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

一、简述

Tinker是微信官方的Android热补丁解决方案,它支持动态下发代码、So库以及资源,让应用能够在不需要重新安装的情况下实现更新。当然,你也可以使用Tinker来更新你的插件。

上面是Tinker官方Wiki的原话,意思嘛相信大家都看得明白,但注意啦,它并没有说Tinker可以让补丁实时生效(也叫无感知更新),它必须在打上补丁后重启App(重启进程),补丁才会发挥作用,这跟阿里的热修复方案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开始集成Tinker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清楚,Tinker有那些不足,下面是Tinker的已知问题:

  1. Tinker不支持修改AndroidManifest.xml,Tinker不支持新增四大组件(1.9.0支持新增非export的Activity);
  2. 由于Google Play的开发者条款限制,不建议在GP渠道动态更新代码;
  3. 在Android N上,补丁对应用启动时间有轻微的影响;
  4. 不支持部分三星android-21机型,加载补丁时会主动抛出"TinkerRuntimeException:checkDexInstall failed";
  5. 对于资源替换,不支持修改remoteView。例如transition动画,notification icon以及桌面图标。

上述不足是由于原理与系统限制,我们在编程中要清楚这些,尽量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

尽管Tinker有着这些“小缺点”,但也丝毫不影响Tinker在国内众多热修复方案中的地位,一方面Tinker是开源的(这意味着Tinker本身免费),另一方面则是Tinker已运行在微信的数亿Android设备上(说明该方案相当稳定)。下面开始进行对Tinker的集成与使用。

二、Tinker组件依赖

1、在项目的build.gradle中:

添加tinker-patch-gradle-plugin的依赖

buildscript {
    dependencies {
        classpath ('com.tencent.tinker:tinker-patch-gradle-plugin:1.9.1')
    }
}

2、在app的gradle文件(app/build.gradle)中:

需要注意一点,Tinker需要使用到MulitDex,原话在Bugly文档的热更新API接口部分。

1)添加tinker的库依赖

Gradle版本小于2.3的这么写:

dependencies {
    compile "com.android.support:multidex:1.0.1"
    //可选,用于生成application类 
    provided('com.tencent.tinker:tinker-android-anno:1.9.1')
    //tinker的核心库
    compile('com.tencent.tinker:tinker-android-lib:1.9.1') 
}

Gradle版本大等于2.3的这么写:

dependencies {
    implementation "com.android.support:multidex:1.0.1"
    //tinker的核心库
    implementation("com.tencent.tinker:tinker-android-lib:1.9.1") { changing = true }
    //可选,用于生成application类
    annotationProcessor("com.tencent.tinker:tinker-android-anno:1.9.1") { changing = true }
    compileOnly("com.tencent.tinker:tinker-android-anno:1.9.1") { changing = true }
}

2)开启multiDex

defaultConfig {
        ...
        multiDexEnabled true
}

3)应用tinker的gradle插件

这部分可先不管,在第三部分《Tinker的配置及任务》的第2节《配置Tinker与任务》中会添加。可跳过这部分继续往下看。

//apply tinker插件
apply plugin: 'com.tencent.tinker.patch

三、Tinker的配置及任务

1、开启支持大工程模式

Tinker文档中推荐将jumboMode设置为true。

android {
    dexOptions {
        // 支持大工程模式
        jumboMode = true
    }
    ...
}

2、配置Tinker与任务

将下面的配置全部复制粘贴到app的gradle文件(app/build.gradle)末尾,内容很多,但现在只需要看懂bakPath与ext括号内的东东就好了。

// Tinker配置与任务
def bakPath = file("${buildDir}/bakApk/")
ext {
    // 是否使用Tinker(当你的项目处于开发调试阶段时,可以改为false)
    tinkerEnabled = true
    // 基础包文件路径(名字这里写死为old-app.apk。用于比较新旧app以生成补丁包,不管是debug还是release编译)
    tinkerOldApkPath = "${bakPath}/old-app.apk"
    // 基础包的mapping.txt文件路径(用于辅助混淆补丁包的生成,一般在生成release版app时会使用到混淆,所以这个mapping.txt文件一般只是用于release安装包补丁的生成)
    tinkerApplyMappingPath = "${bakPath}/old-app-mapping.txt"
    // 基础包的R.txt文件路径(如果你的安装包中资源文件有改动,则需要使用该R.txt文件来辅助生成补丁包)
    tinkerApplyResourcePath = "${bakPath}/old-app-R.txt"
    //only use for build all flavor, if not, just ignore this field
    tinkerBuildFlavorDirectory = "${bakPath}/flavor"
}

