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学神”的养成

揭密“学神”的养成

by Amy,微信公众号:EasySayE

“我很高兴今天你给我这个聊天的时间,你在海口的粉丝肯定不少。”2016年3月12日,我参加了陈思源主讲TEDx海口“国际志愿者”主题的线上分享,由此萌生了想做“国际志愿者”的想法,微信加了他。10月7日,他要在海口做TEDx大会的线下分享,神交半年后,我有幸在大会前一天跟他见面,一领他的“学神”风范。

揭密“学神”的养成_第1张图片

“咱们终于见面了。”好象老友似的,我拍拍他的左臂,其实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电梯里走出来的陈思源跟照片里没什么两样,就是多了份考究。

他身着Burberry经典格子上衣,破洞牛仔裤和船鞋,外加一个大只的Gucci挎包,貌似是CD家的香水味朝我扑面而来;细眼睛、单眼皮,佩戴一副硕大的无镜片黑框镜架;两侧头发清爽利索地贴着头皮,其余头发服贴地左偏分成了小波浪。“是啊。”他的牙齿细密小巧,和有些“功夫熊猫”的脸形成了有趣的反差。原谅我学口腔的,多少有点儿职业病。

揭密“学神”的养成_第2张图片

如果你还不知道陈思源,那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的部分光辉履历。

陈思源,川大学神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本科大四学生

大学三年时间,从四川走向世界

走过5大洲30个国家

曾在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波兰从事国际志愿者

曾在非洲肯尼亚设计青年项目,帮助更多年轻人融入非洲

I

“知道我们要见面,我同事问我准备好问什么没有。”思源心领神会般笑笑,“那我们就从公众号聊起吧。”他问起我的公众号运营情况,我东拉西扯地告诉他,因为刚更新的文章我的粉丝恰好满百人,阅读量通常都不过百。他再问我的公众号写作目的和主题,我回复,主要是为了自我表达,主题涵盖英语、旅行、感悟。

他毫无保留地说起他和朋友们合作的公众号“世野”,开始就定位好了,是为后期要开展的英语项目做铺垫的,事前做了受众调查,针对目标客户群,先是计划好了更新文章的频率、日期和题目,经过讨论,他的一些案例素材被分配进自己需要写的几篇文章里。所有框架都定好了,写作就是两小时内的事,写好了之后,严格按照理论上浏览量会是最高的时间发布,于是就有了第一篇一出手就4000的阅读量。

我不禁叹服于他思维的策略性,不止于此,随后的一整晚时间,我领教了他更多居于大众平均水平以上的优秀特质。

领导力

高中和大学时期,看大家都埋头各自复习,思源说“来,我带你们一起复习”,做了一个复习题的模版,把大家分成几个组,让各个组根据分配到的科目,按模版把知识点用两天时间整理出来,他在晚上汇总后又下发给同学们。他把单打独斗的复习变成了团队协作,自己也从中受益,大学专业课从来没有下过90分。

月考后老师不在班里的时候,为了活跃班里的气氛,他在讲台上组织大家玩游戏,让大家按指令把搜集的东西送上去。“比如我要5本有‘中国历史’四个字的书,全班尖叫着去找了送上来”。

创意

高二时期,他想了个为班级留下毕业纪念的点子,制作班级合唱合辑。经过班主任同意,每周学一首新歌,同学们最终在Ipod里录了13首歌,在高考后分发。

受“爱情公寓”电视剧的启发,买了“时光锦囊”,让同学们为五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把所有的信封存在班主任办公室。

思考力、规划能力

思源意识到,自高考进入大学后,将会面临着空前的自由,可能会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于是,他外出旅行,一路从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走了两个月,遇到人就聊。抱着“我不知道大学能做什么,至少去知道不能做什么”的想法,他在旅途中“采访”了所有遇到的人都有哪些大学里最后悔的事。最终得出两个结论,上大学,“不要烂在寝室里”,怎么“折腾”都没关系。

知道自己在英语上的喜爱和优势,知道在四川大学有交换生项目,一上川大后他就到教务处去搜集前两年关于交换生交换条件的信息,将所需条件列成目标清单,做成行动计划贴在墙上。

刚入学那会儿,一次学姐带他参观新校区,跟他指了指水上报告厅,说如果在校能站上报告厅就很了不起了。“我心里想,真low,我要在那里拿冠军。”之后他有意思地关注水上报告厅的比赛,拿了演讲和辩论不止一个冠军。

