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员工幸福感

先我们来对比两个调研数据:

下面是刚刚提到的文章中2008年时,针对一个管理网站的用户做了三次抽样调查的结果:

关注员工幸福感_第1张图片

同时在阿东哥前不久的《95后不一样的待沉淀,不定义该是我们》文章中,我们也清楚的看到95后更加关注职业与兴趣的匹配度,更关注兴趣为自己带来的快乐、见识与成就感。

关注员工幸福感_第2张图片

从这样一个对比中,我感觉有两点结论是可以被关注到的:1、员工作为人,在任何时刻都是渴望被尊重、关注,渴望获得自己的幸福感;2、新生代人群会在人性张扬方面要求更大空间。因此,对于员工幸福感的关注是未来企业持续长久的必然选择。

第二个案例,是陈春花老师在《互联时代的组织管理新范式》的主题分享中提到的观点。

春花老师强调,在原有的组织管理设计中,我们往往有这样两个命题,一个是组织存在的关键,是个人对组织的服务,第二个是我们常常集中精力考虑组织的问题,却忽略了组织中的个体。翻译一下,就是组织往往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要求个人无条件服从组织;同时,组织所做的各式各样的激励、薪酬,看上去是给员工个人的,其实是给组织中的角色,并不关乎具体的这个角色当中的个体的真正需求。但是面向变化的环境与员工,未来的组织必须清晰认识到个体跟组织是共生的关系,我们要先关注到个体的需要,再关注到组织的目标。

因此当今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关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一些优秀的企业则开始提前探索如何让员工幸福。

好的企业在给予员工幸福感方面往往会从两处着手:

第一是,组织要有支持资源给到员工。

帮助员工获得成就他的目标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包括弹性工作制、弹性福利,也包括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更加高效、有力的流程。

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最近和好几个离职的90后员工沟通,公司给的薪酬收入不低,但是他们觉得能力成长不够。仔细询问,公司也给了培训学习机会、也给了做事的平台,为啥会觉得能力没有提升的可能呢?他们很多人提到一些细节,就是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找不到指导资源,然后感觉自己要花很多的时间去摸索一些很基础的流程或者操作,然后产生一种低价值感与无力感。

第二是,能够让员工拥有主人翁的感受

我个人的感受就是要套用互联网企业的产品设计理念,让员工有参与感。不论是公司的政策、制度,还是公司的文化活动,都要给予员工沟通参与的机会,从设计初期到过程实施,再到最终总结,都要不停地让员工在其中发声,并真正吸纳他们的观点。

第三个感触,是阿里前CEO卫哲在分享组织效率提升中提出的有力观点,“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阿里在人力资源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一些执行流程,有两个小案例,一个是为孕妇员工提供孕妇服,是否需要孕妇提供怀孕证明,另一个是加班员工吃加班餐,是否需要主管批准。

两个案例的结果当然都是否定的答案,不需要!

当然在过程中,公司不是简单地就取消任何限制,而是首先向员工做坦诚的沟通,告知员工,公司对于这一福利的具体政策标准是什么,希望员工怎么样去做,并且把员工如果不去做,会对公司造成如何的损害明明白白告诉员工,让员工作为一个理性的人自己去判断、去选择。事实上,当你尊重员工后,员工也会回报公司以相应的尊重。两个案例取消证明要求,都没有造成公司成本的真正上涨,反而还降低了前期提供证明所耗费的人力、物力。

与之相反,我们很多企业之所以会有官僚问题,会有流程冗长的问题,核心根源点就在于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就被要求打一个制度的补丁,出台一项处罚政策。最终是补丁越打越多,政策越来越厚,结果员工与企业间就变成了你推一下,我动一下的关系,甚至你推了,但不是明确我职责范围内的事,我也不愿动。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啰啰嗦嗦这么多,最后回归到关注员工幸福感的主题,要让员工增强幸福感,企业就必须做到:

信任员工、尊重员工、授权员工、关怀员工

具体员工幸福感如何提升,借用张怡筠老师的模型给大家开拓思路。

关注员工幸福感_第3张图片

生理幸福感:为员工提供更加友善的工作环境、设施,让员工觉得身心舒服

情绪幸福感:主管、HR或者外部专家去真正关心到员工的情绪变化,协助解决困难

社交幸福感:为员工创造一种简单、和谐的同事关系,在公司内创造好玩的文化氛围

成长幸福感:为员工提供促进其成长的培训课程或者其他能力提升机会

精神幸福感:为员工提供发泄空间或者提供一些精神素养提升的学习课程

今天,你幸福吗?如果今天还没那么幸福,希望我们在幸福的道路上越来越近。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注员工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