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小白请退下,这是一本厨神的内功秘籍

厨房小白请退下,这是一本厨神的内功秘籍_第1张图片

1、

我喜欢吃,在吃上几乎百无禁忌,按照汪曾祺的说法“有腿的不吃桌子,没腿的不吃苍蝇”。我觉得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的味道,味道是客观的,好吃不好吃只是不同人的不同观点而已。所以我最喜欢收起自己对味道的偏见,尽可能的去尝试自己没吃过的东西。

我也喜欢做饭,我觉得做饭是一个特别让人放松的过程。你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的专注于手头的那一点食材的变化,你会觉得从里到外的宁静。

我至今仍记得我人生中最糟糕一个晚上,我整个人瘫在床上一动不动,内心满是绝望。然后,某个瞬间,我爬起来,开始做酸菜馅的包子。从头开始,一道道的工序去做——先揉面、发面;然后现用五花肉㸆肉滋了,在满屋子油脂的香气中,一刀刀的细细的切酸菜……四个小时之后我吃上了酸香浓郁的大包子,整个人也放松下来,觉得生活只要还能吃就真的是幸福的。然后我一步步走出了那个坑。

当然,我做饭也必须好吃。很多人觉得做饭难,我就会觉得那是他不愿意去做,你要真想去做,其实特别简单。就是不同食材的组合,不同方式加热弄熟了而已嘛。我的朋友圈大半是晒我做的饭,弄得一堆人让我开个私房菜馆。

2、

看了《厨艺的常识》之后,我突然有了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我在做饭方面应该有一点天赋的,很多事情就自然的去做了,也没想过背后的原因,也不理解做饭不好吃的人为什么会把饭做的不好吃。现在我知道了,原来是有的人真的不懂这些做饭好吃的基本道理。

《厨艺的常识》,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书,它不是普通的菜谱,虽然它里边也有一些很精彩的菜谱,可是这都是为了让你理解那些道理而存在的,就像是课后作业一样;它主要是讲那些烹饪的基本道理,而那些道理,并没有专业到似乎只有厨师学校才能教会,都是基本的常识。只不过你并没有去想过食物能做的好吃的背后的原因,而当你跟着书想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你会幡然醒悟,原来这道菜需要这么做才好吃是因为这个啊!

《厨艺的常识》,作者迈克尔·鲁尔曼,畅销美食作家,曾就读于美国厨艺学院。勤于笔耕又精于烹饪,堪称是有厨师灵魂的作家。这本书虽然是本教厨艺的书,可是字里行间你都可以感受的到作者对食物的热爱、对料理的享受,语言有趣而有美感,有点蔡澜写食物的感觉。只不过蔡澜更偏重于食物的故事,而鲁尔曼更专业、注重食物的本质。

虽然这是本关于西餐料理的书,可是大道至简,道理是相通的,同样也适用于中餐。看了当中的某些真理之后,我脑袋里智慧的小火花啪啪啪的闪烁,很多以前做饭的片段都瞬间涌现出来,突然明白了自己做的好吃的那些菜是为什么,不好吃的又有哪些可以改进。

这个不是某个具体的菜谱教给你的某个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而是关于烹饪的某种底层认知。有了这个底层认知的基础,你会以此为基础变幻出无穷的招式和想法。就像是打通了做菜的任督二脉一样,无论你用哪套功夫,都会是绝世的高手。

《厨艺的常识》中,鲁尔曼把烹饪总结为一大心法,三大技法:

一大心法——思考;

三大技法——味道、食材和方法。

3、

一大心法——思考。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思考。

在一本厨艺书中出现思考这样的词似乎很跳戏,可是我觉得正如鲁尔曼在书中说的那样“厨房中的思考被低估了”。思考是做好任何事情的一个基本前提,做一道好吃的菜不是说你照着菜谱一步不落、一点方子不改就可以完成的。

鲁尔曼说“烹饪是无数细微的连串行动,结果根据无数的变量而来”,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做蛋糕的姑娘说过:一个蛋糕,她用同样的方子、同样的食材、同样的步骤,做出来味道都是不一样的。一个蛋糕做了几十遍之后,她终于可以感受到在过程中那些细微的变化对味道的影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在厨房里到底要思考什么呢?