def getOldApkPath() {
    return hasProperty("OLD_APK") ? OLD_APK : ext.tinkerOldApkPath
}

def getApplyMappingPath() {
    return hasProperty("APPLY_MAPPING") ? APPLY_MAPPING : ext.tinkerApplyMappingPath
}

def getApplyResourceMappingPath() {
    return hasProperty("APPLY_RESOURCE") ? APPLY_RESOURCE : ext.tinkerApplyResourcePath
}

def getTinkerIdValue() {
    return hasProperty("TINKER_ID") ? TINKER_ID : android.defaultConfig.versionName
}

def buildWithTinker() {
    return hasProperty("TINKER_ENABLE") ? TINKER_ENABLE : ext.tinkerEnabled
}

def getTinkerBuildFlavorDirectory() {
    return ext.tinkerBuildFlavorDirectory
}

if (buildWithTinker()) {
    //apply tinker插件
    apply plugin: 'com.tencent.tinker.patch'

    // 全局信息相关的配置项
    tinkerPatch {
        tinkerEnable = buildWithTinker()// 是否打开tinker的功能。
        oldApk = getOldApkPath()        // 基准apk包的路径,必须输入,否则会报错。
        ignoreWarning = false           // 是否忽略有风险的补丁包。这里选择不忽略,当补丁包风险时会中断编译。
        useSign = true                  // 在运行过程中,我们需要验证基准apk包与补丁包的签名是否一致,我们是否需要为你签名。
        // 编译相关的配置项
        buildConfig {
            applyMapping = getApplyMappingPath()
            // 可选参数;在编译新的apk时候,我们希望通过保持旧apk的proguard混淆方式,从而减少补丁包的大小。这个只是推荐设置,不设置applyMapping也不会影响任何的assemble编译。
            applyResourceMapping = getApplyResourceMappingPath()
            // 可选参数;在编译新的apk时候,我们希望通过旧apk的R.txt文件保持ResId的分配,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补丁包的大小,同时也避免由于ResId改变导致remote view异常。
            tinkerId = getTinkerIdValue()
            // 在运行过程中,我们需要验证基准apk包的tinkerId是否等于补丁包的tinkerId。这个是决定补丁包能运行在哪些基准包上面,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使用git版本号、versionName等等。
            keepDexApply = false
            // 如果我们有多个dex,编译补丁时可能会由于类的移动导致变更增多。若打开keepDexApply模式,补丁包将根据基准包的类分布来编译。
            isProtectedApp = false // 是否使用加固模式,仅仅将变更的类合成补丁。注意,这种模式仅仅可以用于加固应用中。
            supportHotplugComponent = false // 是否支持新增非export的Activity(1.9.0版本开始才有的新功能)
        }
        // dex相关的配置项
        dex {
            dexMode = "jar"
// 只能是'raw'或者'jar'。 对于'raw'模式,我们将会保持输入dex的格式。对于'jar'模式,我们将会把输入dex重新压缩封装到jar。如果你的minSdkVersion小于14,你必须选择‘jar’模式,而且它更省存储空间,但是验证md5时比'raw'模式耗时。默认我们并不会去校验md5,一般情况下选择jar模式即可。
            pattern = ["classes*.dex",
                       "assets/secondary-dex-?.jar"]
            // 需要处理dex路径,支持*、?通配符,必须使用'/'分割。路径是相对安装包的,例如assets/...
            loader = [
                    // 定义哪些类在加载补丁包的时候会用到。这些类是通过Tinker无法修改的类,也是一定要放在main dex的类。
                    // 如果你自定义了TinkerLoader,需要将它以及它引用的所有类也加入loader中;
                    // 其他一些你不希望被更改的类,例如Sample中的BaseBuildInfo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类的直接引用类也需要加入到loader中。或者你需要将这个类变成非preverify。
            ]
        }
        //  lib相关的配置项
        lib {
            pattern = ["lib/*/*.so","src/main/jniLibs/*/*.so"]
            // 需要处理lib路径,支持*、?通配符,必须使用'/'分割。与dex.pattern一致, 路径是相对安装包的,例如assets/...
        }
        // res相关的配置项
        res {
            pattern = ["res/*", "assets/*", "resources.arsc", "AndroidManifest.xml"]
            // 需要处理res路径,支持*、?通配符,必须使用'/'分割。与dex.pattern一致, 路径是相对安装包的,例如assets/...,务必注意的是,只有满足pattern的资源才会放到合成后的资源包。
            ignoreChange = [
                    // 支持*、?通配符,必须使用'/'分割。若满足ignoreChange的pattern,在编译时会忽略该文件的新增、删除与修改。 最极端的情况,ignoreChange与上面的pattern一致,即会完全忽略所有资源的修改。
                    "assets/sample_meta.txt"
            ]
            largeModSize = 100
            // 对于修改的资源,如果大于largeModSize,我们将使用bsdiff算法。这可以降低补丁包的大小,但是会增加合成时的复杂度。默认大小为100kb
        }
        // 用于生成补丁包中的'package_meta.txt'文件
        packageConfig {
            // configField("key", "value"), 默认我们自动从基准安装包与新安装包的Manifest中读取tinkerId,并自动写入configField。
            // 在这里,你可以定义其他的信息,在运行时可以通过TinkerLoadResult.getPackageConfigByName得到相应的数值。
            // 但是建议直接通过修改代码来实现,例如BuildConfig。
            configField("platform", "all")
            configField("patchVersion", "1.0")
//            configField("patchMessage", "tinker is sample to use")
        }
        // 7zip路径配置项,执行前提是useSign为true
        sevenZip {
            zipArtifact = "com.tencent.mm:SevenZip:1.1.10"
        }
    }
    List flavors = new ArrayList<>();
    project.android.productFlavors.each { flavor ->
        flavors.add(flavor.name)
    }
    boolean hasFlavors = flavors.size() > 0
    def date = new Date().format("MMdd-HH-mm-ss")

