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两个孩子的收纳术》的作者Emi,是一个有着一对双胞胎儿女的日本妈妈,她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回到了工作岗位,在家庭和工作两方面的忙乱中,琢磨出一套即不耗费自己,也不耗费家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让老公可以全心投入工作、孩子放心玩耍的家庭收纳术。她是怎么做的呢,整理控小编总结了一下。
原则:不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的人收拾房间喜欢“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最好”,但实际上这样往往陷于两种境地:一,因为彻底收拾屋子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要么迟迟不开始,要么做到一半就没时间或没热情了,留个烂摊子徒然给自己留下很大的压力;要么是终于克服种种困难把屋子收拾完毕了,效果也实现了理想中的闪闪发光,但老公或孩子的一个小动作,比如杯子放错了位置,或者玩具铺了一地,心情马上就像被戳破的气球一样爆炸,觉得自己白白整理了。
Emi在这本书强调了做职场妈妈的家庭收纳原则——不追求完美。
每天都用的吸尘器不必天天收在柜子里,放在桌子下面即可。洗好的衣服也不必叠起,只是收放起来即可。不必每天的晚餐都非常丰富,也不必把衣服都熨烫得笔挺,这些都等孩子稍稍大一些,时间宽裕些再做。
不追求完美,偷懒也不用自责,只追求“健康、清洁”的生活即可,才不会苦于家务压力,也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打造全家人都能使用的收纳系统
虽然是传统的日本,Emi也并没有把所有的家务都当成自己一个人的责任,她创造了一个全家人都能使用的收纳系统。
她发现学校和幼儿园的收纳体系即使每天被不同性格不同习惯的人使用,还能保持整洁有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物品数量少,二是柜子、架子等收纳工具都会贴标签。所以任何人都能轻易拿出需要的东西,也都能轻松放回去保持原样。她将这两个原则应用在家里,便是这么两条:一,精简物品,对经常使用的物品充分过滤,只选择必需品;二,贴标签,分类收纳;打造出了一个方便使用、舒心生活的收纳系统。
关于精简物品,整理控小编之前发过很多文章,,如《扔东西的原则》《断舍离实践:我是如何扔掉2/3物品的》等等,所以这一次咱们把精简物品放在后面,先来说下收纳系统。
专人专柜
洗漱区
Emi家的镜柜从左到右分别是:男主人的,Emi的,公共的。每个人的洗漱用品,如洗面奶,刮胡刀,化妆品,隐形眼镜等都放在自己的柜子里,早晨一站式打开自取就可以,不用到处乱翻。公共的镜柜则放一些洗浴洗发用品和备用的牙具等。
衣帽间
Emi家四口人是共同睡在一个房间的,空出来的一个靠近玄关的房间做了衣帽间,也是专人专区。
图片正对着的是女主人Emi的衣物架,里面是孩子们的衣物架,孩子们的衣物架对面是男主人的衣物架,互不干扰,其乐融融。
抽屉里则主要放一些围巾、披肩等不需要挂起来的物品,抽屉的顺序也可以随着换季变换顺序。
所有的衣物统一收纳在靠近玄关的衣帽间,而不是卧室的衣橱,好处有三:一是即使老公晚归,也不必轻手轻脚,担心开灯换衣服会打扰熟睡的孩子,可以把进门的包,外衣等都挂在这里,然后直奔浴室洗漱;二是有了这样一个衣帽间,可以把外出的衣服,背包等直接换在里面,不会再有随手放在沙发上或者椅子背上的情况了;三是出门时,不用再绕着房间找东西了,直接到这个房间里穿衣拿包就全部搞定。
鞋柜
玄关的两长一短三开门鞋柜,分别属于女主人Emi,孩子和客人,男主人。
一人一柜使每个人对自己拥有的柜子一目了然,穿鞋时也不需要东找西找了。孩子的鞋子在矮柜的最底层,使他们自己就能完成穿脱鞋后放回原处的动作。
最右侧的大垃圾桶是一个入户过滤系统,没用的东西在进门后都在这里被过滤掉,如快递的外包装、孩子兜里的纸片、鞋底的沙粒等,会在这里被立即扔到垃圾桶里,不进入客厅。有用的票据则放入门后的贴着的网兜,定期整理。
一柜(箱)一能
一柜(箱)一能是指一个柜子或箱子里的物品属于一种类别,一个功能的物品。如,
厨柜
从1到8分别是
1.饮具专用柜
2.汤碗饭盒专用柜
3.盘子专用柜
4.大人用的餐具
5.孩子用的餐具,孩子可以自由取放。
6.扫除用品,如清洁剂等
7.这个抽屉里的东西比较多,如收纳碗、搅拌器、菜刀、纸袋等,所以是用隔板隔好的,打开看可以一目了然。
8.炒锅、平底锅。
所有的橱柜都是一眼就可以可以看到里面的物品,东西多的用隔板或竖式收纳法,避免四处翻找。
储藏区
橱柜对面的储藏区也是如此。调味料放在一转身就可以拿到的灶台对面,用完归位。
