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凡事:阿彩的故事(一)

        阿彩是一名普通妇女,是一名从大城市下乡到邻村的知识青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再回到城里,在乡里的供销社就业,成了我们村代销点的一名售货员。那个年代,能当上一名售货员,也是十分令人羡慕的。我十几岁的时候,经常回乡看望年迈的祖父祖母,几次的打酱油或是打醋,也就认识了阿彩,阿彩长我不足二十岁,原本我是认为可以喊她姐姐的,可不知道为什么,爷爷奶奶却让我喊她叫阿姨,但我始终叫不出口,也从没有叫过。再后来,因为祖父祖母的过世,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以至于间或几年都没有回家。直到近几年,自己也上了点儿年纪,老家的记忆似乎又在脑海中,像锅里刚刚烧开的水一样上下翻腾,想回到故乡的念头也越发的浓烈了。

       一晃几十年了,故乡的面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所认识的和熟知的很多人,也大都早已不在人世了。偶有几个当年的玩伴,也已步入中年,在家里闲逸弄孙。问起阿彩的情况,他们告诉我:阿彩这人一辈子不易,已经七十多岁了,退休都十几年了,依然在村里开着小卖部,要说挣大钱那是不可能的,倒不如说是在为乡亲们提供点服务和方便哩。算来我认识阿彩也得有四十几年了,很想再到她的小卖部打瓶酱油亦或是买瓶醋,又担心这么些年了,我是否还能认出她?见到她,是要喊她什么好哩。

        一位退休多年的职工,生活在乡下,应该是让周围邻居们十分羡慕的,为什么说阿彩的生活是不容易的哩。村里与阿彩走的较近妇女主任向我道出了原委。建国前夕,阿彩的妈妈是南方某大城市的大学生,家境十分优渥,在大学里又是学的女孩子羡慕的图书管理专业。江南女子本来就生得水灵秀丽,一时间成为学校里男生追逐的对象。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阿彩的妈妈喜欢上了当时驻防在吴淞口国军少将的儿子,两个青年人沉浸在恋爱的喜悦中,并准备着婚礼。可是一声解放上海的炮声,击碎了两个年轻人甜蜜的梦想。国军少将的儿子希望阿彩的妈妈随着他逃离大陆,但阿彩的妈妈坚决不同意,就这样两个年轻人从此分离天隔一方。留在大学的阿彩妈妈继续上学,可谁知就在这时,知道自己有了身孕。在那个年代,一个未婚女子有了身孕,不啻为惊天大事。阿彩妈妈回到余杭的老家,在当地名门望族的父母见自己的女儿未婚先孕,认为辱没了门风,决绝的将女儿撵出了家门。走投无路的阿彩妈妈,只好又回到学校,一边打工一边完成学业,生活是艰辛的。这时,在大学里刚刚任教的潘先生,发现了阿彩妈妈的状况,潘先生时常的对阿彩的妈妈关心帮助,问寒问暖,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二人结婚不久,阿彩就来到了人世间。新中国成立后,阿彩的继父来到省城的一所大学任教,这样阿彩和妈妈来也就来到省城,阿彩在一所大学里成长长大。阿彩的妈妈与继父婚后又有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但继父仍对待阿彩如己出一样,应该说阿彩的成长还算是幸福愉快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阿彩的继父打成了臭老九,阿彩妈妈的那段不寻常的感情经历,也被无情的翻了出来。阿彩成了典型的黑类分子,从此阿彩幸福的日子也就到了头。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伴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阿彩和十几个来自省城的小青年被安排到我家乡的邻村。初来乍到,这些在城里长大的孩子,连麦子和韭菜都分不清,更别说是干农活了。那时的乡下,生活艰苦,物质匮乏,几天的新鲜劲已过,给她们带来的是无尽的想家和对生活的无助。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但阿彩她们并没有干出什么名堂,几年的农村生活,阿彩也竟出落成了一个大姑娘了。女大当婚,当然村里的小青年也是趋之若鹜,但阿彩有自己的主见,一是想着返城,二是怎么着也要找个农村有出息的后生。等来等去,返城是无望了,自己的年龄也不小了,那就只好找有出息的后生了。还别说,村里还真一名年轻的后生哩。他高中毕业就响应号召参军去了,就是家里比较穷,父亲去世的比较早,弟弟又先天失明,是老妈把他兄弟二人拉巴成人的。村干部讲,这后生在部队干得不错,很快就能提干了,到时候阿彩就能跟着随军了。阿彩经不住媒人三番五次的劝说,最终与这位后生结了婚。婚后几年的时间阿彩生下了两个儿子。可是,孩子还没有等到长大,这后生就复原回到家里,与阿彩一起在队里起早贪黑的干起了农活。挣工分的的日子,是可想而知的,再加上两个嗷嗷待育孩子,阿彩的生活,也仅是维持着生存而已。时间就是这样在一天一天苦熬着过去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知青开始了返城。此时的阿彩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2019年5月8日   老姜不辣

你可能感兴趣的:(凡人凡事:阿彩的故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