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这个词就来源于梵文的DHYANA。在古代把这个词翻译成“禅”。冥想字面上的解释:冥,就是泯灭。想,就是你的思维,是一种感知的状态。静坐、打坐、内观、静修、meditation、mindful,、sati,无论哪种说法,其本质是去除妄想执着,把心、意、灵完全回归专注于原始之空态。
冥想来源于瑜伽,但却根植于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宗教的修练中。静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慧增智,故佛家的大乘、金刚乘及道家、儒家等对打坐都很重视。
《释禅波罗蜜》云:“若欲具足一切诸佛法藏,惟禅为最,如得珠宝,众宝皆获。”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曰:“因息修禅,疾得禅定。”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是佛教中第一个通过坐禅悟道证道的圣人。他29岁时出家在森林中进行瑜伽的苦修,六年后他从森林中走了出来,恢复体力后,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最后终于悟道成佛。
中国古代道家养身气功修炼静坐观,当源于老子和他的《道德经》,老子崇尚无为自化,“致虚极、守静笃”、在静态中去直感宇宙人生,而不是靠后天思维去分析判断。
据《庄子》一书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学习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劳汝静,乃可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根据瑜伽师们的说法,如果一个人处于愚昧无知状态的影响支配下,就会希望获得某一特定类型的感官享受,例如,他可能想睡眠或被麻醉;如果一个人处于激情状态的影响支配下,他可能要作性的享乐;如果一个人是处于善良状态的影响支配下,他可能要享受在公园或农村度过和平宁静的一天。因此,所有这些情况,是人的欲念的性质由自然界中哪一种影响支配着他的状态来决定的。
愚昧无知是最糟糕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结果是疯狂、幻觉妄想、怠惰等。
激情状态优于愚昧无知状态,但它意味着重大执著、不可控制的欲念、追求和紧张的努力等等特征。
而善良状态比其他状态更纯洁,光辉四射。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培育、发展智慧,但是他们却受到幸福这一概念的制约。
处于善良状态的人仍然只是对自己的幸福感兴趣,他并没有真正获得解脱。
只有对自身幸福不感兴趣的人才能够真正幸福,这个见解,在愚昧无知的人看来,似乎是怪论,令人糊涂——但是,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则是合乎逻辑和容易理解的。
所有瑜伽冥想练习的目的都是要使人从物质自然界的这三种状态的统治下解脱出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对整体的服务上,实现至善境界。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冥想这项瑜伽中最珍贵的技法、实现入定的途径,最终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
二 西方科学对冥想的求证
冥想不再仅仅像过去那样主要存在于宗教寺庙中,而在西方的医学和心理学中逐渐流行,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参与其中,从事相关方面的研究。
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物化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一直都着迷于生命运转的方式。
20世纪70年代,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不仅确定了四膜虫(一种单细胞淡水生物,她将其形容为“绿藻层”)染色体末端的成份顺序,还发现了起保护帽作用的某种DNA重复序列。这种“保护帽”又称端粒(Telomere),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染色体中也有端粒。每逢细胞分裂、DNA复制之时,端粒就会开始保护染色体末端,不过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有所磨损。到80年代时,布莱克本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研究生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一起发现了可保护并修复端粒的端粒酶。即便有端粒酶存在,端粒依旧会日渐缩短。一旦端粒过短,细胞就会受损并失去分裂能力——如今,人们认为这一现象正是引发衰老的关键因素。布莱克本最终凭借此项研究,获得了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
