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分享会有感------知道而顺道

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一起唱起熟悉的旋律《歌唱祖国》,7月1日,党的生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拥挤在1308的家人们心怀一份理解与包容,多了一份期待与热切,为的是一同聆听梁新梅老师导读道家经典《道德经》。说实话,看到读书会6月推荐书单《道德经》,心里抗拒又疑问:这本高大尚的道家经典,我能读进去吗?结果让我意外惊喜,我居然读得津津有味,适逢樊登6.18优惠活动,我购买了由西安大学人文学院著名教授韩鹏杰主讲的精读《道德经.道经》、《道德经.德经》,老教授百家讲坛般的精彩解读,让我这个水平不高的人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减少了很多的障碍,也加深对《道德经》的理解。

《道德经》分享会有感------知道而顺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它是历经历史长河洗礼而留存在世的文化瑰宝,是人类历史珍贵的智慧宝藏。经典要细读、慢读、精读,更需要高水平老师的导读,感谢梁新梅老师为我们准备丰富而生动的课件,让我们对古文经典有了重新的认知。梁老师开篇就用《武林外传》中“我是谁”的视频以搞笑的方式告诉大家:知识就是力量。接着梁老师用一个父亲与两个儿子的故事告诉大家: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命运。一个游手好闲,嗜酒如命且毒瘾极大的重刑犯爸爸,他的两个儿子因为不同选择而得到不同的命运,大儿子跟父亲一样从小不务正业最终因杀人而入狱,小儿子却诚实好学,最终通过自已的努力改变命运,在一家好的企业里谋到满意的职位,而他们给出的理由却是相同的:“有这样的爸爸,我还有什么办法?”大儿子认为老爸是这样,我没有办法只能重复老爸的命运,而小儿子认为老爸是这样,我没办法只能靠自已努力改变命运。梁老师用这样通俗易懂的故事告诉大家:人的思维方式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改变,他的想法、他的选择、他的行为也随之而改变,最终他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阅读不但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更能通过阅读不断修正我们的思维观念。

    阅读《道德经》首先要了解它产生的时代背景,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曾任周朝守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本是好学之人,在任守藏室史的时间里他博览群书,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当时的社会政治秩序进入了分崩离析的阶段,社会动乱、统治不稳,各诸侯为争夺霸主而战事不断导致民间疾苦,人命如草菅,当时的社会君主“是乐杀人”,战事不断的结果是“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百姓命如刍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状随处可见,目睹民间疾苦的老子向当时的统治者指出问题的症结在于“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是以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是以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可谓一针见血,十分到位。只可惜当时的社会严酷动乱,老子那五千真言的治世良方注定是曲高和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以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与无同源于道,两者相互依存,对立统一,“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地万事万物发展变化都有内在的普遍规律,并依照一定规律而互为转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乐极生悲”就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分享会有感------知道而顺道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一阴一阳为之道,两者对立而存在于道,并相交激荡而产生新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又产生出千差万别的的事物,万物都内涵阴阳两面,阴阳两气在互相冲突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均衡而动态的和谐统一。道是大象无形,无状无物,道如风,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道是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道德经》是绝对值得反复细读,慢慢细嚼,逐字推敲的经典,我只能浅读其中部分,略懂一二,感谢梁老师的导读,在此我谈谈自已的一些感悟:

一、接纳不完美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委曲反而能够保全,弯曲反而能够伸直,空洼反而能充实,破旧反而能够崭新。老子作为参悟人生玄机的思想家,深谙社会人生的哲理,看到一切矛盾会互相转化,弱强互转,圆缺互换,新旧交替,这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规律,凡事不要一味追求“万全”、“圆满”,结果反而是不完美。正因为完美太美好、太高尚,它注定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不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完美其实也意味着它将近登顶致极而走向滑坡,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物壮必老就是这个意思。而缺的东西、少的东西往往是意味趋向于完整、完美,因为缺和少都存在发展的空间,它是一个上坡的趋势。就比如一个孩子考了98分,家长就希望孩子能考100分,孩子再努力他的上升空间就只有2分,到了100分不能保持就只有下降,在这个下降的过程是很考验家长与孩子的内心承受能力的。而一个孩子他目前只有60分,要达到100分就有40分的上升空间,在这个上升的过程中,孩子看到自已的努力得到回报,在这个努力提升的过程中孩子不仅收获了自信,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接自已的不完美,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他人的不完美,然后在各自追求完美的道路上,彼此看见,互相鼓励,一起努力。人无完人,正因为人的不完美,所以人才会去努力追求完美,其实追求完美的过程才是最接近完美,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


二、清静无为,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

“静为躁君,躁则失君”,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诱惑,在名利、财富、权力面前仍然保持一颗清静的心,清醒的头脑,你才能有真正的自由,不然你就会沦落为物质财富的奴隶,迷失自我。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社会动乱,在老子看来,功名利禄,等同尘土,心之所安,即为一切,“静之徐清,动之徐生”,静止能让一杯浑浊之水慢慢澄清,只有长久地保持安宁,才能心静如水,稍一愰动,水就马上变回浑浊。

