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联大结局了,可是很多人只知道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黑寡妇、绿巨人、蜘蛛侠、奇异博士、惊奇队长等超级英雄,却不知道他们到底咋来的。
为了让大家更体面的发朋友圈,于是有了这篇。
诞生
故事还得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说起,那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
面对这场危机,百姓的每一天都成了悲剧,而且还免费续杯(悲)。
兴许是上帝大发慈悲(怎么这么多悲),就在大家“感时花溅泪”的时候,天空飞来一个超级帅哥拯救大家的不开心。
他热心肠、乐于助人,捡到硬币会交给警察叔叔。所以一下子火的不可收拾,成了美国人民的精神寄托。
没错,它就是红裤衩超人。
英雄的炙手可热开启了美漫时代,于是大家纷纷下海,成立漫画公司,招募优秀画师,批量生产英雄。
于是,不想大战抢劫犯的老百姓,捧红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蝙蝠侠。不想亲身二战又埋怨征服不给力的老百姓,捧红了手撕德国鬼子的美国队长。
看明白了吗,和现代云吸猫、云撸狗的套路是一样的。发现市场需求,然后抓住热点死里干,快速生产内容,个性化推荐。
然而一个产品总要经历完整的“起步、成长、成熟、衰退”周期,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大兵一回来,漫画里的虚拟大兵就瞬间失宠了。
更有甚者,敲锣打鼓宣传漫画血腥暴力不适合小孩子看,并成功掀起了一场抵制漫画的活动。
一个衰退期的产品如何拯救呢?学过NPDP产品组合管理的小伙伴都知道,一个不错的办法就是 —— 组CP。
同框
于是,超人和蝙蝠侠同框了。俩人一见面就打,没办法,谁让观众好这口呢。
再往后就是我们熟知的:正义联盟、神奇四侠(想啥呢,不是东北F4:赵四、刘能...... 而是:神奇先生、石头人、霹雳火、隐形女侠)。
偶像天团的大火也依然逃脱不了时代背景。当时苏联大老铁让加加林在太空溜达了一圈,使得全世界的观众开始放眼太空畅想宇宙。
而神奇四侠的故事就是四个愤青跑到太空打扑克,不小心被宇宙射线照出超能力的故事。
蹭事件、挤热点,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真香!
于是,网红英雄们的产品经理——斯坦李,开启了流水线英雄的生产模式:
- 产品头脑风暴
提大纲、写故事。 - 产品思维导图
画师丰富细节,产出漫画初稿。 - 产品线框图
编剧拿着初稿加台词,定终稿。 - UI效果图
进行后期的上色,出版,英雄上线。
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这是中观产品经理的典型打法。
什么是中观?就是套路。
用户画像、痛点痒点爽点、业务流程图、用户体验地图、系统服务蓝图。套路就像武功招数一样,是前人总结的有效经验。
单靠套路是成不了高手的,但是可以快速出活。
于是,绿巨人、钢铁侠、蜘蛛侠、X战警悉数快速登场。
而这其中又以蜘蛛侠最为出名。结合下时代背景你就知道——美国没有计划生育,二战后的美国大兵回家后可劲儿生娃,等他们的孩子成长到青春年少懵懂叛逆的时候,正需要一位少年超级英雄带盐。
看到了没,又一次产品营销案例。在上升的经济体当中,就是只猪(蛛)也能放飞。
所以你去看一个产品一个人的时候,单点的参考价值能有多大呢?
牛逼的个体永远在顺势而为!
电影与衰落
再到后来,流水线上的英雄们又经历了市场大低迷,真是月有阴晴圆缺。
于是这些英雄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平台势能,用以提升整体用户价值。
故事总有相似性,就像当年李小龙发扬中华功夫一样,英雄们同样瞄准了电影这块市场。
之后就是大家熟悉的事情了,从钢铁侠的钢铁十年到了今天的复联终局之战。
那么,英雄们的未来会何去何从呢?
