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故宫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地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于公元1406年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傅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天朗云清,午后的阳光正暖,天安门红墙金瓦,庄严肃穆的模样,像是一个老者在喝着大碗茶晒着大太阳。眨眼之间,从六百年前城墙上守宫城的将士,到68年前庄严的建国宣言。天还是那片天,院子还是那个院子,物是人非楼空空,只剩下游人闲暇风景。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三峦环抱,气势雄伟。门洞的两扇门上,每扇门上横着九个金疙瘩,竖着九个金疙瘩,八十一个,九九归一之意,表示自然界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农历十月一,颁发次年历书。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
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被绑出午门前打屁股,打到皮开肉绽,名叫“廷杖”。直到后来打死了人,于是民间有了“推出午门斩首”等流言流传。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犯人斩首并非在这,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的。
老哈说,体仁阁是皇家健身房,宫里人平时健身的地方。我说,应该是宫里组织运动会的地方或者运动器材的仓库。
其实都不是,体仁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内东侧,面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文楼,嘉靖时改称文昭阁,清初改称体仁阁。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六月毁于火,当年重建。
清代康熙皇帝曾经在体仁阁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招揽名士贤才。乾隆朝以后,这里就做了内务府的缎库。康熙年间,曾诏内外大臣举荐博学之士在体仁阁试诗比赋,清代各朝御容也曾收藏于此。乾隆年重建后,此处作为清代 内务府缎库,内设收贮缎绣木架143座。
金瓦金銮殿,皇上看不见,一朝出了午门口,一个鼻子两只手。金瓦金銮殿,皇上不坐殿,一朝出了京门口,百姓的事儿牵着走,牵着走……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岁月打磨,金銮殿显得破败,有层灰尘的样子,更显沧桑。墙角的划痕,漏出修复重整的痕迹,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一夕落败,到威严犹存。
太和殿装饰华丽,檐下密集斗拱,门窗上部嵌有菱花格纹,下有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因而又名金銮殿)(金砖是因其打造时所需的钱很多,因而得名),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州特制的砖。
故宫中轴线上,神武门外,仅一条马路之隔的景山,标准的中轴线黄金地段。景山,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自缢身亡的地方,景山东坡那棵吊死过九五之尊的歪脖树,似乎也就成了景山的代名词。
珍宝馆入口处的一只白猫,不像是流浪猫,丝毫没有散漫游荡的气息,像是在等着什么人。
宫城更像是围城,宫里不许出去,宫外人不许进来,皇室自己家的大院子,同时又是管理地大物博的国家的办公场所。院墙外,是寻常百姓家,古道西风瘦马;院墙内,是皇室族第,有欢有喜,是国也是家,兴,是国家,亡,是国家。
这条路上,多少路人路过路无边,就像这天,白云悠扬,遥遥无期,魂聚又飘散。
每到一个地方,我会幻想,幻想脚下的这片方圆几里,一百年前是什么样子的,几百年前是什么样子的,脚下的砖是什么时候铺的,这路是什么人走过的,这房子是什么人盖的,这树是什么人种的,如今,我为什么会站在这?
故宫在地图上看着不大,进来才知道很大,至少半天是逛不完的,院墙很深,天空很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有外国友人,有殿前大狮子,有一溜儿屋脊兽。这瓮城里诞生了不知多少个重大的或不起眼的,甚至改变历史轨迹的决策,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永乐开朝,到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宣统退位,开国大典,近六百年的历史车轮蹒跚曲折缓缓而来,帝王兴衰,政权更迭,最终归于寂静的。千百年来,风云变幻,这天,依旧是同一片天,只是这地,早已满目疮痍,面目全非。
也许有人和我一样,第一次来到这故宫,充满欣喜与好奇,或许可以在这皇家之地沾点儿龙兴之气。千百年来,山河兴亡多少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古时一国政权的大本营,宫殿建筑的集大成,百年文化缩影,如若下次再来,也许会看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