    /**
     * bak apk and mapping
     */
    android.applicationVariants.all { variant ->
        /**
         * task type, you want to bak
         */
        def taskName = variant.name

        tasks.all {
            if ("assemble${taskName.capitalize()}".equalsIgnoreCase(it.name)) {

                it.doLast {
                    copy {
                        def fileNamePrefix = "${project.name}-${variant.baseName}"
                        def newFileNamePrefix = hasFlavors ? "${fileNamePrefix}" : "${fileNamePrefix}-${date}"

                        def destPath = hasFlavors ? file("${bakPath}/${project.name}-${date}/${variant.flavorName}") : bakPath
                        from variant.outputs.first().outputFile
                        into destPath
                        rename { String fileName ->
                            fileName.replace("${fileNamePrefix}.apk", "${newFileNamePrefix}.apk")
                        }

                        from "${buildDir}/outputs/mapping/${variant.dirName}/mapping.txt"
                        into destPath
                        rename { String fileName ->
                            fileName.replace("mapping.txt", "${newFileNamePrefix}-mapping.txt")
                        }

                        from "${buildDir}/intermediates/symbols/${variant.dirName}/R.txt"
                        into destPath
                        rename { String fileName ->
                            fileName.replace("R.txt", "${newFileNamePrefix}-R.txt")
                        }
                    }
                }
            }
        }
    }
    project.afterEvaluate {
        //sample use for build all flavor for one time
        if (hasFlavors) {
            task(tinkerPatchAllFlavorRelease) {
                group = 'tinker'
                def originOldPath = getTinkerBuildFlavorDirectory()
                for (String flavor : flavors) {
                    def tinkerTask = tasks.getByName("tinkerPatch${flavor.capitalize()}Release")
                    dependsOn tinkerTask
                    def preAssembleTask = tasks.getByName("process${flavor.capitalize()}ReleaseManifest")
                    preAssembleTask.doFirst {
                        String flavorName = preAssembleTask.name.substring(7, 8).toLowerCase() + preAssembleTask.name.substring(8, preAssembleTask.name.length() - 15)
                        project.tinkerPatch.oldApk = "${originOldPath}/${flavorName}/${project.name}-${flavorName}-release.apk"
                        project.tinkerPatch.buildConfig.applyMapping = "${originOldPath}/${flavorName}/${project.name}-${flavorName}-release-mapping.txt"
                        project.tinkerPatch.buildConfig.applyResourceMapping = "${originOldPath}/${flavorName}/${project.name}-${flavorName}-release-R.txt"

                    }

                }
            }

            task(tinkerPatchAllFlavorDebug) {
                group = 'tinker'
                def originOldPath = getTinkerBuildFlavorDirectory()
                for (String flavor : flavors) {
                    def tinkerTask = tasks.getByName("tinkerPatch${flavor.capitalize()}Debug")
                    dependsOn tinkerTask
                    def preAssembleTask = tasks.getByName("process${flavor.capitalize()}DebugManifest")
                    preAssembleTask.doFirst {
                        String flavorName = preAssembleTask.name.substring(7, 8).toLowerCase() + preAssembleTask.name.substring(8, preAssembleTask.name.length() - 13)
                        project.tinkerPatch.oldApk = "${originOldPath}/${flavorName}/${project.name}-${flavorName}-debug.apk"
                        project.tinkerPatch.buildConfig.applyMapping = "${originOldPath}/${flavorName}/${project.name}-${flavorName}-debug-mapping.txt"
                        project.tinkerPatch.buildConfig.applyResourceMapping = "${originOldPath}/${flavorName}/${project.name}-${flavorName}-debug-R.txt"
                    }

