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切鸡的种种

《孤独的美食家》有一集讲述五郎在一个“上海家常菜”的店里吃到“白切鸡”。问及店主做法,说是蒸鸡。弹幕评论一片争吵,有说煮的才是白切鸡,又说白切鸡是浸鸡。也有从地域上挑刺的,说上海何来白切鸡,白切鸡应是我广东的名物。吵着吵着,一集就过去了,五郎酒足饭饱,观众忿忿不平。如此还不足,战火延伸到了戏外,不知哪位不识趣的上海阿拉在微博和知乎挑起“白切鸡归属”的问题。非说白切鸡起源于上海,赞弹皆有根据。不过毕竟广东强势,最后问题回到“谁的好吃?算什么名菜”上时,吃瓜群众就纷纷屈服于粤菜的淫威之下了。

实际上,粤菜并不很讲究起源的问题。南来北往,东西通衢,这才是广东的独特魅力。我们早就大方承认熏鸡来自苏州,烧鹅来自金陵,白切鸡究竟从何起源,是一源还是多源,对我们来说远没这么重要。味道才是唯一的真理,不信你到广州吃一次白切鸡,再到上海吃一次白斩鸡,就知道真理掌握在谁的手里。但至于“白切鸡”的名号,则不宜由某一地域的某一特定做法来独享。比如我要说“市师鸡才是白切鸡”,那肯定有人怒斥“盘底放豉油,算什么白切鸡?”,我要是所“浸鸡才是白切鸡”,必定也有人反驳说“你把水晶鸡摆哪里?”如此争论毕竟没有个头。

所谓白切鸡,实际指的是鸡最后上桌的几步。“白”就是鸡看起来未经调味,呈现出原始的烹饪姿态。“切”指的则是上桌的情况。说的是鸡并不是提前切分然后烹饪的,而是整鸡烹饪,上桌前再斩开。最后仍要组成原来一只鸡的形状。绝不容横七竖八地乱摆。特别是要有一只鸡头,以示这是一只“完整的鸡”。这乃是源于祭祀的需要。祭祀必须用未经切分的整鸡、整猪。呈给祖先不完整的食物就是不敬。所以祭祀要有烤乳猪而不是一扇烧肉就是这个道理。鸡也是如此。

如此看来,“白切鸡”的名号应当授予所有符合“白切”标准的鸡,那么浸鸡、蒸鸡、煮鸡都被包括在内。当然,如果搞个投票,让给所有食客票选谁最应当得“白切鸡”得名号,浸鸡恐怕要位列榜首。年年票选广州十大名鸡,浸鸡要占去六七个以上的位置,辉煌时代则全数收入囊中。浸鸡就是将鸡事先用温水或高汤浸到三四成熟,过了冰河,再放入白卤汁中持久低温浸泡,这个温度有说七十几,有说六十几,也有用冷泡的。当然,越热的越快上桌。切鸡摆盘后,往往还要用白卤汁反复浇冲,让骨肉的表面都附上白卤汁,完成以后鸡皮薄透白亮,骨肉馨香,是最为入味的做法。浸鸡的鸡皮和鸡肉之间会有一层果冻似的鸡膏,由鸡皮的胶质、鸡油、鸡汁、白卤汁组成,滑而不脱,润而不腻,是为绝味。

浸鸡以外,还有强力竞争者蒸鸡。五郎吃到的蒸鸡当然有些寒酸,而好的蒸鸡却往往不输给浸鸡。在化州,蒸鸡又叫“水蒸鸡”或“隔水蒸鸡”,据说来自湛江。当然,它更多的叫做“水晶鸡”。水晶鸡一是水蒸鸡的谐音,也是指水蒸鸡的鸡皮透亮,犹如水晶,这就是粤西独有的风味了。蒸鸡的做法实比浸鸡来得简单,不过是给鸡上白卤腌制后蒸熟。但能称为白切鸡的蒸鸡必须是先蒸再切的,虫草花蒸鸡、冬菇蒸鸡之类则不可视为白切鸡,家食的蒸鸡往往变整鸡手撕,似乎也不能入“白切”的大门。由于蒸鸡温度高,时间短,故不能像浸鸡一样使鸡油完全流失,反而借由高温与皮的胶质融合,造成犹如鸡膏似的鸡皮,晶莹而厚实,这就是水晶鸡。其骨肉亦讲究原味,与浸鸡不同。

以上两大做法,浸鸡较为繁琐,一般不会在家操作。家常吃到较为高档的白切鸡,往往是水蒸鸡。而真正接地气的“普通白切鸡”呢?它多数就是煮鸡了。煮鸡做法极简单,劏净以后放入温水中不断翻滚,保持水温在八九十度,不能沸腾,温水烫熟后捞起过冷,再斩开摆盘。这样就留下了一锅美味的鸡汤,一举两得。或留做高汤,或直接加入蔬菜配成即餐的汤水都甚便利。由于白水煮鸡本身没有味道,所以这样的白切鸡一般不像浸鸡那样单纯点蘸调料,而是要再鸡身上加调料。沙姜煎油淋、葱油、红葱头榨油、各种风味都可以施于煮鸡。或不以白切鸡的面目出现,而淋上红油为口水鸡,佐以芫荽花生为手撕鸡,都属于煮鸡。因为滋味稀少,也有再汤里下油或再鸡身上抹油的,如化州香油鸡就是用本地花生油做的煮鸡,香气四溢,鸡味浓郁。快餐里常见的“油鸡”即是此类。确为最接地气的吃法。

在上述三种常见做法以外,也有以异端入了白切鸡大门的。二十年前,化州流行鸡油饭,在鸡油饭发达的同时兴起的还有炸鸡。此炸鸡非彼炸鸡,化州炸鸡炸出来毫无油腻之感,鸡皮细薄,颜色介乎油鸡与熏鸡之间,黄多棕多就看厨师水平。内里汁水丰盈,味道却清淡,需要蘸沙姜粉吃。独特之处在于鸡皮与鸡肉之间极黄的油脂,不但颜色鲜艳,味道亦极浓郁,故也是爱之者视为珍馐,恨之者视若糟粕。如此做法,约莫也算一种白切鸡。不过如今这种菜已经式微,只有少数几家饭店才能吃到了。十月在家曾得一试,确是独特滋味。但白切鸡的名号,即便授予它它也不一定乐于接受。毕竟如十大名鸡,也没有哪个肯在菜单上写自己是“白切鸡”的。已有字号者,哪里会说自己是“人”、“这个”或“诶,你”呢?

没入的想入,已入的却想着自立一家。这大概是中国菜系里面独特的现象吧。曾有人提出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名菜文化而非名厨文化,诚哉是也!谁创立的清平鸡?谁发明的水晶鸡?无人关心。我们关心的是一只只具体的鸡,摆上桌的鸡,特别是自己吃到嘴里的鸡。故中国的菜肴,是没有高高在上的,是与大众亲和的,即使因此失去一点虚伪的“国际竞争力”,我想也是可以原谅的——我独在吃喝一事上特有中国优先,中国特色万岁的观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切鸡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