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假的青年节我在想些什么

年轻人,

做点什么。

大多数善良的青年,没想要愤世嫉俗,不愿意麻木不仁。但他们始终迷茫,怎样过好这漫长又短暂的一生。

二十岁的时候,亚里士多德正师从柏拉图学习哲学,在雅典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特蕾莎进入爱尔兰罗雷拓托修会,并在都柏林和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曾国藩准备并将于第二年考取秀才,并就读岳麓书院,随之而来的三年落第和再之后的十年七迁想必都是他未曾料到的;齐白石在做木工之余,以残本《芥子园》为师,画花画鸟画人物,当然他的画还很不值钱;杨澜正在北外英语系当一名普通而快乐的大学生,不知道在她30岁经历了放弃《正大综艺》,完成哥大学业,推出《杨澜工作室》这一系列起伏之后,怎样看待那段青涩时光。

这是“别人家孩子”的二十岁,好像也很简单,读读书,练练艺,也不知道人生到底咋个样。

所以没关系,就这样过吧,别太浪就行。

但是很多青年人,却提前疲惫。梦想太渺茫,不如酒断肠。一起打游戏,一起涮腊肠。梦想太渺茫,哪比工资条。一日又一日,现钱才逍遥。

每天都将梦想推进一点点,到底有多难?让我们姑且抛开靠畅想和假设带来的“自我满足感”,也抛开累心又无意义的世俗考量,正视与考量一下自己切实的付出。

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兴奋点,但是我们总是选择放弃,倾向于更安逸和牢靠的出路。或许你浏览的澎湃新闻,换成了淘宝直播;或许你拿过的水粉彩笔,换成了报表账单;或许你的篮球已经蒙灰,偶尔在你跟父母大声争吵过后挨踹一脚飘起扬尘。

现实是切实可感的,但生而为人总要有所保留,总要有所期待。永远不因为希望渺茫就虚度光阴,永远不觉得想得太美就毫无所依。

还有人说,我没有虚度时间,我有空就会看书,但我比别人也不过多了几分纠结。

我们有“世界读书日”,在那一天,各大媒体会鼓励大家博览群书,自我实现。却很少有人提出过“输出”的重要性。阅读,是为了感悟;无论是以什么形式,从日记、手账、涂鸦、吟唱,到工作学习生活实践,我们需要借助这些,来捋捋来时的路。

不要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然后将日子消融在各色博人眼球的刷屏新闻或快餐一样的朋友圈文化中。不要总是满足在读书的数量上,觉得“看过”就会让自己与众不同。时间荒废了会让伶俐之人变笨,书遍览而不实践,会让人发空。读书练艺,缺一不可。

人生之路曲径通幽,或许追寻的本质即无意义。生活和剧本显得很不同,但是戏剧有戏剧的华丽,生活有生活的妙处。在戏剧中生活的妙处总是难免过度粉饰,在生活中执迷于戏剧式的华丽就会失望。

年轻不怕,但终有老去的一天。我们终其一生在试着了解自己,以各种形式解读,以各种方法摹刻,或许最终,“因为年轻所以一切皆有可能”的我们,还是发现,人生没有那么好,但也没有那么差。

做点什么

实际的

不时务的。

来自一位因为没有假期所以忘记今天要过节的五四青年

不放假的青年节我在想些什么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放假的青年节我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