以前看大长今,韩尚宫训练小长今,让她每天找十种野菜,并把它们做成菜肴。小长今就满地里找野菜,放到嘴里尝一下,然后开始想,最后做出美味的菜肴。后来长今被贬之后,很多宫女都去找韩尚宫来训练自己,结果她们都完不成这个任务,觉得没学过、太难了。韩尚宫就说:长今小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她有画出食物味道的才能。

当时我还以为是翻译的不精准的问题,后来随着自己做饭越来越多,我才觉得这句话简直是太传神了。画出食物的味道,就是鲁尔曼说的思考。

在做一道菜之前,你要想象一下你想做的菜最终你想要什么样的状态、如何操作中间的过程达到这种状态?做一道肉,肉是什么状态?老的?嫩的?油在什么状态下才能入锅?为什么要这样做?下锅之后会发生什么?这样对吗?不对的话怎么解决?你想让肉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怎么做到这样的状态?

这些都是你要思考的东西,要做到可以这样的思考,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是组织和准备。把做饭需流程想好,要用的准备好,放在顺手的位置上,确保不要被做饭环境的杂乱扰乱你的思路。这对于新手来说尤其重要。为什么很多新手做饭总是手忙脚乱?就是因为没有从头到尾的想清楚、没把东西准备好,只是盯着菜谱一步步的照做,哪一步没准备到位的时候,就会在热油猛火的冲击下脑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干嘛了。

4、

三大技法之——味道。

五大母味:酸甜苦辣咸。世界上的美味那么多,却都逃不出这五种味道的变化。

鲁尔曼挑了最基础的酸甜咸三味来说。这三味每个味道自己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层次,各个不同味道之间的融合又有各种组合和变化。

我们先说咸。

咸,也就是盐。

我们小的时候都听过国王和三个女儿的故事。国王问三个女儿怎么爱他。大女儿说:我爱你像爱珠宝一样;二女儿说我爱你像爱华服一样;小女儿说:我爱你像爱盐一样。国王听了大怒,觉得自己怎么能和便宜又普通的盐一样!所以把小女儿赶出了王宫。

后来国王遇难,逃出王宫,逃到一个小酒馆,正是小女儿所在的小酒馆。小女儿让人给国王上了一道无盐的汤,国王才真正明白盐的价值。

所以,学会用盐是下厨最重要的事情。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用盐方法,同一道菜不同的用盐时间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做炖菜就需要早一点放盐,才能让盐早一点渗透到食物中随着时间产生变化;用盐腌肉、腌鱼、腌蔬菜都有不同的讲究;更不用说盐水、酱汁、咸味食材中盐的作用了;对了,你也可以尝试在甜点中加点盐看看是什么效果。

酸,是对所有酸性食物的统称。

各种醋、包括柠檬汁在内的各种果汁、腌渍发酵的酸东西(酸黄瓜、酸奶)等等。

对于酸,鲁尔曼用了一个词“亮”,这真是一个传神的形容。很多口感混沌不清的食物加了一点酸之后,整体味道就会提亮很多,更清晰、干净、爽口。

很多食物中,只需要一点点酸就可以让这个食物有灵魂,这样的点睛之笔不需要太多,不需要在食物中尝到明显的酸味,只需要那一点点雨后阳光般的一缕酸。想想看,牛肉汉堡如果没有了酸黄瓜会怎么样?如果全是酸黄瓜又会怎么样?

当然,酸本身就是让人特殊喜爱的味道。哪个小姑娘不爱吃杏肉、酸角、话梅那明快的酸,像自己的青春一样;酸豆角炒肉末又是多么的销魂,拌米饭我能吃两碗。

如何用得好酸呢?鲁尔曼告诉我们说:最重要的酸是柠檬汁,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醋,红葡萄酒醋、白葡萄淘酒醋、苹果酒醋、苹果酒醋……尽你可能买质量最好的醋,真的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然后在你尝你的食物的时候,如果你在想什么味道可以让它更好吃的时候,都不妨想想看,是不是可以加一点酸的东西。