历史学才是最好的未来学,若要向明天看的更远,必先对昨天看的更深。
上面我带大家回顾了英雄极简史,不同的英雄各有各的技能,而底层逻辑却极其相似。
他们的火爆无一不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虽然故事拼凑、情节单一,但那时的民众愿意相信、需要相信,所以成了他们的人生符号与精神象征,不得不说这真是那个时代的集体自嗨。
然而流水线上英雄的天花板总是很低的。其实不只是漫威,比如日本著名的龙珠同样如此。
一个角色以个人英雄的路线发展下去的时候,英雄的能力总有达到人们想象力边缘的一天。当惊奇队长能穿越宇宙所向披靡了,当孙悟空能单挑十几个宇宙中的每个英雄战无不胜了,接下来干什么呢?捏造新的反派去挑战吗?观众会审美疲劳的啊!编导就进行不下去了,面对的就不得不是一个故事的终结。
时过境迁,个人英雄的征战道路在如今很可能就是条死路。
未来
顺时者昌,逆时者亡。要么跟上时代,要么打入冷宫。
漫威的英雄们面对的就是如此的困境,而且他们正在被刚刚崛起的东方英雄步步紧逼,未来谁更受宠呢?
你是谁?
你看终局之战的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大本营,个个硬汉光环加成,但也许是成功的蜜汁泡多了,他们不太能适应失败,一次灭霸带来的挫折就能让一个个垂头丧气好几年。天之骄子雷神的啤酒肚都起来了......
英雄们应该塑造的是身似琉璃而心如玄铁,而他们恰恰搞反了,这样的英雄是没有灵魂的。
什么是灵魂?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说的是这个吗?
这些都是没灵魂的人玩的文字游戏,给自己找找台面和场子而已。
“杀人之前先断他的社会关系,要让他死了也没人在乎。”
——《死人经》
一个人活在世上,让更多人的物质或精神变好,他就更有灵魂。
一个人消失,会有更多人的物质或精神受到损失,他就更不是轻于鸿毛。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在东方的英雄主义里,你更能看到小人物的灵魂。《警察故事》、《功夫》、《少林足球》、《喜剧之王》、《战狼》、《流浪地球》...... 挫败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只有一次次打倒之后的一次次爬起来。
从百姓中生产英雄,在回到百姓中去产生影响。在这种角度上,东方英雄的自身定位更具灵魂价值。
你的观众是谁?
天天喊着为美国人民而战,却从来都没有走入到底层人民生活中去。他们的镜头之下很少刮过平民百姓的风沙,更多的是豪族社会的炫技、耍帅、抛售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群众基础薄弱,不接地气。
而且他们的CP也更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产品组合模式。这种模式先不看受众群体大小,也先不论产品格局高低,只要即时的市场效果——赚钱就行。
反观东方英雄的观众定位:
- 《战狼》:跨种族的英雄。
- 《流浪地球》:人类的英雄。
高下立见。
你如何与观众建立联系?
漫威:视觉效果、三弟视觉效果、四弟视觉效果......
漫威不注重故事情节的打磨,他们的故事理解起来费劲又支离破碎。
因为他们是从官方的漫画段子里盗猎出另一套自洽的文本然后自下而上拼成一个故事,这就需要观众努力解构碎片的记忆和经验并脑补快感。
做不到这一点的,就只剩下单纯的视觉刺激,所以很多人从影院出来之后的感叹是:“没太懂,只记得里面打的很爽!”。
所以你就能看到各路英雄虽都聚集在一个镜头之下,但人物关系的转变总是很唐突、情节过渡总是很生硬,那不过是剧情需要而硬生生地拼凑在一起而已。
你也能看到他们实际上都是在各演各的、各打各的、各自争取着各自的角色价值。两军对垒的时候也很少讲究什么组织配合,那更像是打群架,一拥而上就成了一锅粥。
而东方的故事更像是一个是自上而下的产品组合模式。
先有宏大的故事背景,然后设立冲突焦点和人物角色,最后用故事贯穿首尾。
这样的人物更立体、故事更经得起推敲并耐人寻味。
而且英雄从来也都不是孤立的。主角英雄从来都是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中寻找和确立自己的价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然后以某条故事为导火主线,在与配角英雄的配合中实现个人价值、帮助配角实现价值并带给观众价值。
在满足了最初始的视觉消费之后,人们必然开始关注故事自身的自洽与合理性,所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硬科幻近年崛起了。
复联的终局之战是时代必然,英雄的退出也并不丢人,慢走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