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取一份工作的精髓

文/王世民

YouCore创始人

著有《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

一、一份工作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一份工作的“精髓”?

(前方高能预警:本文反鸡汤,无论有毒还是无毒的,内容还有点烧脑,不喜勿喷)

1.1钱不是工作的精髓

知乎有一个热门问题:“因为穷你做过什么?”,点赞最多的回答是“工作”。在佩服这个答案精辟之余,我们也看到了工作在大多数人中眼中的意义——提供生存或生活所需的钱。钱确实是工作最基本的价值,这是我们YouCore为何愿意给应届毕业生开月薪1W+的基本出发点,也是BAT、华为给技术男开高薪的原因所在,但这远远不是一份工作的“精髓”,因为若是仅仅为了赚钱,工作并不是唯一途径,甚至不是最佳途径。至少炒房、当个富二代所拥有的钱绝对比99.99%的人工作赚取的财富多。

1.2掌握专业知识或技能也不是工作的精髓

假设时光倒转回1980年,你以维修收音机为生,而且是本地最牛x的维修人员。请问在2016年的今天,你赖以为生的是收音机的维修知识或技能吗?

时间来到了2010年,你是一名会计。识别假发票的专业、出具财务报表的娴熟让你在老板眼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但随着国家税务总局大力推行电子发票、财务软件越来越智能地出具财务报表,在不久的将来会计工作全部自动化后,你这6年的会计知识和经验还能作为你寻找下一份工作的资本吗?

2016年,假若你是一名追踪热点新闻资讯的记者,在《福布斯》、《纽约时报》等知名媒体80%的新闻资讯都是机器编写的潮流趋势下,仅靠着撰写新闻稿的知识和技能你觉得离失业还有多远?


如何获取一份工作的精髓_第1张图片

近两个世纪以来,整个人类一直加速度发展,社会充满了活力和可塑性,呈现变动不休的状态,现在一年的变化比过去100年的变化都要大。三十岁的毛头小子或黄毛丫头,也可以告诉那些打死也不信的青少年:“我年轻的时候,整个世界完全不是这样。”就拿你现在一刻钟也离不开的网络来说,你能相信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广泛使用,至今也不过20年左右历史吗。但现在我们已经完全无法想象没有网络的生活会如何了。


如何获取一份工作的精髓_第2张图片
图、人类社会呈现指数式加速度发展

计算机对世界的了解指数式提升,在未来5~10年,新技术平台会让大多数传统行业重新洗牌。所有指数式的技术,刚诞生的一段时间都会令人失望,但一旦开始成熟只要短短几年就会成为卓越和主流。未来一切可被编程化的脑力工作——比如会计、BI分析师、英语培训老师、围棋教练等,一定会被机器取代,而且机器肯定会做得比人类更好。

2016年,AlphaGo击败了世界上最好的围棋棋手之一李世石,标记着机器已经踏入了“无标准答案问题”的解决领域,并宣告了在局部领域相较人类的领先。

在美国,年轻律师已找不到工作(美国NALP调查发现,2014届法学院毕业生中,只有24%在2月前找到了法律相关领域的工作)。由于有了IBM沃森(“沃森”是能用自然语言回答问题的人工智能系统),你几秒钟内就可以得到法律咨询,虽然到目前为止,多少还只是基本的法律服务,但精确率达90%,相较而言年轻律师人工做的正确率只有70%。将来90%的人在机器帮助下都会是无师自通的通才律师。

因此,无论你现在从事的是哪个行业的工作,谁都无法保证未来5~10年内这个岗位还会继续存在。岗位,甚至行业都没了,你10年积累的专业知识能否帮助你有竞争力地迁移到另一个新生行业呢?显然不能!

“钱”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那到底什么才是一份工作的“精髓”?

在这个人类社会指数式变化的时代,工作的精髓在于给你提供了一个萃取“可迁移能力”的机会。

二、什么是可迁移能力

“可迁移能力”就是你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或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后可复用的能力。讲人话就是:“今天你是一名会计,明天给你换岗做HR,你可以复用在会计工作中萃取的能力给干好;6个月后再给你换岗做市场推广,你依然可以复用在会计、HR工作中萃取的能力给干好”。

2.1人类现有的所有工作中,70%的核心能力是相通的

会计、HR和市场推广之间的知识差异度很大,几乎都要全新学习,但是这三种工作所需的核心能力却至少有70%以上的重叠:

1、读懂对方需求的能力

2、针对对方需求快速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

3、快速学习或整合解决方案所需新知识或信息的能力

其实不只是会计、HR、市场推广工作的核心能力有很多相同之处,人类现存所有的工作中,70%的核心能力要求都是相通的。这部分通用的核心能力就是可迁移能力,也是我们应该从任何一份工作中都可以萃取出来的。

