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算一下,我从0做起来,用户数量超过10万的公众号,有10几个。那分别是怎么做的呢?我挑选几个场景讲,看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没有任何高大上的理论和词汇,全都是很接地气的做法,很笨,但还算有效。
第一、渠道做好
2015年出,当时觉得微信群推广会有效果,就加了很多微信群。加一起100多万吧。当时对一个词感受很深,叫:守正出奇。按着常规思路来做,却又不固守常规,能突破思维,做到极致,出奇制胜。
案例一
15年,当时从一家新媒体培训机构,因为一些原因离职,离职1个多月了,心情很沮丧,由于长时间加班,身体也很累,心里发誓再也不做新媒体了,但骨子里还是不服输,闲不住,手痒,凌晨2点多,策划了一场营销活动,为了宣传,把自己加的300多个微信群,用软件都群发了一遍。然后就睡觉了,结果早上就爆了。阅读量1万,用户涨了2000多。
很兴奋,怎么做能更爆呢?给一些微信好友发红包,又加了50多个微信群,结果裂变起来了。一个上午,阅读量13万多,用户增长4万多。
案例二
做大学生帐号,加了10000多个大学生的微信群。去了2个多月,差点从微信主管成为合伙人,后来不是很感兴趣,就离职了。
案例三
运营社交类帐号,加了100多万个微信群,估计覆盖了上亿人吧。当时每天找10~20个兼职,到处加群,一天搞定三五千个微信群,用了一年时间加完100多万个。当时我顾问的那家公司,估值一下就从1000万到了1个亿。
案例四
在去新东方之前,我当时手里有几千个大学生的微信群了,把领导都给震惊了。其实,对外讲的,只是不到我们百分之一。但是权威已经有了,谈待遇啥的,都比较简单。当时我带的一个刚毕业的女生,每月薪资已经17k+。
第二、产品做好
具体怎么做好一个网站、App我不了解,但是我会把手头的事情做好。
案例一
为了一个宣传的文案。我找了公司不下8位同事聊,聊他们的感受,问他们的建议、意见,问他们了解的同行,他们喜欢的风格,后来回到家之后,还是觉得不完美,跟当时合租的舍友聊,跟朋友圈好友聊,建立微信群聊。后来文案发出去之后,立刻爆了!16年下半年的一个下午,猛涨了5000多位用户,当时忙到晚上外卖到了,都没时间吃。
案例二
设计一张海报,我找了10几个人。找了公司的2位设计师、京东的设计师、Uber的乙方设计师、百度的设计师、在公司的大二实习生、一个大四的我带过的女生(现在在微信团队做运营)、朋友圈的杭州老板给推荐了2位设计、之前不知道怎么加的知乎设计师。
改了很多版本,有几次设计都要打我了,但是不重要,最后设计出来,很完美。我发了朋友圈之后,光是我朋友圈里抄袭我们风格的,就4家。
第三、调用一切可以用的资源
当时做运营,微信号不够用了,我自己去营业厅注册,移动、联通、电信,每家各办了5张,15个微信还是不够。找我当时的女朋友注册了10张,找我在烟台上大二的堂弟注册了8张,在德州上班的表弟办了10张。
兼职不够用了,就发朋友圈问,光是来做过兼职的人都可以拉起一串了:前龙湖地产置业顾问、前爱国者市场总监、前某教育机构运营、公司忠实粉丝、在人大读研的女生(跟我一起实习过)……都过来做过兼职。
第四、做好协作
为了目的,可以尽最大努力,去调用一起可以合作的力量,包括技术、运营、产品、设计,当然,也包括你的领导。
当时在一家公司,我跟技术天天磨、天天撕,有次产品都暗示我,你要再这么跟技术施加压力,那技术就要离职了。我心想:不管是谁离职,我手头的这件事都要完成,这个技术走了,我们再招!后来,顺利上线,皆大欢喜。而且后面技术准备跟我们一起创业,而且还给我推荐了好几个小伙伴。
后来去新东方做运营经理,人手不够,就去跟领导争取,让多个部门的人过来帮忙。什么清华毕业的、人大毕业的、英国前三的学校留学回来的硕士。必须要到我这里,必须给我帮忙当客服,不配合的就在公司群@出来,让他们部门领导换人过来帮忙,得罪了很多人(后来想,方式可以更委婉一些,当时还是太轻狂)。但是后来更多的是,他们部门的领导主动找我,请教运营的问题。
啰嗦了一些细节,不够系统,文笔不好,希望能对大家工作有些启发!
个人微信二维码如下。想加就加吧,没啥不好意思的,比你想象中的要高冷和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