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你的眼光,去审视一个你以为的印度

图片发自App



如果说鲁迅先生笔下的咸亨酒店是我们所处这个世界的一个缩影,那么印度无疑就是那个时常被长衫客们嘲笑着的孔乙己。


每每提及印度,无非就是"脏、乱、差"及"危险"的代名词,人们用固有印象里的认知给它添上了这样的标签,他们的想法可能来自口口相传,电视新闻,或者旅行杂志,抛开信息的真实性不说,就算你想要了解一个人,都需要长期性的沟通交往,若通过别人口中去了解,难免会有夸大其词的主观成分,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何况我们谈论的是一个国家。


印度的种种特色,有时也被过于地放大,我们屏蔽掉它原有的文化本质,给它冠上一个"奇葩"的称号。而那些嘲笑戏谑着印度的人,他们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若有所思的皱紧眉头对我说,"阿三的国家,有什么好去的?"可笑的是,这些质疑我的人,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到地到过印度,所以每当别人问我,"为什么是印度?"的时候,我只能无奈的回答,我也不知道,等我去看看再回答你们吧。虽然我不选择怀疑,但我也不愿意盲目相信,我毅然决定背包起身。我明白,在中国人的出行列表里,印度绝对不是一个排得上榜的国家,那为何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扔要踏入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国度,我想,正是因为不了解,而有一种想要解开心中的疑惑产生的一种吸引吧。


许多人对欧洲旅行抱有痴狂的热情,对印度甚至是一些小的国家避而不谈,如果你非要刨根问到底原因是什么,我想答案无非就一个”穷”字。因为有一个公认的事实大概就是"贫穷就等于落后。"西方国家强大的经济体制使文化看起来高尚,东方国家辛勤的劳动品质就显得低贱吗?四年一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没有哪条规定说明只有富有的国家才有参赛资格参加比赛,联合国的公益组织也没有不给贫穷的国家任何的人道主义的救援。经济实力的差异不应该是我们衡量文化的标准,片面极端的观点更不是茶余饭后休闲的谈资。


我们记住了咖喱、摩托和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牛粪,却遗忘了泰姬陵、太阳神庙、阿育王和孔雀王朝,这种固有认知里选择性的遗忘,在我们的印象里只剩一个不堪的印度。他不是一个巨大的垃圾桶,也不是穷得只剩下贫民窟。古老的文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喜马拉雅山脉孕育的圣水承载着几千年历史的长河,外强的肆虐没有压迫他们的血脉,戏剧性的是,反而塑造了这样一个具有古欧洲风情的南亚大国。


我们不谈近代以来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摩擦和军事纠葛,就文化而言,我们为什么要以自己的一套标准,去看待一个和我们同样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呢?历史给予了足够的时间让我们经历了不同的苦难,维护着各自的信仰,成就了今天震撼世界的两大文明帝国,在这个漫长进程中,又由于人文环境、宗教信仰、社会体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所以造成了今天的文化差异。我们对他的误会,就在于这种文化的间隙,用极其偏见的态度,去塑造一个“你以为”的印度。


我们嘲笑印度顶上挂满人的火车,那人家又如何看待我们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的春运大军?你说印度人用手抓饭有多么地脏,但是谁规定了人用筷子吃饭才是至高无上的规矩?总是在一个自以为是的高度戏谑着印度,可谁想过我们曾引领过世界数个世纪的中华文明,也曾经招受过无数压迫和羞辱?这不得不说他在我们心中就像我们在西方人眼中的印象,而所谓有资本的嘲笑,是因为印度从一个领跑者变成了追随者,三十年前的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不是印度的发展太缓慢,而是世界低估了我们发展的速度,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地方。


那么你以为的在印度人眼中的中国是怎么样的,我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朋友笑出了声。他坐在孟买的出租上,途径一个类似于中国三四线小城市的街道上,出租师傅停下车,指着破旧低矮的楼房,说:"看啊,我们的高楼大厦,你们中国一定没有吧。"然后朋友默默掏出手机百度出几张北京上海的图片,脸色大变的他说:"哇,你们中国,真是太伟大了。"所以每当有人知道我们来自中国并竖起大拇指说"China is great"之时,我内心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既拥有承受荣誉的能力,也有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我们历经了多少磨难,用实力复兴民族,用力摆脱“东亚病夫”的帽子,才有了今天辉煌闪耀的文明。中华民族因包容而强大,我们不需要像某些国家那样极端的民族自尊心,不学习所谓的沙文主义,也不接受西方的殖民主义的自私的世界观,而是一种自给自足精神的养分。


历史书上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种姓制度在这个国家真实地延续着。佛教的兴衰,印度教的崛起,这个神祗如繁星的国度,人们把信仰寄托在圣水之上,事实上宗教作为精神的鸦片,他们显得乐此不疲。那它的存在到底是统治者的工具,还是承载着功利诉求的依托?为何这个虔诚的国度,依然冠着“危险”的标签?男女地位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不同的阶级划分的标准是怎样的?所有的答案,在出发之前,是不得而知的。所以,对于印度的探访,更多的是一种思考。


当我把自己真实地置身于这个国度的时候,答案本身已不是那么重要。不同的文化熏陶出不同的行为方式,每一种文化都是整个人类史册里不可抹去的一笔,国家和民族的多样性融合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没有一个铁定的存世准则,我们都在各自的土地开花结果。


就像绝大多数印度人对我们持有中国的偏见,其实只是一种类似的认知偏差,而在明知这种偏差的同时还要强行带入自己的观点,得到的只是极端想象里的自以为是。所以旅行的意义,在我看来不是好山好水的舒适体验,更是认知的更新和自我人格的完善,观察着外面世界的异彩纷呈,然后打造内部世界的坚实大厦。


如果说印度真的有那么不堪,那么今天的我们也绝不会对他们的挑衅视而不见。一味的狂妄会让人自负,国家也一样,不如站在同一高度,真正地把印度当作对手一样的去尊重,我想孰高孰低,出头的那一方自然会见分晓。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用你的眼光,去审视一个你以为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