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底就要考公务员了,怎么准备申论考试?

国考行测78.6,申论76,省考申论最高81.



还有3周不到,基础的我就不讲了,

其实大部分机构讲的都大同小异,

不同的地方就是各种老师自创的什么“6段论”“金字塔布局”,还有“什么什么体”“万能X条”,这些伪创新毫无卵用。


有用的依然是基础,

只是你未必能正确理解。


我要做的就是尽量让你对基础进行深入理解,

看完我的回答你再回想一下你老师说过的话,可能别有一番感悟。

节选自己的一篇文章,

深刻理解申论所谓的“材料为王”以及结构逻辑,希望对你有帮助。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知乎专栏和微信同名公众号:为公而考



是个人都知道申论的基础逻辑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

换做要素来谈就是:

问题、原因、措施等

其实申论没有自己的逻辑,所谓“公务员思维”更是无中生有,实际就是日常实操逻辑,你做什么都是这一套,都是噱头而已,大道至简,忘掉这些东西。另一篇文章讲解过这个所谓的“公务员思维”:

土示尘者是命也:申论观-从所谓的“公务员思维”谈申论的“虚”与“左”​zhuanlan.zhihu.com

4 月底就要考公务员了,怎么准备申论考试?_第1张图片

可惜的是,这些词看起来简单,但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其真正的含义。

不止考生,连体制内非材料口的很多领导都不知道。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认知现象,同样一句话,可能在不同人的脑海中完全代表了不同的意思。

举个简单的例子:

党内有个活动叫民主生活会,就是领导班子凑一块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开会之前,每一个成员都要写一个“剖析材料”,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问题描述-原因剖析-对应措施

很多领导的模式如下:

问题-批评与自我批评辣味不够;

原因-党内生活态度不严肃;

措施-严肃党内生活。

(当然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民主生活会自身的内容,不会就这个会评价这个会,但这个例子比较明显,能理解就行)

OK,你觉得这个领导的剖析材料写的咋样?

这种材料严重不合格。

问题、原因和措施全都文不对题

是这样的:

批评和自我批评辣味不够,其实是问题表现,而不是问题;

(因为过于微观、具体,此表现和其他表现是一个问题的不同表现)

党内生活态度不严肃,其实是问题,而不是原因;

(因为它是一个问题表现的合集,并非“态度不严肃”导致了“批评辣味不够”,而是“态度不严肃”的表现之一是“批评辣味不够”)

严肃党内生活,其实是要达到的结果,而不是措施。

(假如你有个问题是“不高兴”,我说我有一个措施,那就是“你高兴吧”。。。。不解释)

上面这段多看几遍,可能解决你申论的批量问题。

上面这段多看几遍,可能解决你申论的批量问题。

上面这段多看几遍,可能解决你申论的批量问题。

合格的模板如下:

问题-党内生活态度不严肃;

问题表现(之一)-批评与自我批评辣味不够;

原因-党性修养滑坡;

措施-加强党内学习和党性锤炼,主动接受群众和同事监督,提升党性修养。

引用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很多考生自以为分论点是源自材料、逻辑严谨,可为什么不能拿高分呢?是不是因为我的文字不够高大上?

答案:不是。

绝大多数问题依然是逻辑问题。

写东西要先论“对不对”,再说“好不好”。我们习惯于追求“空中楼阁”,原因在于“好不好”更直观、肤浅和光鲜亮丽,但“对不对”则需要一定的思考,甚至专业知识

说白了就是,其实领导未必不知道这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费脑子,给我改稿的时候既不能显示自己啥都没审核直接pass,又不愿意费心费力深入进去考究逻辑和结构(有那心情他完全可以自己写),就稍微改改,比如把一句歌功颂德的话换个说法,比如,改个标点符号。

4 月底就要考公务员了,怎么准备申论考试?_第2张图片

那你想想为啥领导喜欢改那些歌功颂德的话和标点符号啊?

因为那些东西无关紧要,怎么写都行,但结构和逻辑真要动起来费心伤神,一旦动错了就暴露水平了,甚至可能摊上责任。

这也是我一直不愿批改的原因,我不愿意像别的机构老师在无关紧要的地方给你诌几句官话挣那几十块钱,一旦答疑起来,我只能深入进去剖析材料并挖掘考生存在的问题,这一系列的活没有聚精会神的数小时是做不好的,但我收费大几百你肯定不愿意给,所以索性不批改。

你现在知道什么重要了吗?

