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怪的关系グッ!(๑•̀ㅂ•́)و✧

有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之间,到底还有多大差距?最近我看到了陈经先生的一篇文章,很有意思。

骑怪的关系グッ!(๑•̀ㅂ•́)و✧_第1张图片
(∂ω∂)

有多大差距呢,这还用说吗?最简单的了解渠道就是GDP啊。2017年GDP排行榜上,美国是19万亿美元,排第一,中国是13万亿美元,排在第二位,排第三的日本仅4.3万亿美元。你算算看,这老二把老三已经落得很远了。全世界,只有中国和美国是同一个量级的,但是差距也不小。19万亿和13万亿。

那怎么解读这个数字呢?比较悲观的看法是这样的。

第一,这个距离其实很大。你看,前些年中国经济增长每年接近10%,所以大家预测,2020年,中国就要赶上美国了。但是,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降到6%-7%,那什么时候赶上美国就成问题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会不会一直下降呢?

第二,中国人口多得多啊。总量赶上有什么用,如果一算人均,画风马上就变了,中国差得太远太远。

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七分之一。而且,我们还要考虑一个因素,就是中国人太勤奋,参与劳动的人口比例高于美国,个人劳动时长也长于美国,所以,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十二分之一。

如果再看细节,具体到教育、消费及医疗等领域,中国人均数据那是被美国全面碾压。人均教育投入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人均消费支出,只有美国的十四分之一。人均医疗支出,这个就更夸张了,中国只有美国的二十二之一。

你看,中美差距,总量上是同一个数量级,但是一旦人均,就差出一个数量级了。

但是,这是最后的结论吗?陈经先生的那篇文章指出两点,值得我们再深入思考的地方。

第一,GDP这个指标反应了真实情况吗?

我们且不说,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而且那已经是四年前,也就是2014年的事了。就是按照GDP本身计算,也有很多存疑的地方。

比如,美国有很多并不增加财富,甚至是增加国家负债的经济活动被统计进了GDP,像增发国债这种事就被计入了GDP。

而中国正相反,中国有大量的经济活动被GDP统计忽略了。

比如,2016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是51.6%,在世界各国中明显偏低。那是中国服务业不发达吗?有这个原因,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指出,这里面也有个很重要的技术性原因,就是中国对服务业的统计比较粗放。

很多小规模的服务业,像小饭馆这样的生意,很多是统计不上来的,比如在淘宝上做生意,是不交税的,当然也就统计不进GDP。但是我们都知道,那是个很大的数字。

还有,中国经济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投资。比如造高铁。这些投资本身花多少钱,就计入GDP多少钱,是一次性的。但是这些基础设施,是一年年持续发挥作用的,它们虽然本身升值不多,有时甚至亏损,却能帮助一大片地区实现财富升值。

所以,中国这部分投资GDP的含金量也不一样。

而再反过来看美国,美国GDP当中,有很多是浪费型,甚至是痛苦性的GDP。

什么意思?就是花了那么多钱,但是没有起到那么好的效果,甚至起到了反效果。

来看几个例子

骑怪的关系グッ!(๑•̀ㅂ•́)و✧_第2张图片
美好河山

第一个是用电量。美国人均消费用电量是中国的7.5倍,这个数字好像不符合我们的感受,那美国人用电带来的幸福感是中国人的7.5倍吗?很显然不是。就拿空调消费来说,中国的纬度和美国差不多,所以气温也差不错,但中国的空调渗透率竟能高达60%,和美国近似。

另外,像智能手机、电脑、冰箱、洗衣机,中国的普及率也不比美国差。

那人均用电量的差距这么大是为啥?这里面很大的原因是浪费,美国人随手不关灯,不关空调。再比如,美国人洗完衣服后一般用烘干机烘干,而中国人一般会选择自然晾干。美国有8800万台烘干机,每台烘干机年用电量为1079度,光烘干机的总用电量就超过三峡水电站全年的发电量。

我用过烘干机,说实话,那只是一个消费偏好,并没有明显的消费感受的升级。

再看人均医疗支出,美国是中国的22.4倍。看上去中国医疗投入很少,但实际上,美国医疗在国际上是出了名的价格高、代价大,成效并不好。美国人均寿命78岁,中国人均寿命76岁,你看,并不高多少,在发达国家中也是属于较差的。

再举个例子,美国律师费创造的GDP高达1万亿美元,占到了GDP总量的6%左右。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中国律师业收入仅为4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例只是美国的百分之一。那你怎么看这个差距?

