图像等也有可能同样达到这个效果。

3.研究发现长寿人基因上的共同特征 | 与骨骼形成等有关

日本东京都健康长寿医疗中心和庆应大学等团队发现了长命百岁的人的基因的共通特征。研究者收集了将近一千名左右长寿老人的基因信息,和一般人的基因信息进行对比。在长寿人群里,与癌症或骨骼相关的基因具有明显共通特征,这个研究成果可能有助于在生物构造上阐明长寿的原因。如果该研究得以进展,对制药等发展也会有很大贡献。该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的老年医学杂志上。

此次研究对象为95岁以上老人530名(大部分100岁以上),和79岁以下的人4312名。研究小组从血液中收集了他们的遗传信息,将每个人的DNA基因组(约24万个不同的碱基对)进行解析。为了确认研究成果,又调查了中国人952人(其中447人年龄在95岁以上)。

近期医学快讯总结_第2张图片

于是,继“载脂蛋白”(APOE)基因之后,研究者又发现了基因CLEC3B与癌的转移和骨骼形成相关的基因的特征。从这种基因在特定片段上发生碱基对置换的日本人比例来看,一般人的置换率为19%,而长寿的人则高达26%。根据同中心的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谷澤薫平的统计结果显示,9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生基因置换的概率比一般人高1.5倍。

之前已有研究显示这个基因与一种叫做Tetranectin的蛋白质相关。根据此次研究成果推测,因碱基对不同可能会使蛋白质表现出不同的功能,抑制癌症的转移,或是有利于骨骼的正常形成。如果该研究得以进展,将开发辅助蛋白质功能提升的新药物,有助于长寿。

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在试图找寻有关长寿的基因,但是几乎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此研究详细调查了基因功能,也许可以从中获得健康长寿的线索。

4.和机器人聊天,34%的老人自理能力得到改善

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证实验结果证明,34%的老人和具有对话功能的机器人接触后,生活自理程度有所改善

根据这个结果,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决定要将聊天机器人作为护理机器人中重要的一类,进行研发和普及。

近期医学快讯总结_第3张图片

该实证实验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3月,98个护理机构配置市场上贩卖的机器人17种、约1000台。有护理需要的65岁以上老人共866人参加了此项实验。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自理程度的判定指标,包括“能走到厕所”“刷牙”等60个项目,分别在机构将机器人导入的前后,分5~8阶段测评了老人的自理能力水平。

例如,一位经常在躺在房间的女性,机器人检测到她长时间在床上时,就会询问“您要喝点茶么”,这样老人就会用步行器走到客厅倒茶,可以促使老人进行强度比较低的活动。

从这样的事例分析结果来看,聊天机器人特别是在:自身健康管理(Self-care),步行或借助手脚的运动、移动,参加活动等 社会生活这3各方面有所帮助。

5.研究发现急性胰腺炎由细胞自噬作用的停止导致

近日,根据日本秋田大学和自治医科大学等团队的研究成果显示,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细胞内蛋白质再循环的自噬作用停止所导致的。该研究成果发表于6日的英国科学杂志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

重症急性胰腺炎,因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治疗过程长、费用高、死亡率高(10%),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专家之前推断,酒精等会引起发病,但一直未能明确,也没有根治的方法。本次研究的成果有望为将来治疗方法的研发做出贡献。

研究人员观察到,急性胰腺炎发病初期,分泌消化液 “胰液”的细胞内会形成多数小的囊泡,这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个囊泡是在自噬作用前半产生的"吞噬体"。小鼠实验的研究结果证明,是吞噬体生物标志物Rab7功能不全,导致了自噬作用无法进行。

在试验中给小鼠喂药使Rab7不工作引发胰腺炎,专家发现有胰腺炎的小鼠胰脏中本来几乎不应该产生的消化酵素大量产生,比正常小鼠多出约60倍,这是引起病情加重的原因。

今后有望将支配Rab7功能的药物使用在急性胰脏炎的治疗中,查明引起Rab7功能不全的原因将成为今后的研究课题。

6.适度饮酒对大脑有害?而且会影响语言的流畅性?

7日发表的论文中说,即使有节制的适度饮酒也可能造成脑损伤或认知功能低下,这对许多国家酒精管制的提议提供了支持。

根据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上刊登的论文,持续几十年每周饮酒14~21杯的男女,海马体萎缩的可能性要比从不喝酒的人群高2~3倍。海马体(Hippocampus)是主要负责记忆和定向等功能的大脑区域。

该实验将一杯酒的纯酒精含量定义为10毫升(8克)。大概相当于一大玻璃杯红酒、1品脱(约500毫升)酒精含量5%的啤酒、或者一小杯伏特加或威士忌。

很多研究都证实了过度饮酒对脑的危害性,但是关于适度饮酒(每天2、3杯)对脑的危害性研究却很少,且没有产生结论。

因此,就这一课题,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和伦敦大学(UCL)研究组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同时此研究也是白厅研究II(又称压力与健康研究)的一环。研究组在30年间对男女共550人的饮酒情况和身体情况进行了追踪式的详细调查。要求被试对饮酒习惯进行定期报告,并且定期接受脑部检查。注:调查开始时,被试者中没有酒精依赖症患者。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脑成像可以观察到,每周喝14~21杯酒会对大脑的海马区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认知能力测试的统计结果显示,经常少量饮酒会对语言的流畅性产生显著影响。对其他项目未产生显著性影响。

此次调查并非实验,而是通过观察收集数据,因此无法证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且样本量较小。

你可能感兴趣的:(近期医学快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