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拓跋弘的几句话评价

拓跋弘是一位志难得升的君主,在当政的十年里,他一直在跟自己在做斗争,做还是不做,狠还是不狠,学还是不学,在这些胶着当中,他费劲了心思,最后还是带着遗憾、满怀寄托离开了人世,渡船去了彼岸。

拓跋弘死后的第二天,黑衣和尚正在布置法场,而在太华殿上,群臣简单进行了一次朝会,宣布了两件事,一件事是以万安国矫诏杀奚买奴的名义赐死万安国(只是赐死,也算是仁慈了,在本人的剧情里面,这个人应该会在太上皇帝死后自裁,皮之不存,他也没有了活下去的脸皮了);二件事是改延兴六年为承明元年,全国哀悼,发布大赦令。至于庙号、葬礼之类都是例行公事。二十天后,这一次在军队的监视下,朝廷又正式召开了一次分管干部、王公贵族参加的重要朝会,以太上皇帝遗训和皇帝诏令的方式上了一些干部,征西大将军、安乐王长乐为太尉;尚书左仆射、南平公目辰为司徒,进封宜都王;南部尚书李欣为司空;这个程序完成了之后,才是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临朝称制,而皇帝为父守孝。

文明太皇太后(依旧简称文明太后)在临朝称制之后,为填补心中的愧疚,她曾积极努力顾问佛舍,慰藉拓跋弘的在天之灵,她甚至在所有葬礼程序过后,亲自带十岁的皇帝在拓跋弘的政绩工程之地—永宁寺,设太法供,恭敬地侍奉佛道中人,并让皇帝亲自剃度度良家男女百余人,为已故的拓跋弘在西天祈求到罗汉之位。

按理说,该死的人死了,该赦免的也赦免了,主要的争权人物也在让太后在感动中去世了,应该天下太平。但是,拓跋弘眼睛虽然永登极乐,但仅仅是世间事情与他无关,与他相关的世间余孽却没完,他们还是要对平静的世界制造一些声响以示存在。有句古话叫做,树欲静而风不止,以下就有李訢、法秀事件的余波,为帝国还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61.拓跋弘的几句话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