                }
            }
        }
    }
}

其中,有几点配置在这里说明一下,方便理解后续的操作(当tinkerEnabled = true的情况下):

  • app的生成目录是:主Module(一般是名为app)/build/bakApk文件夹。
  • 补丁包的生成路径:主Module(一般是名为app)/build/outputs/apk/tinkerPatch/debug/patch_signed_7zip.apk。
  • 基础包的名字:old-app.apk,放于bakApk文件夹下。
  • 基础包的mapping.txt和R.txt文件一般在编译release签名的apk时才会用到。
  • 在用到mapping.txt文件时,需要重命名为old-app-mapping.txt,放于bakApk文件夹下。
  • 在用到R.txt文件时,需要重命名为old-app-R.txt,放于bakApk文件夹下。

对于mapping.txt和R.txt文件,在配置中有说明,请回配置中仔细看。

上面只是我项目中的配置,这些其实都是可以自定义的,建议在搞清楚配置内容之后再去自定义修改。

什么是基础包??

基础包就是已经上架的apk文件(假设是1.0版本)。这其实很好理解,在新版本的App上架之前(假设是2.0版本),我们会用到Tinker来修复1.0版App中存在的bug,这时就需要用到Tinker来产生补丁包文件,而补丁包文件的本质,就是修复好Bug的App与1.0版本App之间的文件差异。在2.0版本上架之前,我们可能会多次产生新的补丁包,用于修复在用户手机上的1.0版App,所以补丁包必须以1.0版App作为参考标准,也就是说用户手机上的app就是基础包,即当前应用市场上的apk文件(前面说的1.0版本)。

四、Tinker封装与拓展

1、拷贝文件

将Demo中提供的tinker包下的所有文件及文件夹都拷贝到自己项目中。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1张图片

这些文件其实就是Tinker官方Demo中的文件完全复制过来的,只是多加了一些注释。

简单说明下,这几个文件的作用:

  • SampleUncaughtExceptionHandler:Tinker的全局异常捕获器。
  • MyLogImp:Tinker的日志输出实现类。
  • SampleLoadReporter:加载补丁时的一些回调。
  • SamplePatchListener:过滤Tinker收到的补丁包的修复、升级请求。
  • SamplePatchReporter:修复或者升级补丁时的一些回调。
  • SampleTinkerReport:修复结果(成功、冲突、失败等)。
  • SampleResultService::patch补丁合成进程将合成结果返回给主进程的类。
  • TinkerManager:Tinker管理器(安装、初始化Tinker)。
  • TinkerUtils:拓展补丁条件判定、锁屏或后台时应用重启功能的工具类。

这些只是对Tinker功能的拓展和封装罢了,都是可选的,但这些文件对项目的功能完善会有所帮助,建议加入到自己的项目中。

如果你仅仅只是为了修复bug,而不做过多的工作(如:上传打补丁信息到服务器等),则无须理会这些文件的作用,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封装。

对于这些自定义类及错误码的详细说明,请参考:「Tinker官方Wiki:可选的自定义类」。

2、清单文件中添加服务

前面添加的文件中,有一个SampleResultService文件,是四大组件之一,所以必须在清单文件中声明。


五、编写Application的代理类

Tinker表示,Application无法动态修复,所以有两种选择:

  1. 使用「继承TinkerApplication + DefaultApplicationLike」。
  2. 使用「DefaultLifeCycle注解 + DefaultApplicationLike」。

当然,如果你觉得你自定义的Application不会用到热修复,可无视这部分;

但下方代码中的initTinker()方法记得要拷贝到你项目中,用于初始化Tinker。

第1种方式感觉比较鸡肋,这里使用第2种(Tinker官方推荐的方式):「DefaultLifeCycle注解 + TinkerApplicationLike」,DefaultLifeCycle注解生成Application,下面就来编写Application的代理类:

1、编写TinkerApplicationLike

将下方的代码拷贝到项目中,注释简单明了,不多解释:

