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日,梵净山在世界遗产大会上由发还待议转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场。
七月的巴林首都麦纳麦,骄阳似火,热血沸腾。
当地时间7月2日11时36分(北京时间7月2日16时36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第42届大会主席哈雅女士敲响了神圣的木槌,通过了将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决议修正案,全场一片欢呼,掌声不断,五星红旗在会场内飘扬,梵净山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贵州省第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
至此,贵州成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而中国也因此成为全球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贵州师范大学梵净山申遗专家组熊康宁教授、肖时珍副教授和盈斌副教授出席42届世界遗产大会。
积极应对发还待议 专家团队应时而起
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重要支撑点是其突出普遍价值(OUV)得到世界自然遗产技术咨询机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公认,而将其突出普遍价值逐步挖掘凝练出来的是以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熊康宁教授为组长、陈浒教授和容丽教授为副组长、肖时珍副教授为秘书长的专家团队所开展的梵净山申遗科技支撑工作。
申遗工作开展以来,专家团队通过执行贵州省科技计划重点课题和铜仁市申遗项目,编制了一系列科技支撑材料及技术沟通工作,源源不断地为IUCN提供评估依据,直至最后将梵净山的价值提升至保护地金字塔的顶端,为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后盾。
尤其是在今年5月4日收到的IUCN技术评估报告中,IUCN关于梵净山申报世界遗产的建议为发还待议,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遗产申报项目四档结论“准予列入”“发还待议”“重新申报”“不予列入”中的第二档,也就是说今年将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尚未达到条件,缔约国还需要补充有关信息后重新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申请,最快也是明年接受审议。
这个结果对梵净山非常不利,因为按照世界遗产中心最新规定,每个缔约国每年仅能提交审议一项世界遗产提名项目。中国已经提交世界遗产中心拟明年接受审议的项目还有良褚遗址和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几乎不可能审议梵净山,今后中国每年也都会有新的遗产审议项目,因此,梵净山何时能够接受审议并取得成功变得遥遥无期,前景很不乐观。
当时离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开幕仅仅两月,时间万分紧急。正是在这关键时刻,申遗背后的科技支撑工作再次发挥了重大作用。
肖时珍针对IUCN报告疑问进行汇报交流。
分析原因找准对策 抓紧攻克关键环节
收到IUCN关于梵净山技术评估报告的第一时间,以熊康宁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立即认真解读该报告、多次开会沟通,分析其中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难点发现:第一、该报告充分认可了梵净山满足世界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这是非常重要的,满足了OUV三个条件的第一项:满足至少一条世界遗产标准,这是对前期科技支撑工作的肯定,也为后期争取列入起到重要作用;第二、该报告认为梵净山满足完整性要求,这也非常重要,满足了OUV三个条件的第二项:满足完整性要求;第三,IUCN认为梵净山不能完全满足保护管理的要求,建议将梵净山发还待议处理。
专家组研究发现,IUCN建议将梵净山发还待议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要求缔约国阐明在提名地内居民的移民搬迁过程和所采取的措施,确保搬迁过程完全自愿,并与《公约》中的政策、相关国际准则相一致,包括自愿、提前知情同意(FPIC)、有效协商、公平补偿、能获得社会福利和技能培训、传统文化保留权等;二是要求缔约国阐明若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所采取的控制游客增加的相关措施,在修订后的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中要有足够的条款,确保遗产地内不允许扩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游客人数;第三,要求缔约国阐述是否有任何开发提名地西部交通的规划,在决定执行相关规划之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当然,IUCN也关注梵净山提名地的协同管理问题、野生动物驯养问题、大鲵保护管理问题以及与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的边界关系问题等。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贵州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协调,明确由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铜仁市人民政府组成工作组,组织贵州师范大学专家组积极开展相关科技支撑工作。
2018年5月7日,专家组熊康宁教授、盈斌副教授赶赴北京与国家相关部委和咨询专家对接应对事宜,提出:第一、重点针对IUCN将梵净山发还待议的三条理由及时开展研究和回应工作;第二、根据《世界遗产操作指南》第159条规定,及时与IUCN专家沟通交流;第三、起草梵净山决议修正案,争取世界遗产委员会二十一委员国的支持。国家林草局当场采纳了专家组建议,请铜仁市组织安排专家组开展与IUCN的对接工作。北京会议结束后,贵州专家组立马组织团队,由盈斌副教授带队赶赴梵净山,针对IUCN专家提出的移民搬迁问题再次进行实地访谈,收集村民自愿搬迁的第一手佐证材料。
2018年5月17日,贵州专家组与贵州省申遗办再次赴全委会,与相关领导对接梵净山的下一步方案事宜。
受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铜仁市人民政府委托,2018年5月30日,专家组肖时珍副教授、盈斌副教授赶赴法国巴黎世界遗产中心拜访亚太部主任景峰,汇报沟通相关情况及中方工作进展与诉求,得到景峰主任的大力支持。
