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别迷茫,通往牛逼的道路有很多

程序员别迷茫,通往牛逼的道路有很多

有个网友给我留言,说看了我的上篇文章《三个月不工作,我才转行成了程序员》,感触很深,自己和奶爸的经历类似,也是从其它行业,转到IT圈做了一名程序员。如今已有2年时间,大大小小也参与了一些系统开发项目,可如今感觉机械化的重复写程序很没有意思,再转一次行成本太大,如今年龄也不小了,不想再折腾。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看到他的困惑,如同看到了当年奶爸自己,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才一步步走上岸来。我想对有类似困惑的朋友说,不要完全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因为IT这条路很宽,一条路走不通,试试其它的,通往牛逼的道路有很多!

今天不想谈奶爸自己,说说别人的故事,也许他们的经验、教训能给大家一些帮助,让你在迷茫的路上感觉并不孤独。
1、
L先生,和我一起入职的前同事,他是文科生,大学专业行政管理,毕业后到培训学校学了程序设计,后来入职做了一名初级程序员。刚开始他和我一样,做系统维护的开发工作,跟着项目走,有需求来了,就写代码,测试、上线,如此往复。
L先生是那种新技术的狂热追逐者,系统维护的项目无法满足他对技术的追求,他开始尝试加入架构组,在架构组里,先是写公共的底层组件,后来开始协助组长优化现有的开发架构。在架构组的那段时间,少了项目上的杂事干扰,可以安心的研究技术。从那时开始他养成了,读开源软件源代码的习惯,当年比较流行的是SSH架构,他几乎上把Spring、Tomcat的源代码翻了个底朝天。
后来他跟我说,自己刚开始读开源代码,非常痛苦,因为基础太差很多代码看不懂,读源代码的同时,开始自学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相关计算机基础课程,慢慢就进去了,越读越轻松。渐渐能理解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代码,常常有一种豁然开朗,高山仰止的感觉,读开源代码简直就是和大师对话。就这样坚持了一年,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下子觉得很多技术的东西都通了。
随着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不再满足只读开源代码,开始创建了自己的开源项目,难度一下子又上了一个台阶,做开源项目的那段时间,白天上班,晚上熬夜写自己的开源项目,头发白了很多,常常调侃自己,从镜子里看到越来越多的白发,自己都被自己的勤奋感动地想哭。
有了积累,L先生,后来跳槽去了百度做架构师,他走之前写了新的开发架构,替掉了老架构,据说新架构稳定、先进,服役了好几年。百度并不是他的终点,他从未在追求技术的道路上停止,再后来从百度离职去了一个初创公司,做首席架构师。
这就是L先生,一个在做技术上死磕的程序员,他经常对自己说得一句话:”想做技术,不对自己狠一点,还是趁早干别的吧“,想做技术,要对自己狠一点,还要耐得住寂寞,相信你也能在通往技术大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
Z先生,典型的外向性格,阴差阳错也做了程序员。他最擅长得的一项技能,就是给需求人员挑刺。一些刚刚做需求的初级分析师经常被他问的一愣一愣,这种业务场景怎么考虑?好吧,我回去问问我们组长。
后来他被需求组长盯上了,使尽各种手段,食诱、色惑(别想歪了,需求组长可不是女的,只是帮忙给这个单身狗介绍女朋友而已),最后终于成功把Z先生挖到需求组。这小子也确实争气,学了一些需求分析的方法论,很快渐入佳境,成了组里的骨干。因为他做项目需求,和用户、研发、测试都要打交道,沟通能力变得越来越强。
有一次公司有个投标项目,售前部门请产品线的需求和研发过去支援一下。技术交流时碰到一个用户,估计是技术出身,各种刁钻技术问题,售前的大哥实在答不上来。这下Z先生有了用武之地,据他自己说,当时自己简直太牛叉了,直接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用户给征服了,差点当时就把项目给他们做了,后来也确实是他们中标了,这家伙功不可没。
这段经历够他吹一辈子牛了,每次大家一起吃饭,都会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吹一遍。因为这次的精彩表现,他开始考虑为什么我不可以做售前?我懂技术、懂业务、还会吹牛逼。有了这个想法,他偷偷打听了一下售前部门的工资水平,一个普通售前工程师竟然比自己这个需求骨干还要高很多。不纠结了,直接转。
现在他早已跳槽跳到了其他公司做售前主管,支持的项目都是千万级的。据说还有上亿的。估计上亿级别的项目都让他给搞黄了,还是那个爱吹牛的Z先生。
Z先生是从开发人员、转向业务、再到市场的典型案例,每一步都为上一步做好了积累,不固执,擅沟通,在需求沟通时发现了自己的业务分析能力,在售前技术交流时发自己做研发时的技术积累,和需求工作的历练竟然可以让自己做售前, 就这样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的亮点,慢慢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3、
Q小姐,我的一个朋友,最早入行IT是做前端开发的,天天研究Js、Ext,Jqury、Flex,后来也小有所成。本以为自己就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虽然也比较厌烦天天和那些后台开发人员对接。
有一次机会,项目上需要美工协助设计一个好看的首页原型,但是美工没有资源可用,研发主管把这个任务给了Q小姐。Q小姐刚接了这个任务也是诚惶诚恐,头几天都睡不好,幸好自己原来有些美术功底,而且上大学是辅修过设计课程。上网向大牛请教,研究了很多美工设计的案例,突击了几天搞了两个版本,结果用户非常认可,一下子让Q小姐信心满满。
自此以后,她所在部门再也不申请美工资源了,领导给她加了薪,前端这点事全都她一个人包了。(我想说真特么抠,成本都是这么被压出来的)。
那时还是博客盛行的年代,她在一个叫Java eye的网站(当年这个网站是很流行的,后来被CSDN收购了,改名叫IT eye),每天开始写前端相关的技术文章,因为文笔好,又有干货,很快就聚集了自己的一大批粉丝、
经过很多积累,UI设计、交互设计、前端开发融合的越来越好,逐渐成了产品经理的候选。
后来Q小姐跳槽去了360,完成了从前端开发人员到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的华丽转身,最近听说她出来创业了,做得怎么样还不得而知,真心佩服这姑娘折腾的劲头。
假如没有那次作为美工的临危受命,也许没有她的今天,但机会是给那些能够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的人,熬过了痛苦阶段,你会发现自己成长了,有种破茧而出的感觉。