因为比赛拿冠军在学校有了名气,觉得靠比赛也就能走这么远了,他决定换个平台。“模拟联合国”社团进入了他的视线,选择模联有四个理由“全英文、政治相关(他喜欢政治)、川大模联有名气、模联有国际名气”,于是他开始找资源进入模联。他找到了身为模联队长的比赛评委,队长建议他去面试。

行动力、努力

“很多人都是敢想不敢做,甚至连想都不敢想,我是一想到就要去做的。”

他用“突破常规”这个主题面试模拟联合国,面试老师很喜欢,把他留下了。即将到来的10月,在南京,有全国的模拟联合国比赛,他想做参赛选手,他想做校队队长。川大模联校队是从川大34个学院的8、9万人中选出12人组建的,这真是万里挑一、优中选优啊;他又是模联里最小的,才大二,其他学生都是大三或以上的学长——论能力、论资历,要想突围谈何容易。

新老校区之间交通需要45分钟,只有他,每天来回两个校区到老师面前改稿,历时一个月,这态度大概感动了老师,说,你好好准备比赛。于是,他对着镜子模仿奥巴马演讲、模仿新闻发言人发言;象考试时需要的一样,练习临场演说。

模联比赛,川大“干掉了”清华、北大,在140个学校的比赛中,陈思源也获得了“最佳代表”奖,基于他付出的高强度艰苦的努力,他对此表示“意料之中”,也如愿以偿被培养做校队队长。他心里很清楚,别人用两年,他用一年当上模联队长,不无理由。

大二下学期,外交部在川大模拟联合国为中澳政府活动选拔学生,陈思源入选。这次转换了一个高端的平台——大使馆,也奠定了他的职业方向,他喜欢政治、国际时务。

主动性强

大三,他做“交换生”的计划实现了,没有选择去过了的美国,和他的三个伙伴一起,而是选择了欧洲。他发现在国外的学习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于是给自己设定了两个目标:一学期修完一年的课程、做一份工作来深入体验当地生活。

揭密“学神”的养成_第3张图片

他想找政策分析实习相关工作,却并没有现成的岗位空缺。通过Google他找到了一些相关工作人员的邮箱,一个个发邮件邀约他们出来坐坐谈谈,希望得到工作机会。大多数邮件石沉大海,但真有一个人应邀,并且告知自己公司刚好有招聘名额的好消息,思源当即把准备好的求职资料向对方展示。最终,陈思源不仅成功得以在“波兰外交政策中心”实习,还竟以满分的成绩用一学期修完了全年的课程。

凭自己的论文他4月可以去参与西雅图国际会议,“可是还有半年呢,我总不能在美国待那么久吧,多不好玩。”他又去找海外实习机会,新德里的项目要招的是比他高一届的学生,他去不了。想去非洲,怎么办?他把这个愿望发在了朋友圈里,他的一个热心听众给他推荐了非洲“中南屋”志愿者项目的老板,咦?地瓜藤关系让他顺理成章地实现了非洲之旅。他说,这就是“马太效应(强者愈强)”。

计划性、多线程处理任务能力

我也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走到这里,我就是去找到自己想做的,把他白纸黑字一条条写下来,“做”的过程就很简单了。

他在包里掏出一本软皮笔记本,“这东西比我的钱包还重要。”这本子里有一年、每一天的规划。

他的字出乎我意料之外地漂亮,简直可以跟字帖的字媲美,在这个手机、电脑几乎代替了纸笔的年代,看这手好字真让人惊喜。习惯养成,哎,有点象古典的“生命之花”。“有几个版块”。习惯养成的子项目里有好多条,而同级的“版块”还有其他不少内容。

呀,我看到了他为TEDx发言写的提纲,我感慨,“好细啊~!”我写文章通常素材都放脑里,一定要找到好状态坐到电脑前才开始写字,必须花上半天一天的才能写好东西,而他是把所有的框架、条目、大致内容都写在了纸上,不难理解他能用两小时写出文章,而我写东西总意味着一个庞大工程了。

他说,我在大学的生活有好几条主线,创业、课题、兴趣都一起进行;我从学校的“计划本”学会了做计划,以前一天要安排语、数、外,现在只不过换成了学习、工作、实践;我可以同时间做很多事情,但每个时间段都会十分专注。他在大学上课永远只坐第一排,为了保证学习的专注。也正是他的努力和专注,他在大学专业排名总在前三,也收获了各种奖学金。

资源整合的能力

思源早在高中的时候总结出了一套自己学英语的方法,通过跟知名培训机构合作、授课,挣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在做国际志愿者项目时,他观察和了解了所有跟项目运营相关的内容,要“复制”成自己的创业项目。以前是单枪匹马,现在可要找合伙人了。他的合作人都按心目中的要求找,不超过五个人。需要用人的时候,自己就会在各种可能的地方根据需要的条件去找可能合适的人,微信朋友圈都不会放过。如今,创业,他成功起步了。

II

是什么塑造了这个“学神”的优秀和成功?