2.2萃取可迁移能力是应对不确定未来的最好准备

我们可能正在接近下一个奇点(singularity。奇点是理论物理学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应用于宇宙学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奇点前后的宇宙物理规则是完全不一样的。宇宙大爆炸(Big Bang)就是一个点,在这个奇点之前,所有我们认知的自然法则都还不存在,就连时间也不存在。

在抵达下一个奇点之际,我们谁都不知道人类下一步会发展到哪儿,什么新的行业会产生,自然也不知道什么知识会对下一份工作有用。这种状态下,我们最好的准备不是储备不知道啥时会失效的知识,而是在工作中萃取可适应不确定未来的可迁移能力。

三、怎样从工作中萃取可迁移能力

每一份工作其实都是一段非常精彩的阅历,但到底你能从这段阅历中萃取出多少可迁移能力,就取决于你构建和应用框架的能力,我在《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中重点强调过“框架运用的好坏,决定了我们解决问题、表达和学习质量高低、速度快慢”,而这也直接决定了你职场进阶的速度。

能否有效地构建和应用“框架”对从工作中萃取“可迁移能力”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可以看下我两位大学同学的职场发展轨迹做个体会。

我有两位大学同学,当年被深圳某企业进校招聘时一起聘用了,同样的岗位、同样的起薪、同样的工作内容。一人在这家企业呆了三年,毕业10年后已是某企业的总经理,跻身银行定义的高净值人士行列;另一位在这家企业呆了两年,现在是深圳关外某工厂IT部门的经理,连在深圳立足都有些吃力。同为还不错的985院校毕业生,同样的起步,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两者的差距?

当时两人同时参与一个企业管理软件实施的项目,工作挺辛苦,工作日基本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因此周末休息时喜欢找我聚餐当放松。吃饭时问他们这周的工作情况也基本成了保留节目。

说起工作情况,现任总经理的这位一般会说:“这周对客户供应链业务的理解,以及跟客户访谈挖需求上还行,不过在跟客户高层对话、以及督促客户工作进度上还真与带我们的顾问有差距。下周我准备找一本项目管理的书,系统地捋下项目管理方法。”

而现任IT经理的这位一般会说:“摊上这个项目真倒霉!日本客户要求特别变态,带我们的顾问又太面了,客户说什么就做什么,一点都不强势,搞得天天加班,有机会的话我还是赶紧换个项目。”

两人后续发展的差距在上面这段聊天中就拉开了。现任总经理的这位其实有整理一份顾问能力模型图(如下图),因此他能够将项目实际工作跟这个能力模型图做比对,将自己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在能力模型图中找到对应的点(知道与高层对话、监督客户工作进度属于项目管理中干系人管理和进度管理的内容),从而有目的地找方法、途径去弥补(找一本项目管理的书系统学习)。


如何获取一份工作的精髓_第3张图片
  图、现任总经理同学为自己构建的能力框架图

因为他掌握了构建和应用框架的能力,换任何工作他都会先构建能力框架,再有目的地系统学习和积累经验,因此他从一份工作中萃取的能力就会很全面,而且可复用的能力也很容易在下一份工作中启用。

而现任IT经理的这位同学则没有这种应用框架思考的习惯,虽然两人做同一个项目,但他完全看不到自己到底在哪个能力维度上有差距,只会抱怨客观环境的不足。换另一份工作,他依然没法全面提升能力,而且从上一份工作中积累的能力也非常有限。

这种运用框架分析、解决问题和学习的思维方式就是系统思维。因此,系统思维是一个人从阅历中萃取能力的必备思维,也是能力萃取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引用《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中的一段作为本文的小结:

“事实上,即使每天向客户收取5万元咨询费的资深管理咨询顾问,也无法做到对任何行业、业务的理解都比客户深,顾问也更不可能会比客户更了解他们自己的业务,但是顾问绝对要比客户更懂得如何去解决问题。咨询顾问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比客户对行业或业务的理解更深,而是在于能构建出解决问题的框架来帮助客户,因此咨询顾问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方式。

同样,公司的老板或者高层管理者,也绝不可能在公司的所有业务领域都比下属更专业,如果是这样的话,公司也就不要花大笔的薪资请专业人士了。事实上,公司老板和高层管理者的核心价值也不在专业知识或行业经验的多少上,同样是在构建框架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就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转型为咨询顾问,咨询顾问也可以转型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或者老板的原因。”

关注卫星工号YouCore,你的职场不迷茫。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获取一份工作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