人类染色体上的端粒
2000年时,一位来访者促使她改变了研究方向。这位访客名叫埃利萨·埃佩尔(Elissa Epel),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系的博士后,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衰老、新陈代谢和情感中心”的主任。她一直很想弄清楚心理和身体之间的联系。
生物学家汉斯·塞利(Hans Selye)曾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披露长期承受压力的老鼠是如何慢慢患病的。塞利说:“每一份压力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每克服一次压力,生物体就会衰老一分。”
早在2000年,埃佩尔就想找到伤痕的踪迹。在接触布莱克本这位资深科学家时,埃佩尔有些诚惶诚恐。当时身为博士后的她,想在布莱克本的帮助下,研究心理状态与端粒状态之间的联系。
迄今为止,基因仍被视作是决定端粒长度的最关键因素,而认为环境影响(更别提心理因素了)具备可测性的观点则备受争议。
她们耗费了四年心血才终于做好采集58位女性血样的准备。
研究结果十分明晰。声称自己压力更大的母亲,其端粒较短,端粒酶活性也较低。
和实验中压力最小的女性相比,压力最大的女性会因为端粒较短而提前衰老十年左右,其端粒酶的活性也只有前者的一半。这是人类首次预示压力不仅仅会危害身体健康,还会导致衰老。
目前,研究者已确定知觉压力与端粒较短的健康女性、老年痴呆患者的护工、家暴和幼年创伤的受害者、患有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之间存在着联系。
实验研究显示,压力荷尔蒙皮质醇会降低端粒酶的活性,而氧化性应激和炎症(心理压力诱发的生理反应)则会直接损伤端粒。
这似乎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毁灭性的危害。与年龄有关的病症,如骨关节炎、糖尿病、肥胖、心脏病、老年痴呆和中风,都和端粒过短有关系。
端粒可以预示我们未来的健康状况。其中一项研究显示,和端粒长度不变或增长的人相比,端粒持续缩短两年半以上的老年人,在接下来的九年内,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要高两倍。另一项研究调查了2000多名健康的美洲印第安人,即便将身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等传统影响因素考虑在内,他们之中端粒最短的人,在未来五年半内,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是其他人的两倍。
如果女性怀孕时感受到了压力,那么其子女的端粒长度就会较短,这种变化不会因子女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
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社会困境和不平等引发的压力是侵蚀这些帽状保护结构的主力。比如,没上完高中的人和被家暴的人,其端粒更短,同时也有研究显示,社会经济地位低、轮班工作、糟糕的邻里环境和环境污染都会使端粒缩短。儿童端粒缩短的风险特别高:缩短的端粒会伴随早年被虐待或陷入困境的人一生。
随着年龄增长,人类端粒的平均长度有所下降。不过在75至80岁的年龄区间内,曲线有所回升,这是因为端粒较短的人都相继去世了——这证明端粒更长的人确实活得更久。
高胆固醇的人易患心脏病,高血糖的人易患糖尿病。而端粒长度则能解读我们的整体健康状况、揭示我们的生物学年龄。
布莱克本和埃佩尔的研究问世后的十年内,端粒缩短会损害健康的证据越来越多之后,她又开始着手解决新问题:如何有效保护端粒。
布莱克本认为,如果社会压力不能通过政策消除,规定端粒达标的具体数值将有力促使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针对保护端粒的研究将她带上了冥想之路。由于她的职业更注重可测性及可量化性,所以刚开始,从职业角度来讲,布莱克本对“冥想或许可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这一东方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像纸上谈兵式的观点没有产生信任。她进行了很多研究旨在探索使端粒免受压力影响:实验暗示、锻炼、健康饮食、人际支持等.......但冥想或许是最有效的干预因素之一,因为它能明显延缓端粒老化的速度,甚至还能恢复其长度。
在某个雄心勃勃的项目中,布莱克本和同事曾将实验对象送到科罗拉多州北部的香巴拉山庄冥想。与仍在等待名单上的对照组相比,冥想了三个月的人其端粒酶活性要高30%。