下面的三个白色收纳篮里分别是孩子也可以拿到的面包,土豆洋葱等不需要放进冰箱的根茎类储藏区,抹布。最下面是个带角轮的大篮筐,收纳换气扇滤芯等不规则物品。
左侧放了八个抽屉,从上到下依次放着围裙,一次性餐具,购物袋,保鲜膜等其他厨房用品,一个种类一个抽屉。上面都贴了标签。
信息中心
除此,Emi在客厅设置的信息中心也是如此。这里收纳着Emi家所有的杂志、书籍、相册、文具、缝纫物品、数码产品等。这些杂乱的东西因为放在了统一的容器里显得很整洁。感兴趣的童靴可以看下小编前些日子发的文《又懒又整洁的秘籍——统一容器》。
在这么多一模一样的箱子里能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东西的秘诀,除了贴标签,还有分类。一个箱子一个种类,即使盒子里物品很少,空荡荡的,也要遵守规则。不同类的物品不会混杂在一起,只要取出对应的盒子,就可以立即开始工作,高效节时。如果盒子满了,就要检查一下物品数量,防止过量拥有。
贴标签
贴标签的好处咱们说过很多次。有了标签,无论是老公、保姆、帮忙来照顾孩子的双方父母,还是来做客的朋友,都会顺利地找到需要的东西,家人“这个在哪儿,那个在哪儿”的问题自然就消失了,而且也很容易归位。前面的图中可以看到,Emi家的信息中心、厨房、漱洗室、衣帽间到处可见标签。
对不识字的孩子,可以用照片和图标来代替文字做标签。
方便孩子也能使用的收纳系统
有孩子的家庭都知道,小屁孩们是一切凌乱的根源。Emi家从3岁开始进行启动“整理教育”,从最简单的,让孩子从背包中拿出幼儿园带回的洗涤物品开始,慢慢增加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家里也要打造一个孩子能独立进行的收纳设置。
比如上文提到的,面包在孩子们可以拿到的收纳篮里,孩子的餐具在孩子可以独立打开拿出的橱柜抽屉里。孩子可以自己收拾餐具,准备早餐面包。
Emi在客厅的一角放置了茶壶和不易摔碎的杯子,孩子可以自己喝水,不仅轻松了妈妈,还满足了孩子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小小成就感。
孩子能自助完成的衣物收纳体系
下图是漱洗室镜柜对面的橱柜,为了方便孩子们使用,Emi把门卸掉了。左侧是毛巾和睡衣,右侧的抽屉则分别放着:Emi和老公的袜子、床单、内衣等,都是一个种类一个柜子,放进去就好,不用折叠。抽屉下面便是孩子们的衣物收纳处。
参照幼儿园的衣帽柜,这个收纳体系,左面是儿子的,右面的女儿的。篮筐里是孩子们要穿的衣物,只放了孩子们可以管理的量。孩子们每天早上自己从篮筐里选择一套衣服换上。下面的抽屉里放着的是各自的内衣,内衣的下面是睡衣,这里去除了抽屉只简单放进去就可以,孩子们自己就可以搞定。左侧的白色脏衣篮也考虑了孩子的身高,可以自由丢进去。
孩子们晚上放学回来,自己将外出服和帽子放到玄关的篮子里,洗澡的时候自己把衣服放到洗衣机里。晚饭后,自己把背包里需要洗涤的物品如毛巾等拿出来放进洗衣机,学校里用的的筷子,杯子放到水槽中。再从这个柜子里取出新的毛巾、水杯等放进背包里。
Emi会在晚上休息前把洗衣机设定为早上6点完成,因为是带烘干功能的洗衣机,所以早上起床时衣服已经可以直接放到孩子们的篮子里供选择了。
kids'space
客厅的一角是孩子们的休闲区。
环形的收纳架可以随着孩子的成长自由组合,目前孩子们上幼儿园,所以左侧的用来收纳绘本,右侧的用来收纳孩子们不同种类的玩具。
开放玩具收纳架,分类摆放,既方便玩耍,又方便收纳。
精简物品
大家可以在图上感受到,Emi家之所以能专人专柜、一箱(柜)一能,是因为东西不多,就算是“大家公认的必需物”也可能没有,Emi在书中举了几个例子。
比如,用茶几代替了餐桌。
因为更喜欢接地气的生活,所以Emi抛弃了原来的餐桌,改用茶几代替。大家知道日本有席地而坐的习惯,所以没有了餐桌,也就节省了椅子,周末接待朋友的时候,不用再考虑椅子的数量了,坐在地板上又更加悠闲放松。
比如用锅代替了茶壶。Emi家有每天煎煮麦茶的习惯,最初用茶壶,但是因为有壶锈就改用单把锅,不仅更容易煮沸,也更好清洗。
比如,用毛巾代替了浴巾。
...
而有些经典的东西却反复出现。
如出现在厨房、衣帽间、信息中心的金属置物架,是从租房时期就一直跟着Emi一家人的东西,换了自己的房子,也还能继续使用。
出现在厨房、衣帽间、信息中心和漱洗室的透明抽屉,也是百搭实用的好东西。
带盖白色纸质文件箱,除了在信息中心收纳文件,还出现在存储不常用物品的壁橱里。
白色文件座,除了在信息中心收纳杂志和文件,还能在马桶背后的收纳柜里收纳清洁用品。
真正的收纳神器就是这些简单常见的东西,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颜色百搭,黑白木金银,款式大方,一物通用,哪里需要哪有它。关于收纳神器的选择,也可以看整理控小编前面发的文《瞬间整洁的秘诀——统一容器》。
这是小编写了几天的文,记得留言和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