我认为,是教育。优质的教育。

家庭教育

从校内到国际,从崭露头角到锋芒毕露,英语是陈思源的一个跳板,我问他,英语一直是你的优势吗?

他说,二年级起,妈妈就给他找外教学英语口语了,外教采用情景教学,比如学点菜就到德克士,用英文点薯条、汉堡等食物,到室外去学习表达天气很好。最初他是说不出很多东西的,但是很享受这样的学习环境。

到小学、初中后,他的英语口语已经很好了,不但学习毫不费力,成绩向来高分,还很喜欢英语,会混迹各种英语角去练习。高中时他的英语阅读量大涨,开始听VOA、BBC,还把《新概念英语》第2、3册都背完了,把高考的所有英语考题都全做完了。

超前学习节约下来许多时间,他用来学习播音主持,参加学生会等各种社团。当时他就能确定自己将来要读文科,物理、化学科目学不好他也不担心。老师因为他偏科挂科找家长谈话,他妈妈却支持他走自己的路。上了高中不想住校了,妈妈也二话不说给他租房子住。

上大学后,他参加英文演讲、辩论的训练,业余看英文教材、文献、原著,去外国语学院蹭课学英语,还能自己一边走路一边用英语跟自己聊天。在我看来,他对英语的追求基本到达颠狂状态了,但其实他的专业对英语要求并不高。

他说过,妈妈特别重视教育。超前的英语学习使他赢在了起跑线上,他的英语从擅长、喜欢到热爱,我想,跟家长早期创造的学习条件不无关系。

川大为学生提供了欧、美、澳的交换生机会,真是绝好的资源,我也好奇思源是怎么选择了四川大学的。答案是跟父母商量的。原本他想考的是人民大学,考虑到首都的好学校未必能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川大排名全国前十,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争取资源上会更有优势。

思源大学搬出家独立居住也好,出去过间隔年也好,在第三世界国家做志愿者也好,都得到了家长的支持。我相信,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影响了思源的个性塑造。他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生气,我也没有什么特别有压力的时候。

学校教育

对思源的计划性,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他是初二从学校的“计划本”学到的。“出门带上一本(计划)笔记本,一台电脑我就放心了。”从初二到现在,他每年都离不开计划本,在学校培养起来的这个小小的习惯会让他受用终身。

初、高中他读的都是国际学校,假期会有外国的交换生到中国来做交流活动,让他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活圈。学校不以成绩至上,强调综合发展,高中的选课制可以选择艺术、体育这类的课程。

“学校更多的是对你思想上的影响”。学校的国际视野开阔了思源的思维广度,学校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强调和培养为他的全方位发展打下了基础,学校的资源也为他提供了一个个脱颖而出的平台。

思源肯定了教育的功能和重要性。他认为,教育能帮助我们摆脱现在的困境或职业天花板,也能帮助我们形成有体系、系统的思考。

自我教育

“Never too old to learn.”在他口中,不管90来岁去上学的老爷爷;还是工作后选择出国读书,之后辗转非洲、印度、约旦、阿富汗等国家工作的女中年;为了working holiday去学插花、学驾驶、学修车等等,在国外摸爬滚打准备在澳大利亚定居的大龄女青年,都有着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的能力。

而他自己,成功创业后,已然不用象同龄人一样因为担心就业而在学校深造,却又再度回到学校继续研读研究生课程,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他认为,正是学习能力,使我们成功争取到资源,使得我们拥有各种可能性。


眼前这个仅仅大四的21岁青年,他的经历丰厚得和他的年龄不成正比,而我的浅薄和年龄也如是。离开饭馆去往星巴克路上,陈思源点起一支烟,看起来更有超乎他自己年龄的成熟,“原来你也抽烟的啊?”这有着奇异芳香的烟味,和他的香水味交织在一起,居然并不让人讨厌,仰之弥高的学神有了一些真实的烟火味。

(陈思源同意发表,部分图片@TEDxEvergreenPark)

你可能感兴趣的:(揭密“学神”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