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

2005年的美国,有一个罪犯被宣判有期徒刑175年。

175年,10个有期徒刑的总和,也只有他了:

丹尼斯·雷德,美国堪萨斯州的连环杀手,简称BTK,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1张图片

(BTK杀手)

他曾逃逸30年,至少杀害10人,大多为女性。被捕的原因,现在看来非常时尚:想红想疯了!

事情大概是这样。BTK首次作案30周年时,一位名为罗伯特·比迪的律师,出版了一本著作,并断言:BTK不会再杀人了,甚至他可能已经死了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2张图片

(BTK杀手的新闻报道)

在这番言论发表不到两个月,BTK杀手“重出江湖”。他先后杀害了两个人,并告知媒体,引起了社会轰动。警方针对他渴望出名的心理特点,通过媒体提出,希望与他进行交流。

对警方的侦破能力早已失去耐心的他,竟然回应了:连续给警方及当地媒体寄去多封信件。

这些信件的真实性都已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核实。

(BTK杀手寄出的信件)

后来,FBI 成立了行为科学部门(BSU),通过从行为学和社会学角度分析案情以辅助犯罪调查。于是才有这些术语的流传至今,如“连环杀手”“测写”等。

前FBI约翰·道格拉斯和马克·欧夏克,还将此项研究撰写成一本书,名为《心理神探:美国联邦调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3张图片

(本书作者:约翰·道格拉斯和马克·奥尔谢克 )

已经更新十三季的美剧《犯罪心理》和《汉尼拔》,都要喊这本书一声「爸爸」。因为它们都吸取了这本书的养分。

如今这本书终于被改编成影视,最近才问世:

Mindhunter(中译《心灵猎人》还是差强人意)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4张图片

(海报采用了罗夏墨迹测验,世界最著名的投射法人格测验)

整部剧的情节,一句话概括就是:探寻犯罪者内心以获取真相

导演方面,网飞请来了大卫·芬奇,我兴奋的犹如买到四川辣酱!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5张图片

作为执导犯罪悬疑电影的第一人,假导曾一度沉迷于他的电影。《消失的爱人》《七宗罪》《搏击俱乐部》《异形3》《返老还童》《十二宫》等...逢年过节,都会疯狂推荐一遍。

还有他执导第一集、监制全集的9.2分美剧《纸牌屋》。正是从《纸牌屋》开始,美剧开始走向电影化。高级一点说,大卫·芬奇重新定义了美剧的制作模式

剧集的第一集或前几集,由电影大导演执导,一举两得。不仅能奠定整部剧的基调,也有助于造势宣传。《心灵猎人》亦是如此。大卫·芬奇执导了前两集和末尾两集,剩下的他还是监制。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6张图片

(大卫·芬奇导演的拍摄现场)

《消失的爱人》之后,大卫·芬奇已经三年没有新作品。所以这部《心灵猎人》,也就全全代表了他现阶段的状态。

以本剧的第一集为例,假导带你看看《心灵猎人》是如何大卫·芬奇风格化。

故事一开始,是一起绑架人质案的现场。

漆黑的街角,几抹珞璜的微弱灯光,男主角约翰·道格拉斯出场,和罪犯谈判。

他站在镜头的前面,衣服上赫然写着「FBI」,交代了身份背景。罪犯站在远处楼道口,手里举着枪指着人质,对警察大声喊:我要我老婆。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7张图片

然而警察已经没有了耐心,一直重复着「把枪放下」。此时,镜头的距离,切得都很远。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8张图片

随着谈判的开始,沟通拉近了些双方的心理距离,镜头也随之一帧帧逐渐拉近。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9张图片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10张图片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11张图片

这个谈判过程中,罪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狙击手击毙,脱光了衣服,以试探警察是否看得见自己。

但警察一切的谈判说辞,都不过是拖延时间,寻找时机。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12张图片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13张图片

得知妻子并不想来见他,罪犯选择了一枪爆头。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14张图片

大导演就是大导演,一个开篇的自杀小案例,就切开了全剧的基调和主题。

阴郁的疏离感,更深不见底的黑暗,非常直接和点出了当时 FBI 对新犯罪不断涌现束手无策之余也有着令人咋舌的忽略。

然后进入片头OP。录音机的镜头,穿插着野外抛尸现场的特写。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15张图片

