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比利

刚开始看的时候,只是对多重人格感到好奇,对封面底端的一句话不是很理解。

中途,一两天,莫名地就有情绪,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沉重感,不是生气,也不是忧伤。我能很好地感知自己的情绪并做出调整,我的调整就是不做调整,而是去感受它,无论多难受。可能那两天发生了一些事情,所以感受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太过沉重了。这个时候,我变得异常安静和沉默,没有要向谁发脾气,只是向内可以更平静地过渡。

下班后,看到这本书,深深地感动,也能够理解比利的痛苦了,也理解他的人格分裂。当我们极度痛苦的时候,我们会选择逃避,我们会选择忘记,我们不想承受这一切,所以我们拼命晃脑,捂住我们的耳朵和捂住我们的眼睛,就像比利创造了耳聋的肖恩人格不想听到他父母吵架和打架的声音一样,因为一个承受太痛苦了。我想起自己在初中时也是在自己心中创造了一个小精灵,时不时和她说话,因为不想面对外界。但这不是真正的人格分裂,根据海曼医生的说法,真正人格分裂者的脑后区出现了西塔脑波和德尔塔脑波,正常人是不会有这种异常脑电波的。

我突然想到之前有人找我,说她妈妈在她舅舅过世后瞬间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有时正常偶尔呢喃自语。当时我没能理解,就说悲伤过度这样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现在想想,我猜,她妈妈是不是将人格核心的自我藏起来而避免无法承受的痛苦?按照比利的案例分析就是,太过痛苦,她妈妈主人格想自杀,而其他人格就阻止她,于是让主人格沉睡,它们就代替她出现应付外界。

当看到那些法官和记者医生,还有社会舆论狠狠压迫比利时,我很生气,但是我却是笑了,替他们感到悲哀,多可笑。一件事情,在媒体添油加醋曝光后,社会群体就会一哄而起,高估了比利多重人格的危险。一语激起千层浪,不断地炒热,越来越偏离初衷,逐渐变成了狂热的谴责者的姿态。一大群人呼着喊着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要关押比利,以为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真的是吗?不知道,我只看到一颗一颗狂热的头脑,在群体效应中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眼见为实,不看到真相事实不下定论,而且,尊重事实的同时,要关注当事人的感受。就像两个人吵架,彼此都认为我们看到的是真相是事实,但是却没考虑过对方的感受,最后吵着吵着就变成了谁对谁错的问题一样缺少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

一个人犯了错,全社会的其他人瞬间就变成了裁判,俨然一个正义者。

我也是呵呵笑了。


24个比利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24个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