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让“细节“出卖了你!
有一次,公司招聘一名客服经理,安排在下午面试。
在距离面试还不到三小时的时候,突然接到其中一个候选人W女士的电话。“你好,我还是想再问一下,这个岗位的薪资能给到xk吗?如果低于这个我可能就不过去了。”
出于礼貌,虽当时没有直接拒绝她,却让我有一丝不悦
求职者想先了解应聘岗位的基本薪资,其实很正常。但薪资范围在招聘广告及电话面试环节就已沟通过,双方达成基本一致才会约好时间面试。
而这一通电话无疑从某种方面反映了她对你的不信任、格外在意薪资,以及凸显了其性格急躁的一面。
初试时,我尽量以客观的心态面对。对于她的离职原因、工作职责、对应聘岗位的认知以及公司对这个岗位的特殊要求都与她做了沟通。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匹配的。
虽然前面的那个插曲让我有些疑虑,但不想因为个人的偏见而错过一个合适的人选,所以我还是安排她进入了复试。
复试之前,因为总经理手头正处理一点事情,需要让她等候一下。可在她坐下来等待的5分钟里就问了我两次“你们总经理忙完了吗?什么时候才可以面试啊?”。
复试过后,虽从工作能力和职务的匹配来说她非常合适,但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不录用。
客服岗本身就需要一份从容淡定、有理有节、耐心和稳重并存的特质。而她表现出来的却是耐心不够,急躁有余。
相对于简历上的丰富经验和候选人表现出来的“优秀”,我更相信那些隐藏在细微之处的行为习惯,更能展示一个人的真实。
并且相对于能力,一个员工的忠诚度和稳定性,在现如今浮躁的人才市场,或许对企业来说更为宝贵。
2、别让“时间“毁了你!
90年的小D,高中学历,担任公司的业务主任。在来公司从事这个岗位之前也仅仅是有过不到一年的行业工作经验。但因为面试表现不错,且过往业绩表现优异,被破格录取。
第一个月的业绩果然不负领导期望,第二个月就提前转正。就在第三个月领导对其委以重任的时候,小D的业绩却滑坡严重。
部门领导找他沟通多次,但业绩始终没有好转,并且他也没有就这个状况提交相应的解决方案。
因考虑到可能也和目前公司实际的业务状况有关,所以也没有给他太大的压力。但一个月过去了,还没等我们来找他,就收到了他的辞职报告。
原因是觉得公司目前的业务太难做,几乎不会有再拿高薪的可能。
按照惯例,我对他做了如下的离职面谈。
“你这才几个月,凭什么判定就拿不了高薪了呢?是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吗?”我很直接。
“我不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问题,是公司的业务和资源有限。”说完他似乎觉得不妥,又补充道“不过也我相信会变好,但我等不起啊!”
“时间?就凭三个月的时间你就能判定一份工作是否值得坚持?”
“差不多吧,我也不小了,要结婚,要买房,压力很大的。我耗不起这个时间!”他反而表现的很无奈。
这次的离职面谈更像是一种价值观的碰撞。我知道,我无须再多说什么。
思维决定行为,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思维都如此难,更别说是一个“未成年人”。
成年人解决问题,未成年人逃避问题。不管在哪一家公司,从事什么职位,你都会遇到问题,如果一遇到问题不去想怎么解决,而只想用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去应付,那你的一生得要换多少个公司呢。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很宝贵,但很多时候,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童文红,16年前进入阿里巴巴做前台,马云在公司内部分配股权,给这位前台0.2%的股权。马云说将来阿里巴巴上市,市值会达1000亿,你就在这里一直干下去,等公司上市了你将会有一个亿。童文红等了一年又一年也没有看到阿里巴巴上市。
04年她问马云公司什么时候上市?马云说“快了!”06年她又问马云,马云还说“快了......”直到2014年9月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市值2457亿元。
而她正如马云所言,个人身家达3.2亿,成为从前台走出来的亿万富姐。
如果让你做前台,你能坚持在一家公司做14年吗?你能面对一个天天说上市,天天上不了市的老板坚持做14年不动摇吗?
像小D这样的年轻人,3个月的时间你都等不起,凭什么能持续的拿高薪呢?
成功很多时候,不是你要多聪明,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事情。这个世上,没有什么可以速成。
看过很多简历,有2个相对极端的现象。一种是毕业时间不长,任职公司却不少,在每一家公司任职的平均时间不超过1年。
虽然咱们HR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强,但这种忠诚度和稳定性太差的求职者,即使学历再高,综合能力再强,也不会考虑。
还有一种求职者,年龄30+,在一家企业呆了将近10年,因为企业解散,被迫出来找工作,还是同样的职位。技能不变,思维老化。十年的时间和青春献给了企业,忠诚度很高但结果却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份比以前更好的工作。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你无视时间,思维和技能不进行更新迭代的话,就只能成为即将被清退的35+。
同时,在职场上,我们也不能心浮气躁。除了薪水和追求保障,我们也需要多一份耐心。等待企业成长的同时,别忘记,其实自己也需要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