中国社会的法治水平当然还有很大增长空间,这四百亿人民币当然是少的,但是,美国律师成本这么高就是好事吗?当然也不是。

中国人均的消费水平,在国际排名上很落后。但是如果看细节,你会发现,有些领域,中国人均消费水平其实也不低。就拿衣食住行的行来说。汽车,中国大陆每一万人买车203辆。全世界第35名,是中国台湾的2倍,当然美国比中国要高,是中国的2.5倍,但是距离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吃肉,中国人均消费59公斤,是世界人均的两倍,美国也是中国人均的两倍。你看,距离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至于蔬菜,中国人均都已经是世界第一。所以你看,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其实也不低。

当然,你要是从上面这些事实就得出结论,说中国马上就要逼近美国的发展水平了,这也不是事实。必须承认,在金融市场、在大学教育、在科技实力、在全球的影响力各个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还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

那有人会说了,你今天说得有点颠三倒四啊。到底你是想说中美之间,是差距很大,还是不大呢?

嗯,这恰恰是今天我想说的。

人总是有一种倾向,对于任何问题,总想要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为啥?节省大脑的带宽和耗能啊。人的大脑的进化动力,不是为了求取真理,而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当然就是越快越省力地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越好。

比如,在网上,关于中美差距这个问题,最吸引关注的文章无外乎是两类结论,第一,中国不行,照美国差远了。第二,中国可牛了,美国不行。这两种结论都会契合一部分人的情感需求,他们都会拿着结论心满意足地走了。这样的文章才能拿到最大的流量。

而像陈经的这种文章,分析中美差距,落实到各种细节,得出不同方向的思考结论,反而会显得模棱两可,没有力度。

但是,对你我这样的人来说,这样的文章,才是更有启发的文章。为啥?因为我并不着急要得到结论,我们更感兴趣的是,看到被一个简单结论遮蔽掉的看问题的新角度。在我们理解真实世界的道路上,有很多像GDP这样的概念,不仅要用好它,更重要的是,有能力绕过它,也许,这才是独立思考的正确姿势。

参考文献:陈经,《中美经济差距到底有多大?大国博弈不只在沙场》,原载于瞭望智库,2018年1月1日发布。

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今天的想法。

骑怪的关系グッ!(๑•̀ㅂ•́)و✧_第3张图片
(*•̀ᴗ•́*)و ̑̑


划重点

美国有很多并不增加财富的经济活动被统计进了GDP,像增发国债和律师费等等。中国正相反,有大量的经济活动被GDP统计忽略了,比如小饭馆和淘宝小商家。所以,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必须进行细节分析,不能只看总体数据。

骑怪的关系グッ!(๑•̀ㅂ•́)و✧_第4张图片
d(ŐдŐ๑)

春节快快到了!

《超级合作者》这本书,他的作者是美国的进化动力学专家诺瓦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合作,包括人类为什么要合作?合作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等等。但是,从这本书里,王烁老师却读出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报复,就是那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

为什么要单挑报复这个话题来讲呢?因为报复这个事,其实挺奇怪的。

我们都知道,人类进化到今天,所有的情感,其实都是一套有利于个体生存行为的快捷方式。啥叫快捷方式,就像你用电脑一样,按一个按钮就可以起到按很多个按钮的作用。所谓情感,也一样啊,就是让你都不用动脑子,它就可以凭本能启动一大串有利于生存的行动。

比如我们爱吃甜食,看到甜食会高兴,那是因为甜食的热量高,能帮我们补充能量。再比如恐惧,看到老虎,转身就跑,是为了躲避危险。

但是,在人类所有情感中,报复是个例外。举个简单的例子,别人打了你一顿,你第一反应肯定是我要报仇,哪怕是冒着再挨一顿揍的风险,这一拳我也要打回去。但是你算算账,这么做对于个体生存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何必呢?

但奇怪的地方就在这,报复虽然非常不划算,但作为一种情感,它不仅没有被进化淘汰掉,居然还在人类社会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假如往前追溯,你会发现,人类几乎所有的法律,它最初的形态,其实都是报复。

对此,学术界还有一个专门的词,叫做同态复仇,也就是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这是人类最底层的规则。

但是,当我们把焦点放在每个人的身上时,却又会发现,报复对个体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你除了一时痛快,什么都得不到,而且还很可能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非常不划算。

那么,在漫长的进化路上,人类为什么还一直保留着这种情感呢?

