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一.让他们都为之倾心的超级个体

去年10月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上限了,因为当时需要用1年的时间来准备考试,就没有想过要在这一年的时间持续学习,后来成都行动派有一个姑娘,她说她要把住房公积金取出来,赞助大家去购买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只要把购买的截图发给她,她就发给你66.66元的红包,并说古典老师并不知道这件事,在这位姑娘之前老师也在1天内发了20几万元的红包,鼓励领红包的人都去购买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内心出于感动和好奇,当时就想这到底是有怎样的魔力?让大家都能为此付出,心里想虽然要考试,但每天学习这个内容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吧,于是就加入了学习超级个体的行列。购买的截图发给了这个姑娘,只是告诉她:刚才我也购买超级个体了,只是红包就不领了。你的行为让我觉得很感动,每一颗有温度有灵魂的心都值得被温柔相待。她说她喜欢“每一颗有温度有灵魂的心都值得被温柔相待”这句话。

二.超级个体不解迷茫症

从此开启了为期一年学习超级个体的时间,每天睁眼醒来就想到的是7点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又更新了,只是学习课程和留言回答问题的时间不是在安稳宁静的时候,前半年的时间差不多是在无数个工作时的间隙学完的,刚学时是带着迷茫的心去学,总以为古典老师会告诉我不迷茫的答案。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的某条留言被选为精选留言,留言的回复是一句与留言一模一样的话,反复看这句话,发现其实迷茫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于是渐渐的开启了实践之路,在不断践行的路上发现内心充满了踏实。

三.每天三件事打卡迷恋写作

每天三件事打卡坚持了接近200天,每天的打卡有两件事就是“写一篇文章、阅读半小时”,导致最后有人问我:你的工作是不是主要写文章为主?因为有每天三件事打卡,写小确幸,写总结。在一点一滴中,发现活出的不是套路,是活出了那颗原本就想要追随的心。打卡成了常态,导致最后读和写都成了常态,如果哪天不进行就觉得心理不好受,这是病吗?

如今,不用把阅读和写作写在打卡上了,因为它早已成为了生命中每一天的一部分,写的东西依然不够好,阅读还是不能像早读老师那样把重点拆解出来化为行动步骤,以自己的思维建立起整体框架还是很困难,但至少不会在从第一页开始看书了。写的文章也依然不够好,在渡过了8个月的连续日更后,身边的人也开始知道了我喜欢写作这回事,父亲对写东西这件事也习惯了,曾经,是不敢告诉任何人自己喜欢写作的,因为这和周围的人写起来格格不入,到最后有身边的人看了文章开始说到:你写的文章我看了,写的真好,身边的人看到记录了某件事开始赞赏,因赞赏金额较大,以其他祝福的理由又还给他了。当有远方的朋友赞赏的金额让你感到很吃惊时,就告诉他们,以后真想要赞赏的话默认金额就2元吧。从一开始写,就不是为了赞赏,更不是为了获得某某的关注,更不会为了讨好任何人而去写,渐渐的写作风格变成了自己本身的风格。在决定写那一刻起,内心的迷茫感就消失了,12年前就已经确定了,却偏偏要迟到12年才去行动。曾经的时光回不去了,那就继续写到下一个10年吧,写到35岁时是个什么样子?无法去看清未来的样子,只是还能确定的是10年后,还在写。

曾经因为好奇和想要去探索的心,去尝试不同领域的知识,但唯一没有刻意去学习的是写作,在某某大神开了什么21天写作训练营、100天写作训练营…….教你写作套路。但一个都没去选,因为想把写作放在一个明净的环境里,杂志掺多了,可能初衷就忘了。陆续看到有人给半年前写的文章点赞,自己都已经忘了这些文章里到底写什么了,但是没想到有人会说喜欢,会说有收获,随心写喜欢的,写生活中看到的每件事,写感动自己的故事,写看完一本书后的感受,写学习某样东西后的收获,写成长的点滴,写方法在工作生活中的实践,写最天然的风景,写最淳朴的人民,写看见这个世界万千美好的一面…….能写的东西好多好多,因为在心中它一直都是最本我的状态。

四、成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在学习超级个体一年的时间里,从开头到结尾讲到了“底层逻辑、自我效能、职业定位、竞争力提升、关系高手、领导力、人生设计”。一年的课程里,是告诉你如何变成更好的样子,超级个体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是万千想要获得成长提升自我的群体。课程结束了,但几百个践行卡片是值得一直都践行下去的,比如讲述的“一二三四手知识、费曼技巧、零秒思考术、心流状态、批判性思维等等”。


成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_第1张图片

日复一日,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最后我们都会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带上成长的卡片继续出发,继续跟随本心的写下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