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光:欢笑与悲伤里,有一种大悲悯

城市之光:欢笑与悲伤里,有一种大悲悯_第1张图片
夏尔洛与卖花女


城市之光,是卓别林于1931年拍摄,豆瓣评分9.3。

今天看完这部电影,联想影片的名字,心里十分温暖,卓别林扮演的流浪汉夏尔洛,他虽身处社会的下层,但却有人性上的温暖和善意,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光芒,甚至是这个时代的人性光芒。这也是反讽的一点,上帝之光的呈现者,是一个人人远离的流浪汉。

不以人的身份阶层,而掩盖人性的光辉,甚至,刻意选用底层人物的视角,表现底层人物的善良,比表现身居高位的人的善良,来得更为有力,且难能可贵。因为生存的考验会撕碎一切伪装,生存呲出的獠牙,会让人的底色显露无疑,极其考验这个人的人品和他的选择。在人的本能欲望前,还能保留人的尊严和品格的,才称得上真正的人。

夏尔洛这个流浪汉,没有丢失为人的尊严和良善,甚至比所谓的高等人更具备人之为人的意义。影片里充斥了大量对阶层的讽刺,比如那个喝醉就把夏尔洛当朋友,清醒就嫌弃夏尔洛的富豪。有意思的是,清醒与醉酒代表的是人的两种状态,即理性和感性。理性的时候,就会以人的阶层、外表、金钱等等附加值为评判标准,也就有了三六九等,亲疏贵贱。而感性的时候,则以是否真心相待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所以,富豪喝醉之后,把救命之恩的夏洛奇当作好友,同吃同住,还随手送一辆豪车。但清晨酒醒后,就会一次次赶走夏尔洛。

需要留意的是,夏尔洛是清醒的,无论富豪如何善变,夏尔洛对待他依旧如故,就像他身上保留的善意,不会因时间、地位等外在的变化而改变。在这样一个底层人物身上,反而具备了神性。与之相应的是,一个卖花女。卖花女原本眼盲,夏尔洛想尽一切办法为卖花女筹钱,去打工,去参加拳击赛,最后被误会偷富豪的钱而锒铛入狱,但卖花女终究得到了夏尔洛的资助,从而治好了眼疾。

夏尔洛从监狱出来后,形象更为狼狈,衣服破烂不堪,裤脚的口子都裂到了膝盖。两个卖报的小孩丢石子,捉弄夏尔洛,当夏尔洛回过头的瞬间,神情有疲惫和苍老。时间和监狱是无情的,有时候,底层人对底层人的欺辱,更为无情,甚至是不自知。因为这样,他才会显得自己高人一等,就像生物链。这是人心之恶。

下一刻,夏尔洛捡起了街边掉落的花,身后是已复明的卖花女,卖花女开了花店,生活显然比之前好很多,形象上也靓丽许多。这时,两人相遇,卖花女原本没有认出夏尔洛,却在与夏尔洛握手时,通过触感认出了他。这一瞬间,我以为,卖花女会不会假装不认识呢,因为眼前人并非自己所以为的上等人,反而是个落魄潦倒的流浪汉。但卖花女没有,卖花女依然对夏尔洛怀有感恩,两人相视时眼里的惺惺相惜,那份温情与光芒,点题了影片的名字,是影片里最动情的一刻。

让我们回到影片开端,一个上层人物举行隆重的揭幕仪式,当帷幕揭开时,代表城市的雕像上,夏尔洛睡在上面。这是对上层人物的讽刺,在他们眼里,代表城市的是僵硬的毫无生气的雕像,实际上,城市的真正气息是那个小人物夏尔洛。两者奇妙的同时呈现。

卓别林是善意的,他把人物、时代的悲酸包裹在糖衣之下,让人们在笑容中,去体会影片里传达出的酸楚。卓别林以夏尔洛的乐观和幽默,表现了比泪水更直指人心的温情,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比生存本身更艰难的悲哀,所以说,卓别林能成为世界级大师,在我看来,更多的不在于技巧或者别的,而是他关注世界本真的那颗心,他对人性的悲悯。

影片里始终有一种大悲,以喜剧的方式,让人们欣然接受的同时去感受笑容后面的世界,拥有多一种关注世界的角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城市之光:欢笑与悲伤里,有一种大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