4、
W先生,我的前同事,北京当地人,专科毕业,刚开始在一家外包公司写代码,后来和合作伙伴的的项目经理混得不错,就有机会去了另外一家公司。因为自己不太喜欢做开发,就开始转做现场工程服务人员。
每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是接电话,帮助用户解决各种系统问题。因为工作认真,态度好,专业能力得到了内部人员和用户的一致认可,很快就升职做了现场实施组的组长。
做了实施组组长之后,开始承担管理工作,虽然组里只有3-4个人,但他还是想尽办法学习如何管理团队,为此还专门考了个PMP镀镀金。因为完全按照项目经理职责要求自己,他的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后来部门有了新项目,正是用人之际,就让他去做了项目经理,一下子需求、研发、测试、工程实施全都他一个人管。幸好他先前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才不至于过度慌乱,平稳的从现场工程实施组长过渡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
现在他早已跳槽到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做了项目总监,而且干得风生水起,手底下管着10多号项目经理,几十个项目,虽然很累,可累并快乐着,因为前面还有更大的目标等着他。
时刻按照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时,不慌乱,因为现在的情景早已被自己演习了千百遍。

PS:
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路可走,每个行当都可以再细分,比如做需求分析师,你可以做产品需求也可以作项目需求,作为开发人员,可以做面向企业的软件开发,也可以做面向大众的消费软件开发,体验都会不一样,都可以作为IT人的一个新选择。
入了IT行,成为一名码农,那又怎样,通往牛逼的道路千万条,何必单恋一枝花。坚持下去,不断的发现自己,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牛逼之路。
转自微信公众:菜鸟要飞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员别迷茫,通往牛逼的道路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