甜,也就是各种糖类。

白糖、红糖、蜂蜜,每种都有自己的风味。然后每一种都可以变化多端,不单单是给予食物迷人的甜味,而是可以发挥出各种功能。

它加热会变成小瀑布一样的糖浆,冷却后会变得坚硬或酥脆,冷冻后却会变软,要不然你以为冰激凌为什么会那么软呢?加热到一定程度褐变后就会焦糖化,散发出迷人的带一点咸味的坚果香气,所以你的焦糖玛奇朵才那么让人爱。

而且它会影响食物的形态,由于它的亲水性,它会让饼干酥脆,也会让面团起酥,还会逼出水果中的水分,让它们更美妙——想想西红柿拌白糖最后的那一口汤吧。

5、

三大技法之——食材

鲁尔曼总结了西餐料理中最常见的9种食材:水、洋葱、蛋、黄油、面团、面糊、酱汁、油醋汁、汤。

我只拿蛋这最普通的一种来说,你就会理解烹饪背后的真理有多重要。为什么大厨比你厉害那么多,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那些真理。

鲁尔曼对蛋满怀敬意,是的,他是用了敬意这样一个具有高度的词来形容蛋——“没有食材能够像蛋一样,虽然渺小地到处都是,却让厨师满怀敬意。蛋是完美的食物,便宜的外表下内里尽是营养和精致美味,准备起来方便简单,实际上却在厨房里有着无以伦比的地位。蛋这美丽的物体颇值得玩味。坚硬却细致的壳护着一个生命,椭圆曲线是生命和多产的象征。蛋,无比神圣。”

蛋,它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蛋白质在高温下会流失水分,分子会紧紧的锁在一起,变得又硬又干,所以食堂里的大妈煮出来的鸡蛋总是蛋白像塑料一样坚硬,蛋黄干巴到噎人;而如果温度缓慢改变,分子不会卷在一起,而是有余富的勾在一起,间隙中仍有大量水分,所以温泉蛋才那么柔嫩多汁又香甜,因为它全程是在60几度的恒定温度中一点点让蛋白凝固的啊。

蛋的蛋白还有很重要一个属性,就是他形成乳沫的能力,也就是可以被打发。什么叫打发?就是让它中间全部的空隙中都充满了空气,这对口感很重要。同样的面粉加鸡蛋,充满了空气就是柔软的蛋糕,要不然就是饼干了。比如舒芙蕾,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空气感,它的名字来自法文的souffle,就是呼吸的气息的意思。

6、

三大技法之——方法

想把食物做熟、做成不同的风味有很多种烹调方法,鲁尔曼介绍了七种:煎炒、烤、炖烧、水波煮、烧烤、油炸、冷冻。

我们来说一说最常见的煎炒,也就是我们中餐中的炒。

这个词在法语中是“跳“的意思(sauter),指的是锅里有很多小块食材时主厨会做的动作,也就是我们看起来大厨都会做的那个不明觉厉的颠勺的动作。这不是他们在耍帅,而是因为这是翻动整锅食材最方便有效的方法。

因为煎炒两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快速和高温。

保持高温很重要,你在下锅的时候要考虑:下锅的食材是怎样的?锅的大小如何?你的食材是直接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吗?是湿的还是干的?

下锅的食材要是柔嫩而小块的,高温不会有软化的效果,所以柔嫩是保持口感,小块会保证在短时间内就会熟。

锅需要是斜边缘的锅,不但方便厨师翻炒,更可以让热气循环,带走温度较低的水汽。

食材直接从冰箱拿出来的话,最好先回温一下,让它有一点热度,受热的时候才会均匀。

如果要炒的食材是湿的,请擦干它,因为水气会立马降低锅中的油,无法保持持续的高温。

那么什么样的油才是高温呢?不要等着它冒烟,观察它,直到它产生流动的波纹就是最合适的高温了。

这就是《厨艺的常识》,他把那些你无意识去做的一些事情背后的真理解释清楚,让你明明白白的把饭做的好吃,这才是真正的厨神内功秘籍。

你可能感兴趣的:(厨房小白请退下,这是一本厨神的内功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