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iya
最近北京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温度骤降,本来计划去看几个展览,却刚好赶上周一闭馆只得作罢。晚上应虎嗅的邀请,做了一场关于占星学与职业潜能的讲座。
关于这场讲座,让我想到了很多东西。
之前主办方在与我沟通讲座主题时,特意跟我叮嘱“老师,我们平台主要都是职场人,希望您能分享多一些干货”之类。翻了翻之前的讲座,恩,大多是一些创业类的“how-to”经验分享和教学。再三思考,最终定下的题目是“占星学与职业潜能”,也算是应和了这个平台的调性。
关于职业,要讲什么呢?讲讲个人特质的优势劣势运用,讲讲事业规划的五个层次,讲讲职场三个领域的资源互动。作为一个极度强调个体独特性的学科,说实话,占星学作为讲座主题,能讲的恐怕只有比较宏观的东西。我试着把自己由占星学的视角领悟到的东西通过这个讲座和更多人分享,无力给每个人实质的指导,只希望能够给予些许新的角度和启发。
讲座结束之后,有一位观众给我留言,说觉得讲座太空泛,时间成本和收获不成正比。
在反思自己的讲座内容的同时,这个留言作为引子,引起了很多思考。脑海中出现了你刚刚看到的这个标题,我想和你聊一聊这个时代——
一个迫切想听“干货”与“经验”,却失去了耐心给“启发”和“智慧”的时代。
这几年间生活里突然“干货”这个词经常被提起,说起来什么是干货呢,大概是指能够立刻指导我们的生活,最好是直接告诉我们how-to的步骤一二三四,能够立刻照猫画虎的去实践,并且能够很快见效,诸如这样的内容。媒体和自媒体也都改了风格:健身的,直接教动作;化妆的,直接放步骤图;读书的,直接拆解框架摘要;创业的,直接上实打实的经验和数据。甚至这样还怕不够让读者停留宝贵的几秒时间,于是再加粗,加高亮,加一二三四大标题,让人快速一划就能立刻抓住“干货”的要点。
我们处在一个时间无比不值钱又无比宝贵的时代。每天在交通上耗费的大量时间,每天在明星八卦上耗费的大量时间,时间似乎大把大把;而每天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的时间,每天能够真正想一想自己获取的信息的时间,却昂贵的要命,甚至几分钟都难以负担。
所以,我们需要“干货”,需要能够立即实行并且带来收益的“干货”;我们需要“经验”,需要能够从牛人口中听来然后马上照做就能立竿见影的“经验”。我们去追逐一个比一个更牛的企业,追逐一个比一个更传奇的牛人,听他们的分享,然后试着让自己走向更贴近他们的方向。
可是,不对。好像哪里出了错。
今天我在讲座的最后,说了这样的几句话。我跟大家重温了李安导演问世界的两个问题——“你快乐吗?”“你在真诚对待自己吗?”然后我和大家分享了这么多年与占星学为伴的日子,占星学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能量个体,我们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使命和人生。我们无法照搬任何人的经验,也无法完全顺从任何普世价值的体系。我们需要看到自己的独一无二,然后诚实的面对自己的独一无二。去找到自己的路,去用自己的方式走这条路。
第二件事是,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能量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内在世界。我们无法用自己的思维、情感或是价值体系去衡量任何人,也无法用普世的价值体系去要求任何人。每一个人的人生,无论在我们眼中是高是低,都有自己背后的复杂能量模式,所以,我们要去给每一个个体尊重,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尊重每个人的人生之路。
恩,没错,占星学教给我的最重要的四个字,叫做“独一无二”。每一个个体,都是宇宙中的独一无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使命和独一无二的特质,都要活出独一无二的人生。
我们是如此的独特,又怎么能去复制任何人的经验呢?
