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好与坏,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火

伊索通过舌头告诉我们:语言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也是最坏的东西;它既能促成沟通、达成共识,又能妨碍沟通、让共识破裂。

认知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也是最坏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都凭着自己的认知在发表意见,但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当形形色色的人携带着形形色色的认知汇聚到一起的时候,所谓沟通和通信变成了巨大的杂音和噪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很难形成共识的。

那么,如果想凭着认知来形成共识的话,可能最终不但没法形成共识,连本来以达成共识为目的的沟通都变成了认知与认知的激烈冲突。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能感受到由于认知的参差不齐而导致的沟通障碍,甚至引发激烈的冲突。

列宁曾经说过:“不是学了生理学之后,我们的身体才会消化食物的;不是学了逻辑学之后,我们才开始思考的”——认知永远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认知的目的是生存和行动。

人常常在认知不充分的情况下被迫开始行动,因为生存始终是第一位的。正如我们不能学会游泳再下水,也不可能让自己的认知得到完善之后才开始决策和行动。

如果每个人的认知能达到同步,我们就很容易达到共识,但通常的情形是:沟通是两点之间最长的距离。

问题还不在于沟通是否困难,问题在于我们常常不能等到通过认知同步达到共识之后才开始行动。

“认知”的角色是什么:

1. 认知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要生存、决策和行动;

2. 在决策、行动、生存的过程中,我们的认知常常是不完备甚至极其稀薄的——如果不设定一个勉强可用的认知或者认知的代偿品,我们就没法开始认知的行动;

3. 意义不是认知,是我们设定一个目标和方向,它是我们认知的起点,也是我们认知行动的支点——没有这个支点,你就没办法撬动你的认知。

世界上的事情有三个级别:①繁杂而简单的事情;②复杂的事情;③错综复杂(超级复杂)的事情。

人算顶多能胜任繁杂而简单的事情,无法胜任超级复杂的事情。而人的认知能力永远不可能企及天算的算法,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人算与天算的基本的分界线在哪儿。

人和道路的关系也同样如此:

最初的第一步是一个自选动作,接下来常常是规定动作;

表面上是你踏上了一条路,实际上是这条路在反过来塑造你;

我们从人类的认知历史中就能看得非常清楚:不是人类制造、创造、建立了认知,而是人类开启了一个认知之路,或者说,是人类划燃了认知的一根火柴。后来出现的认知的熊熊大火,人类既不是唯一的玩家,也不是头号玩家。

正如凯文·凯利所说:“最早人类发明了技术,但是技术一旦被发明出来,就有了它自己的意志和力量。不是你想要技术干什么,而是技术想要干什么”——技术借人类的大脑来繁殖自身。

简单地说,认知的发展、升级和繁荣是认知本身在玩的一个游戏:踏上认知阶梯的第一步是你的主动选择,而你一旦踏上阶梯,它就会有一种力量来引领你的认知。

古罗马著名作家普鲁塔克有一句话发人深省:人的心灵并非一个有待注满的器皿,而是一团有待点燃的火焰——不幸的是,我们常常把我们的心灵当成是一个器皿,把我们的认知成长和升级理解为不断地往这个器皿里增加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而从没意识到,认知是一个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火的历程。

认知的成长和升级不是获取和囤积各种现成预置的认知,而是开启一个认知历程——这个历程与人类的认知历程遵守同样的逻辑和算法。

问自己自己一个问题,这也是普鲁塔克的问题:

我的心灵是一个有待注满的器皿还是一团有待点燃的火焰?

我是一个勤奋而懒惰的知识和信息的囤积者,还是意识到了自己目前身处认知的监狱,不满足于各种徒劳的焦虑,在努力开凿一条崭新维度通向自由的隧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好与坏,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