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在变,潮流在变,消费观念在变,作为广告人,每天在风口被吹着,不停地促使自身追逐新知识、新视野、新思路,以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
12年前,我从媒体业转战到广告圈时,曾深受过本土广告人、台湾广告人、香港广告人、海外4A公司理论的影响,我曾在一篇回忆性文章里有透露过,但那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其实呢,这一路走来,像我这种没有经过专业受训的“业余菜鸟”,不知受过多少影响。
从最初叶茂中的“广告人手记”到王志纲的“丙方的观点”,从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到舒兹的“整合营销”,从李奥贝纳的“消费冲突”到奥美的“360°传播”,从“脑黄金体”到“凡客体”、“陈欧体”到、“Mini体”到现在的“苹果体”、“小米体”,再到“尖叫感”、“参与感”、“认同感”,从“二八定律”到“蓝海论”到“本质论”再到“长尾理论”,真可谓“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冲击”。
时代在变,潮流在变,消费观念在变,作为广告人,每天在风口被吹着,不停地促使自身追逐新知识、新视野、新思路,以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
去年至今,受朋友的影响,一直有关注一个叫“李叫兽”的公众号。从品牌到营销、从传播到文案,很多方面都受到他观点的冲击和影响。
这次,我想从主要以下6个方面来探讨李叫兽的“思维武器”:
1)问题导入式。
2)一分钟话术。
3)金字塔原理。
4)消费心理学。
5)互联网思维。
6)营销科学化。
1.问题导入式。
在“李叫兽”公众号系列文中,通常有三种标题形式:
A.提问式。
例如:《市场部到底该做什么?》、《一个市场是如何被激活的?》
B.论点式。
示例:《我有3种方法,延长网红生命周期》、《刺激打赏心理的9种方法》
C.反差式。
示例:《做市场的人,不一定知道什么才是“市场”》、《你可能只会列营销大纲不会做营销计划》、《月薪3000和月薪30000的文案有什么不同?》
如果说还有第四、第五种的话,那就是ABC的糅合,有时A+B,有时是A+C。
相比较而言,李叫兽更喜欢“提问式”标题。因此,我们会看到大量这样类型的标题:《可口可乐新slogan:如何打死自律小人?》、《消费升级如何让消费者“买点好的”?》,还会看到“A+B”、“A+C”这样的:《到底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好?三种方法分享》《消费升级便宜货一定没机会吗?》。
从阅读体验层面来说,这种问题导入式,因为具有特定的“锚定”和“悬念”效应,由此制造了“最大的阅读期待感”。对读者来说,如果问题本身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我们就非往下读不可;对李叫兽来说,他的写作重心就是围绕这个问题,从“提问”到“释疑”,层层剥茧,引导读者到达想去的目的地。
因此,很多李叫兽的“迷妹”、“迷弟”总能在他这里找到“认同感”、“惊喜感”,甚至是“刺激感”、“尖叫感”。
李叫兽这种思维方式,非常类似麦肯锡经营顾问的“解决问题模型”,都是遵循“从发现问题到想出解决策略”的套路。(关于这一点大神乐之读先生更有发言权)
用李叫兽自己的话说:“每周死磕一个营销问题”。
很多前辈高人在“问题导入式”上留下了很多经典名言:“一个好的问题远远比最满意的答案更让人满意”、“所谓‘战略’就是对几个关键问题穷追不舍”、“营销就是集中资源解决关键问题”。
还有很多此类的专著。
诸如麦肯锡管理顾问高杉尚孝撰写的《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著作专门介绍了麦肯锡的“问题分析法”。高杉尚孝将问题界定为“恢复原状型”、“防范潜在型”、“追求理想型”三大类型,并针对其逐一展开思考。
其中包括“如何掌握问题”、“如何确定因果关系”、“如何解决恢复原状型问题”、“如何解决防范潜在型问题”、“如何解决追求理想型问题”、“如何以‘分析’发现问题”、“课题的本质是什么”等等内容,如果你有兴趣深入阅读这本著作,就会发现“李叫兽”为何对“问题导入式”如此情有独钟了。
又如麦肯锡高管培训师大岛祥誉在《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一书中介绍到的“麦肯锡解决问题的流程”:
1)掌握真正的问题。
2)对问题进行整理。
3)收集情报。
4)提出假设。
5)验证假设。
6)思考解决办法。
7)实行解决办法。
除此之外,李叫兽借用其它的“麦肯锡工作法”,其中包括“从零思考”、“用图表说话”、“逻辑思考法”等思维工具,如果我们对这些思维工具有很好的了解和掌握,再回头来看李叫兽的文章,很多时候,你就会情不自禁地会心一笑。
本部分延伸阅读:
1)《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
2)《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
3)《德鲁克经典五问》
4)《学习提问》
2.一分钟话术。
看李叫兽的文章有一种特别的阅读快感。
曾做过一个小试验,在看完一篇李叫兽公众号的文章后,马上切换到腾讯网文化频道的【大家】专栏,继续看一些偏文艺性的文章,结果,后者根本没办法看下去——大堆、大堆的文字给人一种特别压抑和心烦的感觉。(其实我自己的大部分文章也给人这种感觉。)
李叫兽明白清晰的文风,有种跟互联网“屏读”非常贴切的阅读感,无论是PC端、手机屏还是kindle。这种文风,既是由它的逻辑框架决定,当然也是由他的语言风格决定的。
