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光阁+张臻凯班+第三周(1)次作业

《如何成为一个更厉害的人》 33%

R:核心思考区间的工作不可中断(有删减)

“任务转换 ” ( t a s k s w i t c h i n g )也可以算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课题了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 ,当从任务 A转换到任务 B后 ,执行任务 B的绩效要明显比非任务转换条件下执行 B的绩效差 ,这个差异称为 “转换损耗 ” ( s w i t c h i n g c o s t ) 。转换损耗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是任务 A留下的认知惯性 ,也就是之前已经习惯了任务 A的认知情境 、反应方式 ,这个惯性会对完成任务 B造成干扰 ;二是做 B的时候需要对 B进行认知重构 ,重新回忆起 B的相关背景和信息 ,这个重构也需要时间 ,而且可能不完整 。

可现实就是这样 ,虽然不论从心理学还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 ,这种需要任务切换的 “多线程 ”的感觉很糟 ,效率很低 ,但我们往往没有选择 :一个任务做到一半被打断 ,然后去做另一个任务 ,然后又被打断 ,又去做另一个 … …这里有个至关重要的事实是 :如果你是在非常投入和忘我的思考时被打断 ,那么你的 “损失 ”和懊恼就会非常大 ;相反 ,如果你只是在做抄写一篇文档这种不动脑子的活 ,那么即便是频繁的中断也不会对你造成太大的影响 。所以 ,如果我们能选择好合适的中断点 ,中断就并不可怕 ,切换的损失也可以降到最低 ,如果说多任务工作有什么技巧的话 ,那么就是 “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 ” 。

这个技巧的前提是 ,我们需要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的剖析 ,区分出 “容忍中断 ”的部分和 “无法容忍中断 ”的部分 ,然后用可保证的相对完整的时间去进行那些 “无法容忍中断 ”的部分 。事实上大多数任务都有一个至关重要 、通常也是最棘手的部分 ,这个部分需要我们集中精力 、非常专注地进行思考 ,然后将其破解 。一旦这个部分被我们 “吃下 ” ,那么这个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大半 ,余下的就是一些支持性的 、补充性的工作了 (即 “支持性思考区间 ”和 “操作性动作区间 ” ) 。

我自己工作中有一个习惯 ,就是拿到一个任务后 ,务必要先找到那个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 ,找到那块硬骨头 ,尽全力去啃下来 ,而不是先去做那些周边的打扫性的工作 。举个简单的例子 ,现在领导让你做一个 P P T ,你第一步准备做什么 ,是先挑一个漂亮的主题模板吗 ?不是 。是马上去百度谷歌查资料吗 ?也不是 。正确的答案是 :设计 P P T的架构 。即你要分析你的受众 ,他们的知识水平 、理解水平以及兴趣点 、关注点 ,在此基础上设计你的内容以及展现内容的顺序 ,先讲什么 ,占比多少 ,再讲什么 ,占比多少 ,以及讲的时候采取什么风格 、策略 ,然后 P P T的架构就出来了 。这个过程就是该任务的 “核心思考区间 ” 。在这个过程中 ,你只需思考 ,非常专注地思考 ,你需要的工具 ,仅仅是一张纸和一支笔 (你需要把你的灵感快速地记下来 ) 。等你完成了这个过程 ,你可以选择继续填充具体的内容 ( “支持性思考区间 ” ) ,也可以暂停一下去做别的工作 。之后 ,等你再为这个 P P T选择模板 、寻找配图或者调整字体的时候 ( “操作性动作区间 ” ) ,你并不会太介意被打断 ,因为你知道 ,在某种意义上 ,这个任务你已经完成了 。

不瞒你说 ,为了写作这一节 ,我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一张 A 4纸和一支笔 ,让自己进入纯粹的 、专注的思考状态 ,来设计它的 “架构 ” 。设计完成后 ,我吃了一顿晚饭 ,看了一集美剧 ,这个写作的中断并没有让我担心 ,因为我知道 ,尽管我还没有在电脑上敲入一个字 ,但这部分 ,其实已经写完了 。这就是多线程工作的秘诀 。很多时候 ,你只是需要一个专注不受干扰的 、能纯粹跳脱出来思考的 、能达至 “心流 ”状态的 、能把最关键的 “硬核 ”搞定的 ——半小时 。

I:知识重述

我们在处理一件事情时,往往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打断去处理其他事情,中断会降低我们的效益,如何使效益的降低最小,核心在于对中断点的控制和管理,当拿到一个任务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奏:

1、剖析任务,将任务分为核心部分,以及非核心部分

2、处理核心部分,在处理过程中,要做到一鼓作气完成

3、填充非核心部分

A:拆为己用

A1:以往经历

读完一本书,开始写读后感,凭着读完零零散散的感觉,便开始动笔,一边写一边构思思路,写到中间又不知道写什么,就又回过头去看书,中间再看看手机信息。

正确思路:分析写一份读后感的核心部分,即整体思路框架,想要表达的涵义及顺序;在这个过程中集中思路,一鼓作气完成,然后再动笔开始书写。

A2:如何使用

当再次拿到一个任务:需要在全校上公开课,按照以下步骤去做:

1、将任务分为核心和非核心,核心:内容,内容的深度,展示顺序,展示方式,中间过度

2、集中精力完成核心部分,保证中间过程连贯性,核心部分不能一时完成,则分为几个小的核心部分,一个一个的完成

3、再去进行非核心部分填充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光阁+张臻凯班+第三周(1)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