@SuppressWarnings("unused")
@DefaultLifeCycle(application = "com.lqr.tinker.MyApplication",// application类名。只能用字符串,这个MyApplication文件是不存在的,但可以在AndroidManifest.xml的application标签上使用(name)
        flags = ShareConstants.TINKER_ENABLE_ALL,// tinkerFlags
        loaderClass = "com.tencent.tinker.loader.TinkerLoader",//loaderClassName, 我们这里使用默认即可!(可不写)
        loadVerifyFlag = false)//tinkerLoadVerifyFlag
public class TinkerApplicationLike extends DefaultApplicationLike {

    private Application mApplication;
    private Context mContext;
    private Tinker mTinker;

    // 固定写法
    public TinkerApplicationLike(Application application, int tinkerFlags, boolean tinkerLoadVerifyFlag, long applicationStartElapsedTime, long applicationStartMillisTime, Intent tinkerResultIntent) {
        super(application, tinkerFlags, tinkerLoadVerifyFlag, applicationStartElapsedTime, applicationStartMillisTime, tinkerResultIntent);
    }

    // 固定写法
    @TargetApi(Build.VERSION_CODES.ICE_CREAM_SANDWICH)
    public void registerActivityLifecycleCallbacks(Application.ActivityLifecycleCallbacks callback) {
        getApplication().registerActivityLifecycleCallbacks(callback);
    }

    @TargetApi(Build.VERSION_CODES.ICE_CREAM_SANDWICH)
    @Override
    public void onBaseContextAttached(Context base) {
        super.onBaseContextAttached(base);
        mApplication = getApplication();
        mContext = getApplication();
        initTinker(base);
        // 可以将之前自定义的Application中onCreate()方法所执行的操作搬到这里...
    }

    private void initTinker(Context base) {
        // tinker需要你开启MultiDex
        MultiDex.install(base);

        TinkerManager.setTinkerApplicationLike(this);
        // 设置全局异常捕获
        TinkerManager.initFastCrashProtect();
        //开启升级重试功能(在安装Tinker之前设置)
        TinkerManager.setUpgradeRetryEnable(true);
        //设置Tinker日志输出类
        TinkerInstaller.setLogIml(new MyLogImp());
        //安装Tinker(在加载完multiDex之后,否则你需要将com.tencent.tinker.**手动放到main dex中)
        TinkerManager.installTinker(this);
        mTinker = Tinker.with(getApplication());
    }

}

2、搬运自定义Application中的操作

把项目中在自定义Application的操作移到TinkerApplicationLike的onCreate()或onBaseContextAttached()方法中。

public class TinkerApplicationLike extends DefaultApplicationLik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 {
        super.onCreate();
        // 将之前自定义的Application中onCreate()方法所执行的操作搬到这里...
    }

    @TargetApi(Build.VERSION_CODES.ICE_CREAM_SANDWICH)
    @Override
    public void onBaseContextAttached(Context base) {
        super.onBaseContextAttached(base);
        mApplication = getApplication();
        mContext = getApplication();
        initTinker(base);
        // 或搬到这里...
    }
}

3、清单文件中注册

将@DefaultLifeCycle中application对应的值,即"com.lqr.tinker.MyApplication",赋值给清单文件的application标签的name属性,如下:


    ...

注意:

此时name属性会报红,因为项目源码中根本不存在MyApplication.java文件,但不必担心,因为它是动态生成的,Build一下项目就好了,不管它也无所谓。

对于Application代理类的详细说明,请参考:「Tinker官方Wiki:Application代理类」。

到这里就已经集成好Tinker了,但只是本地集成而已,服务端下发补丁包到app的文章之后会陆续发布更新。

六、常用API

现在来了解下代码中会用到的几个Tinker的重要API。

1、请求打补丁

TinkerInstaller.onReceiveUpgradePatch(context, 补丁包的本地路径);

2、卸载补丁

Tinker.with(getApplicationContext()).cleanPatch();// 卸载所有的补丁
Tinker.with(getApplicationContext()).cleanPatchByVersion(版本号)// 卸载指定版本的补丁

3、杀死应用的其他进程

ShareTinkerInternals.killAllOtherProcess(getApplicationContext());

4、Hack方式修复so

TinkerLoadLibrary.installNavitveLibraryABI(this, abi);

abi:cpu架构类型

5、非Hack方式修复so

TinkerLoadLibrary.loadLibraryFromTinker(getApplicationContext(), "lib/" + abi, so库的模块名); // 加载任意abi库
TinkerLoadLibrary.loadArmLibrary(getApplicationContext(), so库的模块名); // 只适用于加载armeabi库
TinkerLoadLibrary.loadArmV7Library(getApplicationContext(), so库的模块名); // 只适用于加载armeabi-v7a库 

loadArmLibrary()与loadArmV7Library()本质是调用了loadLibraryFromTinker(),有兴趣的可以查看下源码。

对于Tinker所有API的详细说明,请参考:「Tinker官方Wiki:Tinker-API概览」。

七、测试

因为布局简单且不是重点,这里就给出一张Demo的运行图片,剩下的就靠想像了。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2张图片

