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世界之二----《内向性格的力量》

收集世界之二----《内向性格的力量》_第1张图片
内向性格的力量

苏珊.凯恩,毕业于普林顿大学和哈佛法学院。曾经是华尔街律师,现在从事谈判,沟通技巧教育。

苏珊先是讲了自己年少时第一次参加夏令营的故事。她喜欢安静,喜欢阅读,享受家人静坐在身边的温暖亲情。然而,从夏令营的第一天开始,老师就把她们集合在一起,并且告诉她们,在野营的每一天都要大声的、喧闹的、蹦蹦跳跳的,让“露营精神”深入人心。她尽力而为,让自己尽量表现得很喧闹。晚上,当她拿出书的时候,屋子里最酷的女孩问她:“你为什么这么安静?”第二次拿出书的时候,老师来了,重复着“露营精神”有多重要,并且说,我们都应当努力变得外向一些。

接着她向讲了社会对内向性格的认识。

比如:在学校,现在西方典型的教室,是让四五个或者六七个孩子面对面围坐在一起,他们要一起完成小组任务,甚至像数学,写作这些需要依靠个人闪光想法的课程也是如此。而那些喜欢独处,或是乐于自己一个人钻研的孩子,常常被视为局外人,甚至是问题儿童。而且大部份的老师都相信,最理想的孩子应该是外向的,甚至说外向的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再比如: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们的工作中,绝大多数的工作者都工作在宽阔且没有隔间的办公室里,他们暴露在这里,在不断的噪声和同事的凝视下工作。

学校和工作单位,这些都是为性格外向者设计的,有着适合他们需要的刺激和鼓励方式。但是内向性格就是次一等吗?要知道,世界上每两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内向的人,而他们都要屈从于这样的偏见,一种已经深深扎根的偏见。

苏珊接着说;现在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你与其他人共处时,会本能地模仿别人的想法和习惯。毫无疑问,这会侵蚀你自己的思想。

历史上很多杰出的领袖都是内向的人,富兰克林.罗斯富,罗莎.帕克斯,甘地等。他们都把自己描述成内向的,说话温柔的人,但他们依然站在聚光灯下,是真正的掌舵者。事实上,那些擅长变换思维的人,提出想法的人,有着极为显著的偏内向痕迹,而独处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对于一些人来说,独处是他们赖以呼吸生存的空气。事实上,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已经非常明白独处的卓越力量,只是到了近代,我们开始遗忘它。如果你看看世界上主要的宗教起源,就会发现它们的探寻者:摩西、耶稣、释迦牟尼、穆罕默德等,那些独身去探寻的人,在大自然中独处思索,才有了深刻的顿悟,之后他们把这些思想带回到社会。

苏珊并不是说社交技能不重要,也不是意味着我们都应该停止合作。她举例说;内向安静的史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和激情四射的史蒂夫.乔布斯联手创建的苹果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她只是希望大家知道,越给内向者自由,让他们做自己,他们就会做得越好!

最后,不论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苏珊给了三个建议。

第一:停止对于经常需要团队协作的执迷与疯狂。

第二:到野外去打开思维,就像佛祖一样,拥有你自己对于事物的猜到想法。

第三:建议内向者偶尔地、打开自己的袋子,分享。

以上是苏珊分享的“内向性格的力量”。

前几年,我们几位家属跟随老公到天津。其中一位,我们的家相距不远,熟悉后就常走动。

她很热情,也很会聊天,经常是早上送完孩子去幼儿园后,就直接来我家,直到晚上接孩子放学才回。

当时,我很羡慕,很想成为她那样的人。她有开朗活泼的性格,和谁都能成为朋友,一起到的这个陌生地方,但是她已经认识了一些人,有了社交圈。

可是,当我才和她在一起短短几天,我就已经想逃避,想拒绝来往。一整天一整天的相处,中间连个独处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我感到万分疲惫,脑袋都僵住了,说了什么,要做什么,全是惯性。

后来,我拒绝了几次她的邀请,关系就慢慢地淡了。

我很失望的发现:我学不会她的性格!

后来,在网上阅读到关于性格外向者和内向者的区别。

性格外向者的能量来源于外部世界。如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形形色色的人们,不同的场合和事物。

性格内向者的能量多来源于自身内在的力量。如思想、情绪和现念。

通过对自己性格的分析,我属于偏内向性格,我的能量来源多数在自己独处思考时。

我无法要求自己变得外向,内向者外向者各有优缺点,我释怀了,不再去羡慕别人的性格。

苏珊分享的“内向性格的力量”,坚定了我追求自我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收集世界之二----《内向性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