布莱克本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欧文联手完成了针对痴呆患者护工的试点研究,其成果发表于2003年。他们发现,与只听轻松音乐的对照组相比,八周内每天进行12分钟科尔坦克利亚冥想(Kirtan Kriya,一种古老的、唱诵式的冥想方式)的实验者,其端粒酶的活性明显提高了。
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医生兼自助专家迪恩·欧宁胥(Dean Ornish)合作完成的研究也发表于2013年。他们发现,与情况类似的对照组相比,患有低危前列腺癌的男人在全面改变生活方式后(包括开始冥想),其端粒酶的活性要更高,五年之后,他们的端粒长度还会略微变长。
这说明了压力诱发的衰老大有改善。围绕冥想如何能增加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这一问题,尽管研究者提出的理论各有不同,但冥想真有减压效果是确定的。冥想者会摆脱由紧张所导致“对抗或逃避”的反应模式。冥想者意识到,消极的压力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事物,不能准确反映现实,是不必要的。冥想促使他们抛弃消极或让人有压力的想法,不沉湎过去或忧心未来,更沉静、快乐活在当下。
与经常想东想西的人相比,注意力较集中(正念冥想旨在实现的主要目标)的女性,其端粒长度明显更长。研究人员总结道:“尽管我们只描述了这一联系,但注意力集中或许也能催生出健康的生理环境,并延长细胞的寿命。”佛教和道教的沉思传统都认为集中注意力能带来健康和长寿;现在,布莱克本和同事认为这一古老的智慧或许是对的。
在布莱克本初次涉足该领域时,有人担忧这类研究或许会坏其声誉,但她未受影响。在近期某篇论文的开头处,她甚至引用了佛陀的话:“身心健康的秘诀在于,不哀悼过去,不担心将来,不庸人自扰,以智慧和赤诚之心好好活在当下。”
冥想在治疗癌症中的作用
很少有研究描述冥想对于疾病的作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研究异常体验(包括意识状态变化)的心理学家克里斯·弗伦奇(Chris French)称,任何和宗教或迷信心理扯上关系的研究都会让众多科学家感到不适。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尽管不再接受治疗,一些会定期练习包括正念禅修和瑜伽在内的压力舒缓法的乳癌存活者们,他们体内的细胞会发生改变。作为来自加拿大阿尔伯Tom Baker癌症中心的主要撰稿人,Linda Carson已将这一发现发表在了《癌症》期刊上。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的平均年龄是55岁,且有两个共同特点:他们都至少有两年乳腺炎癌史,而现在依然受到较大的情绪上的困扰。全部的88位受试者被研究人员随机分为三组,并在长达12周的研究开始之前对他们进行血样采集。第一组受试者每周有一个90分钟长的见面会,他们会被引导进入冥想的“入定”的状态,并且他们每天会在家练习45分钟的Hatha瑜伽的指导;第二组受试者会在每周的90分钟内讨论他们的感受,无论是乐观积极还是悲伤消极的;参照组的受试者从头到尾只参加了一个长达6小时的关于舒缓压力术的研讨会。在研究结束的时候,受试者们的血样结果与之前的相比,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差异。
在研究结束之后,两组练习压力舒缓术并参与每周例会的受试者们,他们的端粒长度从研究开始之后就维持不变,而对照试验组中没有学习压力舒缓术的受试者们的端粒长度有所缩短。
癌症的治疗往往会对病人的心理、生理都会造成影响,会导致疲劳、恶心、抑郁、焦虑、疼痛等副作用。相比一般的美国病人,华人会更倾向于使用草药、针灸、推拿、太极和瑜伽来做癌症的辅助治疗。为研究冥想对于亚洲女性癌症用药治疗的帮助,美国癌症协会募集了809名女性志愿者,参与了这个项目,她们的平均年龄为58岁。大多数患者都认为冥想是有用的,这些志愿者中高学历、高收入、有保险或患有抑郁症的人群更容易进行冥想的练习。
大概约24%的美国华裔女性在癌症治疗的同时进行冥想练习起到了明显改善的作用的,同时发现冥想还能大大改善抑郁症状。
参与研究的志愿者移居美国的平均时间为20年,其中大多数患者被诊断出I期或II期乳腺癌。21例进行冥想的患者,其中3位认为非常有效,12位认为有效果,5位认为有一点效果,1位认为不是很有效。
图1 华裔女性在治疗癌症中使用冥想的效果
表1显示了冥想针对治疗副作用的影响,包括乏力、恶心、多眠、失眠、口腔疼痛、皮炎、食欲下降、手脚麻木或刺痛、味觉变化、脱发等副作用。
表1 冥想针对治疗副作用的影响
当然,这项研究无法考核进行冥想的志愿者练习水平的高低,其次本次研究无法代表所有的华裔女性,需要更大量样本的实验。但这项实验展示了冥想练习有助于减轻癌症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因此肿瘤科医生和护士会帮助癌症患者,尤其是在治疗过程中副作用显著的患者进行冥想练习。
冥想改变大脑
大脑灰质增加
大脑皮层是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由各种神经元、神经胶质及大量出入皮质的神经纤维所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脑皮质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调节机体所有机能的最高中枢。