在互联网时代,从整体发展取向来看,语言风格从“追求宏大叙事的集体语言”转向“注重自我表现的个人言语”——这种切换,让一部分特别有语言天赋的互联网内容创作者脱颖而出。
但这种“注重自我表现的个人言语”,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偏重口语、主观性太强、阅读快感停留表层等等种种缺陷,不利于客观、逻辑性强的内容传播,为此,李叫兽在顺应互联网的流行趋势的基础,选择了这种“非正式培训”型文风——既非伪雅,也非流俗。
这种文风,既有口头表达的蓬松感、湿润感,还有现场感和切换感,借助图文工具,做到最大视觉化的效果,给人一种在看“培训课件”的感觉,或者一种“金牌培训师”给你洗脑的感觉。
如果你花一个上午时间,仔细分析《到底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好?三种方法分享》《品牌包装:你把用户感动哭了都没用》、《可口可乐新slogan:如何打死自律小人》《内容被疯狂转发的5大动机》这些文章,你大致会发现以下规律:
1)论点提前,最好开口就能说重点。
2)问题背景尽量简洁。
3)以提问来组织内容。
4)重点进行结构化。
5)因果关系,优先顺序一目了然。
6)结论部分筛选精华。
7)大量实例说明。
将以上几条铁律,与日本著名沟通大师斋藤孝曾在其著作《开口就能说重点》中提出两张提高沟通效率的检查表、日本NHK主播矢野香推崇的“一分钟信任说话术”对比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惊人的相似。这时,你或许会明白为何“李叫兽的文章有一种特别的阅读快感”——它并非文字带来的,而是沟通带来。
本部分延伸阅读:
1)《开口就能说重点》
2)《你说话的温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3.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金字塔的基本结构是: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金字塔训练表达者: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利益点、关注点、兴趣点和兴奋点,想清内容说什么、怎么说,掌握表达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
上述文字摘自美国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内容简介”部分。它甚至还提到“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能接受、记得住”和“演绎归纳,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都看过这本书的简友,这一部分可以飘过。)
每次看“李叫兽”的文章,我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其文章的思路架构往“金字塔原理”上套,甚至还特意“解剖”了几篇文章,比如这篇《我有3种方法,延长网红生命周期》,比如那篇《刺激打赏心理的9种方法》,几乎每一篇“李叫兽”的文章,都是“金字塔原理”的例文,都可以用上述那段引文来一一对应,来环环检测。
我之前有过一段时间非常讨厌,甚至抗拒这种死板的结构,认为其偏形式、偏教条,完全套路化,妨碍自由表达、创意发挥;但现在撰写项目报告、商业提案、职场总结时,说话、汇报、演示等口头表达,会自觉地参照这条原理。毫无疑问,“金字塔原理”就是一种“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理想逻辑形式,也是大众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
书中还诸如此类的提示:“序言要用讲故事形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李叫兽的大部分文章都遵守了这一法则。
知乎大神、IP律师林炮勤将李叫兽的系列文章分门别类整理出一张“史上最丰富的李叫兽脑图”,更像是枝繁叶茂的金字塔“知识树”。你可以通过它,对“李叫兽”知识体系有一个更粗浅但宽泛的认识,从而更系统、更全面地评估它。
如果说李叫兽真有“超人之处”、“神奇之才”,那么“金字塔原理”就是他的秘笈之一。他公众号所有的文章,几乎是每一篇,都在反复实践这一原理,并将其雕琢得游刃有余、神乎其神。
本部分延伸阅读:
1)《金字塔原理》
2)《麦肯锡方法》
3)《思考的技术》
关于“百度副总裁”
这里顺便提一句,因为很多不了解李叫兽的网友、媒体,还有专业机构,都在质疑:“他凭什么当上百度的副总裁?”
很简单,“顶级咨询师、金牌培训师、营销咨询师、创意总监、商业作家”五位一体的身份,以及这个身份释放的能量及其影响力,让他能够胜任这个职位,也足以让他在这个位置上青云直上、高瞻远瞩。
至于“李叫兽”为什么选择加盟百度,而不是像罗振宇那样专注做互联网产品?或者像很多内容创业公司老板那样,做大、做强自己的科技公司,进而融资、上市?
也很简单,他的目标不是媒体人、广告人、营销人、产品经理,或在其成为“网红”之际大捞名利;他现阶段的目标是:“李叫兽”这个超级IP的成长性,以及“李叫兽”最大势能的释放,以及“李叫兽”借助超大平台的能量辐射。
这让我想起“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1943年对通用汽车进行为期两年的考察和调查,随后撰写《公司的概念》一书。或许几年后,我们也会看到一本“李叫兽”专门针对百度写的一本21世纪“互联网公司”的书。
我很期待。
李叫兽的6种思维武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