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目标和终点?

从上世界90年代,人类刚刚进入电子信息化时代开始,如何使用科技设备完美地复制人脑、模拟生物界的最高智力,就已经开始成为科技发展的前向目标。就现有技术和研究,不难预见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但是,我们究竟希望完成一个什么样程度的作品,一定会成为阻碍人工智能发展的哲学问题。


首先,人类在追求人工智能的目的。工业化的目的在开始的时候就是极其明确的:在繁杂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人类,解放生产力。那么显而易见,人工智能,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化的目的,我们暂且认为是为了在繁杂的低级脑力劳动中,解放人类。作为研究人员,且不讨论哲学与伦理问题。那么,如何达到设计人工智能、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从低级脑力劳动中解放人类呢?一、完全模拟人脑思维解决问题。利用机器运行周期和储存的优势,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即,在最短时间内,遍历人脑设想中的所有可能,然后由人类或类人智能选择结果。二、结合机器逻辑习惯与人类逻辑习惯解决问题。即,利用机器量化一切的逻辑优势干预人类思维下的决策方式,达到不断优化逻辑的目的,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私以为,人类世界与机器的矛盾冲突在于,人类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而机器世界中绝对的1与0。如何能够统一两者,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模拟与量化。因此,在机器思维的空间中也会考虑利用多重逻辑叠加以达到类人思维的目的,于是有了两种选择:即全局叠加与局部叠加。显然,前者的数据架构是庞大且冗杂的,后者的数据环境更加复杂。


其次,人类追求人工智能的最终结果。方向不同肯定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追求完美类人逻辑。即,使机器具有完全的人类思维逻辑,直至完美。也即机器等同于人类。二、追求人类逻辑的完美。即,机器只学习人类思维中有益的部分,从而形成更加完美地逻辑。也即机器大于等于人类。


大概不久,哲学范畴就会衍生出相应的人工智能哲学来讨论这门学科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会帮助人类智能不断学习、积累量变;人类智能也会帮助人工智能实现飞跃、进行质变。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人类与人工智能并不能成为对立的双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的目标和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