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电影

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电影_第1张图片

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电影_第2张图片

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电影_第3张图片

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电影_第4张图片

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电影_第5张图片

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电影_第6张图片

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电影_第7张图片

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电影_第8张图片

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电影_第9张图片

    《那山那人那狗》  中国潇湘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    1993年出品      片长93分钟

    该影片讲述了一个高考落榜生回到了大山里的家后,做了大半辈子的大山里的邮递员工作的父亲,终因脚病久治不愈,即将而无奈地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由于他对邮递员的那份工作始终放不下的眷恋和牵挂,便与领导商量来安排自己的儿子来接替他的工作。他最初的想法是大山里的邮递员是“国家干部”的编制,虽然是很辛苦,很危险,但却是很光荣,很体面的工作。儿子第一次去大山里送邮件时,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之后,仍然不放心,便带上跟随着自己多年的忠实于自己的老狗,决定陪着儿子走完送邮的全过程,并以身作则地为儿子树立起精神的榜样。起初,父子俩因长期隔膜只默默地走路,渐渐地通过与不同的村民的接触,尤其是通过一个漂亮的女孩的接触,两人之间渐渐地打开了话匣子,对彼此之间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他不仅顺利地接替了父亲的工作,也从心理上认可和理解了父亲,认可了父亲的爬山涉水的工作的意义,也理解了父亲为了他的工作,二十多年来所对家庭的亏欠。

    我以为,影片展示出的不仅仅是父子之间的情感冲突,也是表现出了以父亲为代表的旧的传统观念和以儿子为代表的新的时代的观念的矛盾和冲突。父亲对儿子所喜爱流行音乐而嗤之以鼻,儿子对父亲不搭便车坚持走邮路而不屑不顾。因此,影片中着力地表现出了一些生活中的琐碎的小事和具体的细节,把一些浪漫化的,诗意化的故事情节,通过山里的美丽女子,湘西的旖旎风光,人物的真挚情感,缓缓的影片节奏,一路上把湘西的山路和乡村的人文景色和生活,描绘的很详细。矮矮的土瓦房,成片成片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的山路,或宽或窄的河流,风景优美,民风淳朴,乡土气息浓厚的,同时夹杂着回忆与怀旧,温情与理解。就犹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道尽了人类的永恒的话题“父与子”隔阂的关系。一路走来,一路展开,又慢慢地解开,慢慢地融化最后两人成了心底的知音,彼此的朋友。

    当儿子不解地问父亲,山里人为什么要住在山里?父亲的回答是,山里人是神仙的后代,注定是要过腾云驾雾的生活。儿子更倾向于母亲的回答,山里人是离不开生养他们的祖先的答案。就像是脚穿在鞋里,舒服不舒服都由自己来说一样。其实,生命的意义就是发生在人类定居在那一个地方的时刻,祖祖辈辈们因循沿袭的生活,一个轮回又一个轮回,生生不息,锲而不舍,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人们对故土的留恋。就像是父亲望着儿子背着大山人的邮包往前走的背影,跟着他多年跑邮路的老狗也随后追了上去,儿子这一走,可能会像他一样,这一条路又要走一辈子了。

    我也以为,这是一部反映乡村邮递员生活的影片,也是一部儿子与父亲之间获得理解和沟通的影片,通过影片让我们了解了大山里所发生的故事。虽然大山里的交通和通讯不便,却保存了人类原始的质朴温情的民风。虽然大山里的山路崎岖泥泞,却保存着人类净土的秀美宜人的风光,是大山里的人接纳了我们,是大山里的人治愈了我们,使我们与大自然能融为了一体,成了大自然的一员臣民。由此可见,父与子的交接也意味着传统的绵延与继续。

    如今有很多的人都迷失在尘嚣里,成了所谓的无根漂泊的魂。没有了家,没有了归宿,也没有了思念的远方。影片的导演告诉了我们,在远离都市文明的大山里,有一片黎明的清晖,有一缕淡远的光泽。他们的生活并不为我们所熟悉,却能够触摸到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却能够找回城市文明中日渐消失的挚爱与温情。在这里,大山里人们不再是与城市对立的封闭的空间,而是大山与城市维系的纽带。父亲的退休不是对传统的告别,而是对信念的传承,不是精神的淹没,而是时光的流逝。我并不是号召人们进大山,只是至少要去观望一下那里曾经孕育过我们生命本源的地方,给了我们精神内核的地方。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姿态回归到中国传统的伦理秩序,并试图通过怀旧的目光去重温,为我们再建立起心灵的归宿。

    影片结束了,我也从大山里秀美的景色中走了出来。影片中的清新,憨厚,细致,感人的细节,又很难让我从影片中走了出来,我喜欢这一部影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