1、编译基础包

没有基础包,那要补丁有什么用?所以,第一步就是打包一个apk。

在Terminal中使用命令行./gradlew assembleDebug。不会命令行无所谓,Android Studio为我们提供了图形化操作,根据下图操作即可: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3张图片

如果你是要release签名的打包,则双击assembleRelease,不过还要配置签名文件,这个后面再说。

编译完成后,可以在build目录下会自动创建一个bakApk文件夹,里面就有打包好的apk文件,因为之后的所有生成的补丁包都以这个apk会标准,所以这就是那个基础包文件(相当于应用市场上的app)。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4张图片

如果这个apk文件是release签名且是要放到应用市场上的,那么你必须将apk与R.txt(如果有使用混淆的话,还会有一个mapping.txt)这几个文件保存好,切记。

现在就把这个tinker-local-debug-1206-11-48-42.apk安装到手机上(相当于是用户手机上的app)。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5张图片
  1. 点击"say someting"按钮吐司"Hello"。
  2. 点击"get string from .so"按钮吐司"hello LQR"。
  3. 点击"show info"按钮显示"patch is not loaded",说明当前没有加载补丁。

1、修复java代码

下面是"say someting"按钮点击时,调用的方法,使用Toast显示Hello字符串:

public void say(View view) {
    Toast.makeText(getApplicationContext(), "Hello", Toast.LENGTH_SHORT).show();
}

1)修复代码

现在我想让它吐司Hello World,所以代码修改为:

public void say(View view) {
    Toast.makeText(getApplicationContext(), "Hello World", Toast.LENGTH_SHORT).show();
}

2)制作补丁包

先将基础包(前面那个tinker-local-debug-1206-11-48-42.apk文件)重命名为old-app.apk,然后双击tinkerPatchDebug,操作如下图所示: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6张图片

编译完成后,build/outputs/apk/tinkerPatch会产生3个补丁包,我们要的就是patch_signed_7zip.apk。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7张图片

对于build/outputs/apk/tinkerPatch目录下文件及文件夹的详细说明,请参考:「Tinker官方Wiki:输出文件详解」。

3)下发补丁包

将patch_signed_7zip.apk放到手机的SD卡目录下:

不一定是SD卡目录,位置由我们开发者决定,Demo中调用TinkerInstaller.onReceiveUpgradePatch(context, 补丁包的本地路径)方法时,第二个参数指定了是SD卡,故如此操作。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8张图片

4)打补丁

可以看到,在install patch之前,点击"say someting"按钮时,还是吐司"Hello"。
点击"install patch"按钮后,会提示"patch success,please restart process",说明Tinker已经打上补丁了。
这时点击"show info",可以看到"patch is not loaded",说明当前补丁还没有生效。
最后,点击"kill myself"按钮,杀死当前app(进程)。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9张图片

在重新打开app,再点击"say someting"按钮,吐司"Hello World"。
再点击"show info",可以看到"patch is loaded",说明app重启后补丁生效了。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10张图片

小结:

Tinker热修复无法让补丁实时生效,在重启进程后,补丁才会生效。

Tinker会在app重启后自动应用补丁。

2、修复so库

在一开始制作基础包时,工程中就已经加入了一些so文件,存放在src/main/jniLibs目录下,因为Android Studio默认的库目录是libs(与src同级),所以这里需要在app的build.gradle文件中进行配置,指定so库所在文件夹。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11张图片

下面是"get string from .so"按钮点击时调用的方法:

public void string_from_so(View view) {
    String string = JniUtil.hello();
    Toast.makeText(getApplicationContext(), string, Toast.LENGTH_SHORT).show();
}

这个JniUtil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JniUtil {
    public static String LIB_NAME = "LQRJni";
    public JniUtil() {}
    static {
        System.loadLibrary(LIB_NAME);
    }
    public static native String hello();
}

加载so库有2点需要注意:

  1. System.loadLibrary(libname)加载固定目录下的库文件,而System.load(filename)加载指定目录下的库文件。
  2. System.loadLibrary(libname)的参数libname指的是库的模块名,不是so文件的名字,如libLQRJni.so文件的模块名实际上是LQRJni。

so文件的制作代码包含在Demo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自己制作。

1)替换so文件

回归正题,现在so库中得到的文字是"Hello LQR",现在变一下,我需要得到的文字是"Hello CSDN_LQR",将新的so文件替换掉旧的so文件即可。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12张图片