紧接着,5月31日,肖时珍和盈斌赴瑞士格朗IUCN总部与IUCN世界遗产部高级咨询专家皮特·沙帝(Peter Shadie)及克里斯提娜(Christelle Perruchoud)专家进行了沟通交流,IUCN中国项目部官员朱春全博士在北京全程参与视频交流。
肖时珍针对IUCN将梵净山发还待议的三点原因,与IUCN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澄清:针对第一个问题指出,提名地内的搬迁工作并非因为申遗而开展,而是中国精准扶贫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以改善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贫困地区、地质灾害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在搬迁工作执行过程中,政府制订了严格的工作程序来保障搬迁居民的自愿、提前知情同意、有效协商、公平补偿、获得社会福利和技能培训、传统文化保留等公民权利。提名地内的移民搬迁过程是完全自愿的,比如,提名地有5户农户,他们提交了搬迁申请后又撤回申请,政府充分尊重他们的决定,目前,他们仍然居住在原住址。盈斌也就IUCN关切的搬迁问题细节进行解答。针对第二和第三个问题,肖时珍指出,中国已于今年3月完成了国家层面的机构改革和调整,成立了自然资源部,由其下属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执行对保护地的统一管理。此外,中国政府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完成了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所有保护地都划为禁止开发区,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来加强保护管理力度。地方政府层面,提名地所在的贵州省已被列入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将着力建设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梵净山提名地已被划入的禁止开发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区,将不再允许新建缆车等大型旅游基础设施。从提名地层面,铜仁市政府已通过《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启动了梵净山保护管理规划的修编工作,上述条款均写入了梵净山保护管理修编规划。肖时珍和盈斌还就其他的问题也作出回应。
IUCN表示:此次沟通很好、很重要、很有帮助,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关于中国对保护地管理改革及梵净山保护管理的大量更新信息,IUCN非常感谢缔约国如此高效、全面、具有针对性的回应,澄清了原来IUCN对梵净山管理问题的误解。IUCN会尽量就提名地评估问题与缔约国开展对话,如果有必要,缔约国也可以在世界遗产大会期间和IUCN开展进一步沟通交流。IUCN会将与缔约国交流获得的信息带到遗产大会,这些信息对遗产委员会做出最后决定是非常有价值的。
正是此次科技交流沟通,基本解决了技术咨询机构IUCN的疑点,为梵净山今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做了决定性的铺垫。
盈斌就IUCN关切的搬迁问题细节进行解答。
主动沟通达成共识 争取支持一举成功
2018年6月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再次组织了贵州梵净山项目申遗协调会,国家林草局、贵州省住建厅、铜仁市人民政府等领导出席,咨询专家马克平、梵净山专家组肖时珍、盈斌出席会议。
肖时珍汇报了赴巴黎和瑞士沟通交流的成效与工作进展,也提出下一步科技支撑工作建议:第一、不通过“事实性错误”的方式向IUCN提交更新的信息及澄清误解,以免造成与IUCN的直接对立与正面冲突,而是通过IUCN鼓励的进一步与其加强交流沟通的方式来补充相关信息,澄清误解。第二、在世界遗产大会前,重新梳理好补充材料,简明扼要的针对性补充相关信息,并通过非官方渠道将补充材料发送给皮特或克里斯提娜。他们虽然不会从官方渠道受理这些材料,也不会因为这些材料在世界遗产大会前而改变IUCN评估报告建议,但这些材料或会直接影响IUCN在遗产大会上的陈述。第三、在遗产大会期间,审议梵净山项目前,进一步约见IUCN,提交我们更新的信息等材料的纸质版,并做PPT,进一步向IUCN汇报和沟通,争取IUCN的支持。第四、进一步研讨其余可行的国际攻关策略,准备相关说辞,双管齐下,推进梵净山申遗工作。这些建议后面均得到采纳并实施。
2018年6月22日,专家组熊康宁教授、肖时珍副教授和盈斌副教授以及咨询专家中科院植物所马克平研究员赶赴巴林参加第42届遗产大会。会议期间,6月27日,缔约国中国再次与IUCN进行技术对接,肖时珍副教授进行汇报,在5月31日沟通的基础上,通过PPT的形式,图文并茂的逐一补充澄清评估报告中将梵净山发还待议的问题,并提交了最新的纸质版补充材料,得到IUCN专家的高度认可,认为:缔约国中国从技术层面已经完全解答了IUCN关于梵净山的疑惑,IUCN将梵净山发还待议的问题已经解决,虽然IUCN在审议梵净山汇报时不能改变发还待议的建议方案,但如果梵净山能得到具有投票权的二十一委员国的支持,且大会主席反问IUCN的意见的话,IUCN会如实的将中方专家组在格朗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与IUCN沟通交流的情况及提交补充材料的情况告诉大会主席,明确IUCN的意见。这表明,科技支撑的工作已经将梵净山推到了成功列入遗产名录的边缘,只要能得到委员国的支持,梵净山扭转乾坤的成功概率就很大了。
接下来在巴林,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带领大家积极开展与二十一委员国的沟通交流,专家组组长熊康宁、咨询专家马克平、专家组肖时珍和盈斌等从科技支撑的层面,起草了大量的材料,包括:将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决议修正案、与二十一委员国专家开展沟通交流的突显技术层面已经得到IUCN认可的发言稿、委员国为争取梵净山列入遗产名录的说辞、缔约国中国应对委员国可能的质疑的技术说辞、申遗成功后领导致辞等,为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国家林草局开展国际攻关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在审议梵净山项目时,几乎没有针对技术问题质疑梵净山的声音,科技支撑最终强力助推梵净山于当地时间7月2日11时36分由发还待议直接转为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全场一片欢呼、五星红旗分外耀眼、大家相拥一起,不断接受来自不同国家的祝福!(《贵州日报·科技周刊》 本报记者 周静 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