清静无为的无,繁体字“無”与“舞”十分相似,“舞”字去掉手脚的干扰可“無”也,人是通过舞蹈的视觉与感观而感受到舞蹈所要表达的精神,这种精神无形无状却直达心灵。清静无为的“为”有两个意思:1、不要妄作妄为。一切遵从事物本来的规律而进行,不要过于人为去干扰,人为干扰就会打破平衡的规律,这种失衡的状态如果不加以修正就会越积越重,最终以极端形式爆发出来,造成难以挽救的局面。所以没事不要乱作死,瞎折腾。2、适当时机要有所作为,一击则中。比如说与孩子相处,平时不要做太多的无用功,唠叨不断,讲的累听的烦,浪费彼此的时间和精力,父母做好榜样,言传身教,在孩子需要帮助、需要引导的时候给予孩子方向、力量和鼓励。清静无为不是无所作为,清静无为是保持安宁的心态,该静时静,该为时要有所作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是万物起源,与道相似,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功名,有默默奉献的精神,水甘于处下,水极柔却坚忍不拔、持久不懈。通常人们喜欢用水来形容女人柔情似水,女人是家里的风水,女人如水可柔可刚,女人在家里懂得谦让处下,可以避免硬碰硬的伤害,柔不是弱,柔是有力量的,水可以滴水穿石,可以能屈能伸,还可以排山倒海。做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应该像水一样可柔可刚,做一个上善若水的女,你本身就是善水,你的家就是善地,你的言行就是善言善行。水滋养万物而不图报,做父母何尝不是这样,生养孩子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做好父母的角色,给予孩子正确引领,不要妄加掌控,让孩子自然成长,成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分享会有感------知道而顺道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三、自人者智,自知者明,慎终如始者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自知者不自见,自爱者不自贵”

《道德经》有很多自我修养、自我更新之道,衡量一个人的成败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看他(她)是否拥有健全的心智,“智”字由”知“和”日“组成,意思是日积月累的求知才能有智慧,孔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庄子所讲“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苏格拉底的名言“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些中外名人名句都强调在人格修养中,能反省与自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正,才能使人格更趋向完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熟悉的句子,熟悉的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往往是知易难行,半途而废,少有的能做到始终如一坚持最后,“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告诉世人做事情越是到最后,越要小心谨慎,不要得意忘形,不然就是煮熟的鸭子飞走了,功亏一篑,做任何事情至始至终始都能保持积极、认真、谨慎的态度,事情往往就能做成功。


四、道法自然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历史社会大动荡,给人们的心理与思想造成猛烈的冲击与震撼,感慨世道无常,老子认为不知节制的物质追求,不懂分寸的好事而为,是祸患不断的根本原因,人心不足,虚荣攀比,违背天道自然就必然受到报应。道无处不在,花有花道,茶有茶道,人有人道,地有地道,天有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路是有方向、有规律、有边界,顺道而为,切莫反道而行,更不要误入歧道,接近边界就意味危险,超越边界就会遇到惩罚,所谓开网恢恢,疏而不漏。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老子喜欢用婴儿来比喻质朴纯真、无邪无欲,初生婴儿赤诚无知,单纯无杂念,专聚精气,不受外界影响而达致柔顺,正因为婴儿纯真无邪,没有威胁,所以毒虫不刺、猛兽不咬,老鹰不猎,人而护之,婴儿看似柔弱,却集宠爱于一身。其实每个人都是带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这个世界,只是后来不断的给这颗赤心加名加利,名利遮盖了心也迷失的自我,所以心累。清心寡欲就是给心减负,能加就能减,不是不能减,而是你愿不愿意减,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五、大成若缺,大巧若拙

真正有大智慧的得道之人,大成若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是很不赞同锋芒毕露的处世之道,锋芒毕露,求胜求强更容易招来祸害,懂得隐忍处下,既可以隐藏实力,减少犯错的机率,又能在关键的时候抓住机会,发挥自己的实力,所谓招无虚发,一箭中的,真正有实力的人是不轻意展现自己的实力,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那些知少少做代表,半桶水到处晃的往往是空有其表,大鱼都是藏在深水区,只有小鱼才轻意在水面游转觅食,结果就增加了成为网中物的机会,不主动把自己处身于危险的地方,危险就离你远了。


《道德经》是被喻为最难读懂的文化经典,它是一部万世之作,短短五千言,每字每句都富含哲理,是古代圣人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实道家、儒家、佛家学派中虽然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其共同之处都是提倡和谐统一。中国是唯一用方位定名的国家,“中”字不仅代表中间、中和的意思,在古文象形字里,“中”有大旗、旗杆的意思,众所周知,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重要场合,旗帜都是插在高处或突出的地方,无论插在什么地方,插旗的地方一定是恰到好处,中庸之道就是恰到好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就是和谐统一的恰到好处。

非常感谢梁新梅老师的精彩导读,更感谢缘来有爱这个好平台,如果不是6月读书会推荐《道德经》这本道家经典,我想我辈子都不会拿起来阅读,而这一读完全改变我的认识,以前对古文都是远而敬之,现在对古文是肃然起敬,《道德经》绝对是值得一读再读,反复阅读的经典,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与处世之道,是一部绝佳的修心之作。

立身行道,做人之本,顺道而行,顺势而为,你就是行走在正道之上,其实每次回1308的道路上,我们就是走在正道上,朝着正确的方面,不偏不倚的按自己的节奏前进,过程自然而然,结果水到渠成!

《道德经》分享会有感------知道而顺道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分享会有感------知道而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