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心里的「三和大神」


三和大神不是什么新的话题,但因为NHK的纪录片 ,很多节目又重新讨论一遍。不同平台看了好多关于三和大神的讨论,用花总的话来说,初看都是一个个废青自暴自弃的故事,仔细看是群体被碾压成泥的现场


之前看的都是看的文字或者听的音频,在已经熟悉伴随着各种用挂逼描述的故事里,这群人在深圳这个“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地方,展现出了非凡的生存技能和生活状态。本来想看看NHK纪录片的视频能拍出什么不一样的视角,但发现里面的采访的任务形象如此的熟悉,情切的就像我本人或者从前身边走过的小伙伴。


纪录片里面,宋春江,27岁,一年前迈入“大神”行列。

从中专毕业后的他,想正儿八经找个稳定的工作,在技校学的是服装和电脑,毕业时他满以为未来可期,但他到学校分配地做了一天就傻眼了,工厂,每天7点上班,加班到11点甚至凌晨。但那时候年轻啊,他忍了。后来他又进了富士康,在流水线干活,一天要给3000多台苹果手机打螺丝,他接着忍。七八年过去,忍到二十多岁,上班时间越来越短,跳槽越来越频繁,从长期到日结,从包吃包住到吃了上顿没下顿。身上越来越脏,脖子、手上都是泥垢,也没事儿。

他的身份证早就以100块卖出去了,后来一查,他名下有三家公司,注册资金一千多万……


藏在心里的「三和大神」_第1张图片

变卖的身份证会被用来注册虚假公司,从事各种非法活动,到时候警察、债务都会找上宋春江。

没钱,打零工;有了钱,先吃顿饱饭,逍遥两天再说,唯独那张逃离的车票,怎么也买不起。他说,一旦这样躺习惯了,就不想再爬起来,每天特别无聊。回不去了真的回不去了,梦想,真的没有了。这里没有整改前有最便宜的一切,包括“车”,挂逼一切,“挂逼”在这里一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和,“三和大神”是名词也是形容词。

藏在心里的「三和大神」_第2张图片

太遥远了,不现实。变成了真正失去梦想的咸鱼,抛掉了做人的资格,社会主义里的“人间失格”,不同的是太宰治是从富二代开始的,有一身讨好他人的才华可以浪费,纵情酗酒、乱搞、写作还有自杀,为了生活还能写点情色小说赚点稿费,而这些大神的上一辈也是底层,留守儿童、原生家庭,日结一天玩三天,挂逼人生。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

——《了不起的盖茨比》

                                    


大道理我们都懂,但基于语言的局限性,我们常常需要一个好的例子,一个好的比喻,或者一个大嘴巴子,才能理解的更好,去把抽象的意义具体化,NHK的纪录片就是这样的例子、比喻和大嘴巴子,NHK的立场可以说是日本的“CCTV”,在日本人看来级左,我们听起来就极右,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从这点来说,我们的CCTV没有纪录片。

每一批刚从校园刚步入社会的这一群人,都是一个群体被碾压成泥的现场。就算以胸口碎大石的决心去面对生活,接受真相的方式都是大石碎胸口式的。

 比起大神的生活方式,我们又好的到那里去,只能选择不去问自己那些关于意义的问题,“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需要有源源不断的鸡汤才能勉强抵消那些自媒体所贩卖的焦虑,咪蒙也不是一天变成现在这样的。


我想起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的一些台词。

“我就跟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

灰暗路灯下,小林爸推着自行车,“读那么多书,就是要在其中找出一个以后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果到头来,还不能很勇敢的相信它的话,那做人还有什么意思?


     

   

《冥想》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1975年5月 穆旦 

                                    




相关参考:

日本HNK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日结百元的青年们》

故事FM:《我在三和当大神》系列

公众号「新装腔指南」文章:寻找三和死者

三和大神官网 www.sanhe66.com

藏在心里的「三和大神」_第3张图片

藏在心里的「三和大神」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藏在心里的「三和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