2)检查Tinker的lib匹配规则

在app的build.gradle文件中,我们前面在第三部分《Tinker的配置及任务》的第2节《配置Tinker与任务》中,有如下一段配置:

lib {
    pattern = ["lib/*/*.so", "src/main/jniLibs/*/*.so"]
}

这就是Tinker的lib匹配规则,在生成补丁的过程中,它会去把符合这个规则的库文件拿出来与基础包中的库文件进行匹配,从而将有差异的库文件放入到补丁包中。而Tinker官方Demo的配置中是没有"src/main/jniLibs/*/*.so"这一段的,这将导致Tinker在产生补丁包时不会去检查src/main/jniLibs目录下的文件变化,进而补丁包中不会包含修复好的so文件,这很重要,切记。

3)生成补丁与下发补丁包

生成补丁与下发补丁包的过程与之前的操作一致,这里不再重覆,不过我们来看看tinkerPatch跟之前有什么区别吧: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13张图片

最后记得将patch_signed_7zip.apk放到手机的SD卡目录下。

4)卸载补丁

补丁是可以打多个的,用补丁的版本号做区分,在卸载的时候,可以根据补丁的版本号来卸载,也可以把之前所有的补丁卸载掉,实际开发中,看项目需求来解决用哪种方式来卸载补丁,这里我选择清理之前所有的补丁,下面是"uninstall patch"按钮的点击事件:

public void uninstall_patch(View view) {
    ShareTinkerInternals.killAllOtherProcess(getApplicationContext());
    Tinker.with(getApplicationContext()).cleanPatch();
}

卸载补丁之前,要先杀死当前App的其他进程。

卸载补丁之后,App是不安全的(因为此时Tinker已经初始化完成),最好,需要重启一下App。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14张图片

5)打补丁

现在我们再来打一次补丁,操作如下图所示: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15张图片

可以看到,在install patch之前,点击"get string from .so"按钮时,还是吐司"Hello LQR"。
点击"install patch"按钮后,会提示"patch success,please restart process",说明Tinker已经打上补丁了。
这时点击"show info",可以看到"patch is not loaded",说明当前补丁还没有生效。
最后,点击"kill myself"按钮,杀死当前app(进程)。

现在重启app,理想状态下,当我们再次点击"get string from .so"按钮时,会吐司"Hello CSDN_LQR"。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16张图片

然而,吐司还是"Hello LQR",并没有变化,而且点击"show info"按钮后,可以看到"patch is loaded",说明补丁已经加载了,这是为啥?

再来看看下面的操作: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17张图片

重启app后,先点击"load library(hack)"按钮,再点击"get string from .so"按钮,出现了,吐司变成了"Hello CSDN_LQR"。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18张图片

上图是Tinker官网Wiki的文档部分截图,从红线部分可以知道,因为部分手机判断abi并不准确(可能因为Android碎片化比较严重吧),Tinker没有区分abi,自然也不会在app启动时,自动加载对应的so库,这需要开发者自己判断。

下面是"load library(hack)"按钮点击调用的方法:

public void load_library_hack(View view) {
    String CPU_ABI = android.os.Build.CPU_ABI;
    // 将tinker library中的 CPU_ABI架构的so 注册到系统的library path中。
    TinkerLoadLibrary.installNavitveLibraryABI(this, CPU_ABI);
}

这是Tinker提供的使用Hack方式加载补丁中的so库,只是一个方法调用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对于非Hack方式加载补丁的方式,我本人是没有测试成功的,很奇怪,搞不明白问题的原因,官方的文档也写得不清不楚的,有知道本Demo加载不成功的原因的朋友请不吝赐教一下哈,thx。

小结:

Tinker虽然会在app重启后自动加载补丁,但不会自动加载补丁中的so文件,开发者需自己判定好abi来加载so文件。

3、修复资源文件

这部分跟前面的重合度极高,故不做演示了,你可以在补丁包中对本demo中的头像进行替换试试,与修复java文件的操作基本一致,这部分需要提醒的是,app的build.gradle文件中Tinker配置有如下这一段:

res {
    pattern = ["res/*", "assets/*", "resources.arsc", "AndroidManifest.xml"]
    ...
}