真正精华的地方并不在于下面排比啊比喻啊引用啊这些唬人的四言八句,而是最基础的东西:

逻辑

4 月底就要考公务员了,怎么准备申论考试?_第3张图片

以上,是我掏心窝子的话,强烈建议多读几遍,有没有用自己斟酌。(觉得有用的话给点个赞)

在此基础上,我再讲一套真题,2017年云南省考(材料自己找)

根据你对“给定资料7”中划线部分“但现在的时刻,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需要我们忙碌起来,而不是一直在缅怀过去,一直在不经过大脑地轻松娱乐”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结合给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联系实际;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字数1000字左右。

题干有3个主体,文化、民族、国家,点明批评了两个行为:“一直在缅怀过去,一直在不经过大脑地轻松娱乐”,措施是:“忙碌起来”。

这个现象和措施,比较白话,但看起来貌似又有深意,“一直缅怀过去”和“一直不经过大脑地轻松娱乐”明显是俩不太一样的问题,怎么就能并列起来了?“忙碌起来”又指的什么?如何忙碌起来?

看划线句出自的材料:材料7

勤能补拙似乎一直是至理名言,然而,一个著名咨询集团合伙人却不这样认为,他语出惊人:勤可致拙。我的很多同行失败就失败在太勤奋。因为太过勤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我总是想着懒,而不是懒得想。有时候这就是效率。毕竟,人生那么短,事情却这样多,不略过那些不打紧的事情,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生活只会越忙越糟,越糟越忙,恶性循环。所以要养成一种好习惯,一种智慧,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当然,这要注意区分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抱怨沙发太硬的家伙和为了躺得更舒服而起身发明懒人沙发的人。

这个材料7开头点题确实语出惊人,勤可致拙,这是在批评一种勤奋,后文又肯定了一种勤奋,那么题干所指的“忙碌起来”,肯定不是第一种勤,而是第二种勤。

对比见强调点。

两种勤奋的区别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第一种勤是瞎忙,第二种勤是知行合一;第一种勤其实是“伪勤奋”、是用“行动上的勤奋和思想上的懒惰”、是“懒得想”,第二种勤是“真勤奋”,既有战术上的执行,又有战略上的思考,略过不打紧的事,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一位网评家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人勤于思考,才会分清事情主次轻重,珍惜自己的精力,做到低成本、高效益……总之,这样的人长于把握一切、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善于从繁杂和忙乱中解脱自己,这是一种人生艺术。

两种勤奋的关键点在于--思考。要勤奋的思考,要有思考的勤奋,要蹄疾步稳、忙而不乱。与上一段一脉相承,没有新东西。

有的人含着银匙长大,各方面都无比顺利,甚至可以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堪称人生赢家。而放弃大好前程和安逸生活,却选择了一条看上去无比折腾的人生道路,这不是自己找事做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确实是。然而,人生是越努力才会越幸运。每天给自己找一点事儿做,每天勤奋一点点,努力一点点,收获一点“小确幸”,终有一天会积累成人生的“大满足”。而天天不做事,最后可能会没事做,或者做不了、做不完。

你看,前文刚说了“勤能致拙”,现在又要每天勤奋一点点,努力一点点,收获一点“小确幸”,终有一天会积累成人生的“大满足”,这就说明不是在批评勤奋,反而是肯定勤奋

那么在上文的“勤奋的思考”和“有思考的勤奋”二者中,出题人是偏向于后者的,因为前者过于倾向思考,自己琢磨一下其中细微的差别。

那么当我们在命题的时候,一定要精准,这个题目不仅仅指思考,也不仅仅指勤奋,而且点明作者想说的勤奋的某一点-“勤奋的质量”,解决这一点的关键要素为-“思考”,关系是-用思考提升勤奋的质量

进一步说,即 要同时包含“思考”和“勤奋的质量”,比如“以思考为勤奋的质量升级”,这种题目才能精准打击作者意图,而如果你只说“思考”,那对应的问题是“不思考”,如果你只说“努力”,对应的问题是“懒惰”,则无法点到作者那一丝玄意--既要思考,还要勤奋,要有思考的勤奋。

不去思考必须思考的问题,不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如果这发生在我们身上,就是怯弱、狭隘和封闭,是最最消极的。我们的灵魂和心会被蚕食,我们的思想将被撕裂成碎片,而我们只能在其中跌跌撞撞,疲于拾掇缝补,苟且喘息。所以,我们会在碎片中生活,会在原地踏步中越来越忙碌。

别让脑袋停止思考。人和人,甚至人和动物在肉体上都没多大的区别,差的就是灵魂。若不思索,甚至没有追求,随遇而安,你就必须接受所有后果,那就是被其他人或自然支配。

解释不思考是如何让我们庸碌的,阐释不思考的严重后果。。(反面阐述思考的必要性)

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看清楚我们所在的这颗蓝色星球的模样,才弄清楚我们怎样进化成人,才变得有一点点的能力和空闲去利用、去支配自然获得片刻的闲暇以实现我们心中小小的偷懒的欲念。但现在的时刻,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需要我们忙碌起来,而不是一直在缅怀过去、一直在不经过大脑地轻松娱乐。毕竟,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我们总是历尽艰辛,万分努力,才让一切看起来不那么费劲。