这是大卫芬奇一贯的摄影风格。

录音机提示着年代和记录,也是随着剧情推进的重大线索。

话筒在暗示本剧看似是侦探片,实则是一个“问与答”的过程,更多的是探寻“为什么”,而非找出凶手“谁”。

与案件相关的场景和谜团,通过闪回的方式给出,让人联想到《搏击俱乐部》。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16张图片

(电影《搏击俱乐部》海报)

片头的自杀案例,引出了剧中的第一条主线。前 FBI谈判员、被流放成为理论讲师的 Holden Ford 。他非常敏感地看到了犯罪新方向的出现,执着于追求理论化不断更新迭代。

因此,大量的台词、大量的文戏就出现了。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17张图片

有一种导演,你给他一个 11 页的场景,都围绕一张桌子发生,他会说,「我不可以砸坏一些东西吗?能不能让某人跳出窗外之类的?」

大卫芬奇,显然不是这种。大量的对白设置,在他的镜头里一样非常高明有趣。例如片中的这一段:

男主角想招募一名律师。两人对话开始时,中间的视觉地带,一直有一对男女在房间外交谈。这意味着律师担心男主是间谍,所以面对面的对话也像隔着好几个世界。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18张图片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19张图片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20张图片

当男主表明自己并不是间谍,背景里的一对男女也走出了画面。也意味着两人的隔阂有所消除。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21张图片

还有男主感情线的文戏,应该是最突破大卫芬奇风格的。

男主在酒吧遇到一个主动来搭讪的女孩。这时,画面上的构图,显然男主位于高处。感情中一直都是这样,主动的一方总是显得卑微。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22张图片

搭讪的整个过程中,画面里男主一直都凌驾于女孩之上。女孩都直呼:Boy,你真男泡。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23张图片

两人一起去看电影。当电影里上演一场内心独白时,女孩主动依偎在男主的肩膀上,打破了约会的僵局。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24张图片

最后已经完成了交配,躺在床上的两人,也依旧能看出这段关系中男主的傲慢和不关心,以及女孩的奇怪有预谋。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25张图片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26张图片

最出彩的文戏,要数这一幕:

没有台词,没有对白。这一个镜头就能将关系中的主导地位转换表现出来。

满屏的心理活动,都快蹦出屏幕。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27张图片

从剧中的流畅度可以看到,如果可以大卫芬奇导演是绝不会去移动他的摄影机

正如他曾经说的那样:“我想要尽可能地用广的镜头、多讯息的画面去呈现一个情况,像是那种单纯的舞台幕前的表现方式,这是现在正在发生的情况、这就是这个人所看到的。”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28张图片

他就是这样操控着观众的眼睛,把它们带到这里,来看这段戏,这里来看另一段,然后移到这里来看最后的结尾。

这对于本片几乎全部基于真实事件,至关重要。换做其他导演,很有可能会陷入絮叨、无聊,让观众看不下去。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29张图片

故事内容方面,本片聚焦了三大世纪连环杀手。通过社会学叙事,探究些罪犯的犯罪心理,并且把它系统化、理论化。

节奏没有那么快。因为它要走进变态杀人犯的内心,并以很严肃的态度去观察。并提出这样的问题:

是什么造就了杀人犯?怎样才能去阻止?我们的内心又潜伏着怎样的邪恶?

这也是芬奇电影的特点之一。

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_第30张图片

他的电影主题,永远是聚焦人性与社会的黑暗之处

正如《搏击俱乐部》中小人物的呓语和对世界的破坏,《七宗罪》中人类对于自己劣根性的无能为力,《消失的爱人》对于婚姻的嘲弄。

已经一口追完此剧的假导,想剧透的只有一点,最后一集太精彩了。以至于会不自觉中的自我代入,并在接受恶魔拥抱后迸发出极端的恐惧。

如果你想体验人性奇葩看淡美好丑恶同时想读点心理学的话,此剧可以一看。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卫芬奇定义了美剧的新模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剧也可学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