我们总是会有一些小聪明,觉得自己足够聪明可以去找到人生的捷径,可以去在前人的脚印下省下一些力气,尤其是在职场中。
这个人这样处理职场关系很成功,那么我学习他的方法,就一定有用。
这个问题别的公司是这么处理的,那么对于我的团队,我也要这样去处理。
这个前辈是我的偶像,我跟着他的职业规划学,一定没问题。
这样的想法,真的太多了。
可是,在这样想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把人生的各种情境形式化了呢?同样的一个问题,呈现的形式也许类似,但背后的根源却千差万别。同样的一个状况,感受也许类似,但状况中的个体却截然不同。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两个真正类似的问题,更何况你与别人又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在起着作用呢?
所以呀,人生也好,职场也罢,还真的没有捷径。我们只能学会从这些形式的分享后面真正想到根源的东西,然后自己一脚深一脚浅的去走自己的路。“干货”和“经验”,不是用来听“how-to”,而是用来告诉我们,看,这个人这样做成功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定悟到了什么智慧,能够给我一些思想上的启发。
学的来是精神,学不了的是行为。
这个时代太着急,一切都太着急,恨不得立刻行动赶紧见到收益。我们缺少了很多耐心,但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东西都需要耐心。
最需要耐心的,是智慧。
我常常很向往宗教中上师的教学,一句话,或者甚至只有一个词,学生用几个月几年的时间去想去悟,从刚开始的迷茫,到后来的渐渐清晰,再到最后的真正悟道,而上师并不教how-to,不教干货,不教一二三四,上师只是微笑或者摇头,学生在时间的沉淀里面,在悟这一个词的过程中,智慧才能在耐心中增长。
我有一个非常努力的学生,跟随我很久,她常常会在微信给我大段的留言,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Miya你好久之前跟我说的这句话,我当时不太明白,现在终于懂了”。
很多事情,直接的说透了,走的只是头脑,只是一句话,只是一个步骤一个建议。经过了时间,经过了经历,有了耐心,有了琢磨,才成了自己的体悟和智慧。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这样的独特,独特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无法复制也无法借鉴,那么任何建议和经验其实都意义不大。而有意义的,是智慧。
智慧不是一件事如何做,不是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智慧是最深刻的部分,是能够应对各种事情各种问题的更高的东西。只是在这个时代,智慧混在良莠不齐的鸡汤里面,被人因噎废食的称之为“空泛”或“性价比不高”。
但这个世界上,不是迅速见效的,立刻学会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我们的人生,也不能用“有用”和“有效”来衡量。
今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想起昨晚读书,对艺术里面“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划分有些许困惑,于是给一个朋友发微信讨论了很久。
这样的片刻,是我非常珍惜的生活中的片刻。
看着书店的排行榜上都是关于“创业”“成功”“商业”“互联网”之类的关键词,其实是觉得有一点可惜的。前两天好朋友买了本《声律启蒙》,配图是吴冠中的画,做的真美。最近在看夏皮罗关于艺术史的论文,用许多的时间去研究一个画家作品中的一个细节,看起来毫无性价比的投入,但塞尚的那个苹果,就是夏皮罗在时代更迭中为我们留下的珍珠。
为什么我喜欢艺术?
大概因为艺术越来越无用,越来越没有干货,越来越缺乏收益。一个人,用大量的时间,做着近乎无意义的尝试,最终呈现出的极度个人化的表达。因为无用,因为没有干货,因为缺乏收益,所以它可以不成功,可以不赚钱,甚至可以不被人看见。也正因为这样,它经得住时间,它需要耐心,它需要慢慢的咂摸,兴许就能窥见一点个体中的智慧。
我无法脱离个体去分享你该如何计划你的人生,这是我能想到的最不负责的事情。在我没有真正深入你的能量模式和你的当下情境之前,我只是一个与你的生命远离的陌生人,作为一个陌生人,我无法给你任何“有用的”建议。
而我能够分享的,仅仅是一些我自以为的智慧,一些我所体悟到的,对我有启发的东西。我不是一条路,只是一盏灯,灯不能让你走的更顺利,只能让你看见方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