2009 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找来了44 名有丰富冥想经验的人,他们平均有24 年的冥想经历,每天冥想10~90 分钟。研究者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观察冥想者的大脑灰质,从而分析其脑部结构特点。他们发现, 相较于普通人,常进行冥想的人在右眶额皮质、右丘脑和左下颞叶部位的灰质更多。也就是说,冥想者的脑部结构与普通人有明显的区别。
大脑灰质主要是由神经元胞体构成,它在活体的脑中是粉红色的,只因泡在防腐剂溶液中时变成灰色而得名。实验证明,冥想者灰质部的脑细胞更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精神更加专注、情绪更加稳定。因这些脑部位的结构改变,给他们提供了发挥更多潜能的机会。
哈佛大学研究冥想如何改变大脑构造的神经系统科学家萨拉·拉扎尔(SaraLazar)博士说,15年前决定研究冥想的做法“勇敢而疯狂”。当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建立了国立补充替代医学中心。现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提供了资金支持,研究者们已发展出了世俗修行(即非宗教性质的修行),譬如以正念训练为基础的减压法和认知治疗法。过去几年里,大量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譬如拉扎尔的研究)显示,短期冥想亦能改变大脑结构。
拉扎尔博士对16个志愿者进行了实验研究,当他们冥想8个星期后,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这16个志愿者每周会有小组会议,进行呼吸练习每天半个小时,在那一刻,他们的思想要专注于身体的某一部分。
八周后,这些参加冥想的人大脑的灰质部分会变厚,包括左侧海马和一个在大脑中央的小马蹄形结构,这些都与学习和记忆有关,控制人的情绪。其它与情感和记忆相关的部分也在加强,其中还有小脑帮助协调运动。那些没有参加冥想的人就没有这样的大脑结构变化。
Lazar 博士说:“冥想可以刺激神经细胞,而神经细胞组成灰质形成密集的连接,使大脑成长,从而增强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改掉我们爱走神、拖延的毛病。”“如今大脑数据和所有临床数据都出来了,局势要转变了。人们会更愿意接受冥想。”
冥想越多的人,脑回指数越大
2012 年,心理学家还研究了冥想者的另外一个脑结构指标——脑回。以往在脑结构方面,科学家都集中于研究冥想者在灰质大小和皮层厚度上的不同。但是还有另外一个脑结构特征,是之前没有将其和冥想联系起来的,这个特征就是人类大脑表层的那些褶皱。相信大家对大脑的印象是如此的:表面布满了沟壑,仿佛被风和水侵蚀的黄土高坡。
实际研究表明,大脑的表面积越大,人就越聪明,而脑的褶皱越多,它的表面积就越大。就好像两张地毯,一张平铺,一张堆叠着,虽然两者在平面上占的面积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堆叠着的那一张如果展开来,必然是比平铺那张面积要大。科学家齐勒斯在1988 年提出了一种测量我们大脑褶皱程度的方法,并把它称为“脑回指数”。
2012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的吕德斯教授,采用了“脑回指数”来衡量冥想者和普通人的不同。他找了50 个长期做冥想的人和50 个没有做过冥想的人进行对比。结果是把冥想当成“家常便饭”的人的脑皮层褶皱比其他人要多,其大脑表面积更大。而且,脑回指数和冥想的年限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冥想越多的人,其脑回指数就越大,脑结构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冥想在美国
发现超导节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约瑟夫·森曾说:“科学发展到今天,离开了冥想的体验就很难走下去了。”
包括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在内的西方众多大学医学院和预防中心的科学家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了在冥想状态下,人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各系统的指标都相应地出现了有益的改变。在入静的过程中,首先是从心理调整启动变化,神经系统功能同步协调,神经及神经内分泌途径作用于全身,引起全身各系统功能活动向着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对治疗可视为绝症的癌证和艾滋病,有力帮助各种心脑血管病、关节炎等慢性病恢复。