关于这个疑问,王烁老师在他的《30天认知训练营》里,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解释。

他说,报复,其实是进化给整个人类埋下的随机算法。

首先,它是随机的,也就是说,虽然每个人都可能会产生报复的念头,但最终,只有随机的一小部分人会付诸行动。

其次,它是针对整个人类的,虽然对某一个人没啥帮助,但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看,它一定是有益的。

要想弄明白报复发生作用的机理到底是什么,我们得先理解,合作的必要性。

要知道,人类社会今天的繁荣,全都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假如有谁让这种合作崩溃,那他就是对全人类最大的犯罪。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合作就跟打仗一样,非常困难。因为合作有一个对立面,就是作弊。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四个兄弟,一起创业,都没有钱,但是因为一起出力,所以股份是平分的。但是,很快就有人发现,少出点力没关系啊,反正股份已经定下来了,所以就偷懒。那你偷懒,别人也偷懒,很快这场创业就会失败。你看,一个事业从很有希望到无药可救,只需要三轮。

第一轮,大家承诺合作。第二轮,有人作弊,而且不用承担任何后果。第三轮,其他的人跟着一起作弊,导致整个游戏结束。

所以,为了避免游戏结束,我们就需要在合作和作弊之外,引入第三种玩法,那就是报复。谁作弊,我们就跟他没完,宁可把自己搭上,也要让这个作弊的人尝到苦头。

说白了,报复的本质就是,宁可自己付出代价,也要让作弊的人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么一来,虽然报复和被报复的人,都会有所损失,但是,其他人都会得到震慑,作弊的行为就会有所收敛,整个群体的合作,还能维持下来。

所以,报复这个行为,由谁去做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让整个合作变得有可能持续。这就是为什么说,报复是进化埋给人类的随机算法,它对个人的确没啥好处,但是只要这个社会还有人随机的去报复作弊的人,整个社会的大合作就可以持续。

借用王烁老师的话说,报复,就等于是一部分人自费做公益。

说到这,我们就能理解,其实报复和人类其它的情感,不在一个层面上。其他情感都是有利于个体生存的。但是报复,虽然是由个人来承担代价,而且是不划算的代价,但是获得好处的是整个群体。

明白了报复的这个原理,我们再来反思我们现代人的行动方式。

假如再遇到有人在微博上骂了你,或者在公交车上推了你一把,又或者其它更过分的行为,你在心中,应该升起三个念头。

第一个念头,我被欺负了,所以我想报复,这很正常。就像刚才说的,这是整个人类的随机算法。你临时承担了而已。

第二个念头,不是放任自己真去报复。为啥?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远古时期啊。现代社会为了维护协作已经发明了很多方法,比如法律。所以,你情感里的、基因里的那套快捷方式,版本已经过时了,不仅对你没用,对整个人类社会也没啥用。它是一个被废弃的工具。所以你不该报复。虽然在情感上接受这一点有点难。

那怎么接受呢?

第三个念头就应该生起来了。你发现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越是成功的人,就越不会选择用报复性策略来实现正义,为啥?用古人的话来说,叫“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叫“有钱人不打架,因为成本太高”。用王烁老师这篇原文标题的话来说,叫“赢家不报复”。

如果你是一个对自己的未来有期待的人,如果你是一个足够理性的人,你就应该继续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去报复。

骑怪的关系グッ!(๑•̀ㅂ•́)و✧_第5张图片
ヾ ^_^

做事情时,选对时机很重要。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贝小戎在一篇文章里,介绍了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尼尔·平克对于选择时机的看法。平克曾经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演讲稿撰写人,著有《驱动力》《全新思维》等书。

平克认为,把握时机是一门科学,可以从新兴的跨学科研究中寻找有用的指导。比如,我们每天刚醒来的时候,头脑最敏锐,所以早上最适合考试或者解答逻辑性问题。但对于需要创新和创造力的工作,最好放在晚些时候,这时大脑受到的控制比较少,更容易产生洞见,或者是灵光一现。

此外,平克还分析了开始和结尾这两个节点的意义。他认为,一周、一个学期或者一年的开始比较重要,人们会觉得这是重新开始的机会。结尾同样很重要,快到结束的时候,人们会比较有干劲。在最后期限快到的时候,人们会全力冲刺。结尾不仅能调动积极性,还能对我们的记忆进行编码,比如最后的印象是最持久的印象;也可以提升我们的记忆,比如吃东西时,我们会享受最后一口,并觉得味道更强烈。

平克还建议人们,不要只是活在当下,而是要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融为一体。研究表明,怀旧能增加人生的意义;而当我们认同未来的自己时,能制定出更好的计划。

骑怪的关系グッ!(๑•̀ㅂ•́)و✧_第6张图片
グッ!(๑•̀ㅂ•́)و✧

你可能感兴趣的:(骑怪的关系グッ!(๑•̀ㅂ•́)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