最后这句有意思-你之后拼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但是,我们依然没有找到“一直在缅怀过去”和“一直在不经过大脑地轻松娱乐”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时候,一定要有“联系”的观点,它们肯定与我们的主题有关系,而且是负面的,我们的主题是“用思考升级勤奋的质量”,想象一下,“缅怀过去”这个词虽然带有正面的褒义色彩,但它只是作者的一种掩藏手法,其真正意图是贬义的,我们换个说法看看能不能与主题联系起来,继续引用我常用的米兰昆德拉的名言: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

有没有感觉?这个缅怀过去并不是说你怀着感激之心缅怀烈士,而是你懒得创新,把前人的方法、生活方式不加思考地往下复制粘贴,一个劲的重复,是不是?

“一直在不经过大脑地轻松娱乐”这个就比较直白了,低级趣味呗,不在思考和创造中寻找乐趣,而是庸俗低级的娱乐。

看完这段,我们对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有了一个清晰但尚不全面的认识。

问题表现:(没有)

问题:伪勤奋、低质量勤奋、瞎忙(但不是不勤奋)

原因剖析:懒得想、不思考

措施:(没有)

那么这两个没有的地方就在其他材料中。

看其他材料

材料1

通篇正反对比从文化层面说明思考的重要性。

材料2、3

“老字号”的出路-不能怎么着(一味消费情怀),不能怎么着(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高枕无忧地睡大觉),要怎么着(结合现实再思考)怎么着(拥抱互联网+),实现什么(老树开新花)

材料4

手机行业的出路,肯定是和材料23合并的。

材料5、6

(正)若你曾折翼,是否依然选择飞翔?这个深了哈,这个一看就跟前面的文化、企业不再一个层面,这个讲的是进一步深挖源动力--“其实没什么秘诀,首先是热爱,其次是勤奋”

(反)一堆反例完以后,来了一个正向的东西,除了上面说的“热爱”,其实还有一点“责任感”

说白了就是,你热爱你的生活和职业当然最好,如果不热爱也没关系,你看这么多成功者都不热爱,这个时候要讲责任感,身在其位必须尽责。

那这篇文章看完了,我尽量简化一下过程。

OK,现在我们有一个重要的点要量化出来,就是--搞事情是什么

这个时候要用到开头的那个案例了。看好了。

题干说“但现在的时刻,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需要我们忙碌起来,而不是一直在缅怀过去,一直在不经过大脑地轻松娱乐”

材料从几个方面介绍了问题,文化的问题,企业的问题,个人生活状态的问题。这是啥?这是问题表现吧。

问题是啥?搞事情是啥?是一个统领的问题,对吧,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ok,这点加入题目

以有思考的勤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最简单的方式,十全大补面面俱到,绝对错不了

下面讲结构,

结构问题是这篇在公众号上的主要完善之处,注意看哦。

有些题目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先看看这套题的小题是怎么回事。

4 月底就要考公务员了,怎么准备申论考试?_第4张图片

小题1-文化层面

小题2-企业层面

小题3-个人层面

6不6?像不像分论点?

像个瘠薄!

很多机构看到这就开始总结半截子规律了:大作文就是把前面小题串起来,然后给你找几篇类似这种材料的题目让你以为找到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的感觉,很有“获得感”。

我还是那句话,不建议总结半截子规律。即使很有可能它真的适应不少题。

因为它无法应对现在申论题目越出越灵活的现实

本质的规律才是通用的,而且用熟练了速度更快,且流畅、自然。

再者,真的是文化、企业、个人三个分论点吗?

三个分论点是并列的吗?

不是

前两个是并列的,第三个是递进到下一个环节了。

分论点一:有思考的勤奋,就是挖掘汲取历史和文化埋藏的宝藏,追求文化的“信雅达”,而不是掠夺式开采、盲目地拿来,工业化熬制“毒鸡汤”。(材料1)

分论点二:有思考的勤奋,就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是结合现实再思考,是顺应时代拥抱互联网+,而不是一味消费情怀、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材料2.3.4合并)

下一环节过渡:民族复兴的关键在人,在我们每一个人。具体到我们个人如何真正做到“有思考的勤奋”呢?

(如果你非要理解成分论点三也行吧):热爱是源动力,担当是立身石。 前半段夸热爱,后半段说“爱一行干一行”固然完美,但可遇不可求,民族复兴更需要的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担当意识。(材料5.6)

框架已成,剩下的原材料里摘点东西拼凑出你的思维表达即可。

哦了。

累煞,求赞求安慰求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4 月底就要考公务员了,怎么准备申论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