在预防方面,据《世界科技译报》报道,冥想对神经激素和部分神经系统都起作用,能恢复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和自我平衡的机制。静坐时大脑中出现的大量α波,可很明显的促进一种荷尔蒙激素的增长,从而会使血管扩大和血液畅通,会使人体机构组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三磷酸腺甙明显增高,会大大增加人体的免疫功能。打坐沉思者比其它人致病的可能性低50%,在感染威胁生命的重病方面低87%。
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封面故事曾报导,美国各地的学校、医院、律师事务所、政府机构、公司行号和监狱开静坐班的越来越多,机场里面有祈祷教堂、网络亭旁边会有标志清楚的静坐室。西点军校开设了静坐的课程,NBA教练在换衣间理和队员们讨论的话题也不离静坐,医师推荐静坐,参与静坐的名人也越来越多,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老虎·伍兹、福特董事长比尔·福特、高盛集团和艾克森美孚公司的董事会成员Bill George,全球对冲基金巨头Ray Dalio坚持冥想已经42多年,他说:“冥想是帮助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爱荷华州美田市 (Fairfield)马哈瑞喜大学 ( Maharishi U.)大中小学系统,科罗拉多州落矶山里面的香巴拉(Shambala)中心,和纽约州卡茨吉尔区(Catskills)的旅社,到处可见静坐或闭关训练 ......由1837年的Greenwich乡村别墅改造成的MNDFL现代冥想室和洛杉矶的Den等冥想室开设有藏传佛教、香巴拉、小乘禅教、α波、吠陀、昆达理尼等各种各样的冥想课程,冥想爱好者想预订一个坐垫都很难。
全美国都仿佛陷入了冥想。冥想的“实用”性受到科学的佐证,加上名人们的推波助澜,冥想成为美国主流社会的风尚。
百分之六十美国人看医师都是因为“压力引起”的症状,冥想可以改变让血液升温的“交通堵塞点”,疏通脑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还能强化免疫系统,甚至有时候还能够取代“威而刚”的效用。和动手术比起来,坐在垫子上实在便宜多了。
美国人向来有简化高深学问的本领,冥想被他们“去除神秘性”之后,浓缩为简单的一点:每天做十分钟到四十分钟专注的呼吸训练,天长日久,你就可以在安静中改善身体、改变思想与命运。
观点参考文献
Wojcicki JM, Shiboski S, Heyman MB, Elwan D, Lin J, Blackburn E, Epel E.Telomere length change plateaus at 4 years of age in Latino children: associations with baseline length and maternal change.Mol Genet Genomics. 2016 Jun;291(3):1379-89
Xie Z, Jay KA, Smith DL, Zhang Y, Liu Z, Zheng J, Tian R, Li H, Blackburn EH.Early telomerase inactivation accelerates aging independently of telomere length.Cell. 2015 Feb 26;160(5):928-39
Gazzaniga FS, Blackburn EH.antiapoptotic role for telomerase RNA in human immune cells independent of telomere integrity or telomerase enzymatic activity.Blood. 2014 Dec 11;124(25):3675-84
rnish D, Lin J, Chan JM, Epel E, Kemp C, Weidner G, Marlin R, Frenda SJ, Magbanua MJ, Daubenmier J, Estay I, Hills NK, Chainani-Wu N, Carroll PR, Blackburn EH.Effect of comprehensive lifestyle changes on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telomere length in men with biopsy-proven low-risk prostate cancer: 5-year follow-up of a descriptive pilot study.Lancet Oncol. 2013 Oct;14(11):1112-20
Shan Liu. Use of Mindfulness Sitting Meditation in Chinese American Women in Treatment of Cancer. 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 April-June 201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