不难理解,这就是Tinker对资源文件的匹配规则,日常开发够用,如果你的项目中把资源文件放到了这里没有的目录下,需要修改这部分的配置。

八、细节

1、打包步骤

1)debug打包

  1. 调用assembleDebug编译得到一个debug签名的apk(old apk),这是基础apk。
  2. 修改代码、更新res文件、so等。
  3. 将old apk按gradle中的参数规则,重命名为指定名字,还是放在bakApk目录下(该目录可更改)。
  4. 调用tinkerPatchDebug生成补丁包于/build/outputs/tinkerPatch/目录(默认是patch_signed_7zip.apk)。
  5. 将补丁包复制到SD卡目录下(目录可更改),在程序中调用打补丁方法,重启app即可实现热修复。

2)release打包步骤

  1. 调用assembleRelease编译得到一个release签名的apk(old apk),这是基础apk,还有一个mapping文件。
  2. 修改代码、更新res文件、so等。
  3. 将old apk与mapping文件按gradle中的参数规则,分别重命名为指定名字,还是放在bakApk目录下(该目录可更改)。
  4. 调用tinkerPatchRelease生成补丁包于/build/outputs/tinkerPatch/目录(默认是patch_signed_7zip.apk)。
  5. 将补丁包复制到SD卡目录下(目录可更改),在程序中调用打补丁方法,重启app即可实现热修复。

因为调用tinker的release打包需要用到签名文件的信息,所以还必须在app的build.gradle中配置好签名文件。

android {
    ...
    signingConfigs {
        release {
            try {
                storeFile file("./keystore/release.keystore")
                storePassword "testres"
                keyAlias "testres"
                keyPassword "testres"
            } catch (ex) {
                throw new InvalidUserDataException(ex.toString())
            }
        }

        debug {
            storeFile file("./keystore/debug.keystore")
        }
    }
    ...
    buildTypes {
        release {
            minifyEnabled true
            signingConfig signingConfigs.release
            proguardFiles getDefaultProguardFile('proguard-android.txt'), project.file('proguard-rules.pro')
        }
        debug {
            debuggable true
            minifyEnabled false
            signingConfig signingConfigs.debug
        }
    }
}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_第19张图片

其实说白了,debug与release打包的差别,除了执行的命令不一样之外,release打包比debug打包多用到2个文件(mapping.txt、R.txt)。

2、使用tinker的注意事项与发现

  • tinker编译时需要禁用instant run。
  • tinker需要MultiDex。
  • 上架前用assembleRelease编译得到的apk、mapping.txt、R.txt这3个文件要备份好,制作补丁时会用到。
  • 多个补丁包的版本一样时,不影响打补丁(如:第一次补丁版本是1.0,第二次补丁还是1.0版本,是可以成功打上第二次补丁的)。
  • 成功打上补丁后,补丁原文件会被删除,故项目中不必担心补丁原文件清理的问题。

3、可能会遇到的错误

1)onLoadPatchListenerReceiveFail code为-2

报错原文如下:

receive a patch file: /storage/emulated/0/patch_signed_7zip.apk, file size:3604
patch loadReporter onLoadPatchListenerReceiveFail: patch receive fail: /storage/emulated/0/patch_signed_7zip.apk, code: -2

出现这种情况,请按如下两步进行排查:

  1. 查看文件路径是否正常。
  2. 查看清单文件中是否有添加SD卡访问权限。

如果你的手机是Android7.0请要考虑FileProvider(Android7.0不支持直接访问sd卡)。

2)onLoadPatchListenerReceiveFail code为-24

报错原文如下:

receive a patch file: /storage/emulated/0/patch_signed_7zip.apk, file size:3665
get platform:null
patch loadReporter onLoadPatchListenerReceiveFail: patch receive fail: /storage/emulated/0/patch_signed_7zip.apk, code: -24

提示很明显,Tinker获取不到platform的值,请检查在app的build.gradle文件中是否有如下配置,这部分配置了Tinker补丁包支持的平台与版本号:

packageConfig {
    configField("platform", "all")
    configField("patchVersion", "1.0")
}

九、其他

对于多渠道打包的补丁文件,暂时没有研究,请自行参考Tinker的官方Wiki。

本Demo基于Tinker官方Demo及文档制作,以下是Tinker的官方文档链接:

  • Tinker的Wiki首页
  • Tinker 接入指南
  • Tinker-自定义扩展
  • Tinker-API概览
  • Tinker-常见问题

最后贴下Demo链接

https://github.com/GitLqr/HotFixDemo

Demo中的Module说明:

  1. app:热修复原理Demo
  2. tinker-local:本地集成Tinker热修复Demo
  3. jnitest:生成简单so文件的Demo

你可能感兴趣的:(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