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之沉重

    看完东野圭吾的《信》,我个人心情是很沉重的,这种沉重是来自这本书的方方面面。与东野圭吾的其它书籍不同,它可以说是跳出类型、流派的格局限制,兼得犯罪小说、成长小说、言情小说、社会小说之趣。

信之沉重_第1张图片
爱看书的某慧

    首先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当一个人犯罪,他的亲人该怎么办?犯罪家属该不该被社会上的人歧视?他们应该怎样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时候的血脉就像艾滋病般,家属被歧视,被社会孤立。而书中提供的则是多变的。 一开始是在隐瞒哥哥的信息,因为一旦哥哥的身份被人知息,自己就会因此受到牵连,无论怎样努力,就是弥补不了哥哥是杀人犯的现实。但是人做错事就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倘若没有惩罚,法律就失去它的强制性。另一方面,为什么社会上的人会因为是杀人犯的亲属就疏远,更多的原因是那些人对直贵的忌惮,他们不了解直贵,害怕某一天直贵变成他的哥哥,实话讲,他们也是对自身的保护。直贵应该感到感激,很多人如他的老师、饭店的老板、大学的朋友,都在尽可能的帮助他,尤其是大学时的朋友,他们就是喜欢这个人而呆在一起,不是因为直贵的亲戚。

     后来他选择下意识的隐藏哥哥的信息,不惜撒谎说哥哥在国外、对女友做手脚,心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扭曲,他希望生米煮成熟饭即使以后知道哥哥的事情别人也没有什么办法,可是他最后一刻放弃了。明明不是自己的过错,结果却需要自己背负,让自己无法做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所以说背景还是很重要的,虽然能力也很重要)。

    最后的结局是为了保护亲人,他需要自己背负这个沉重秘密,我会猜测一旦秘密泄露会发生什么?是盛夏的方程式的翻版?还是多年以后他们知道了直贵的为人,坦然一笑抹灭一切?(这种假设肯定不成立)或者是多年后哥哥出狱四处打听他们于是弟弟为了亲人将其杀害?我不知道结尾的最后一幕到底意味着什么,弟弟去探监准备唱歌时怎么也发不出声音......

    很难想象哥哥漫长的监狱生活是怎样的,按照以前和弟弟一起住的那个人来说,监狱生活非常辛苦,哥哥的精神支柱可能只有弟弟和内心的愧疚(哥哥美化了小时候的很多场景,可以说这些记忆在支撑着哥哥活着)。而一旦弟弟放弃他,不知道他会变得怎样,变疯变傻?哥哥是一个很傻的人,为了弟弟上大学去偷盗,却被糖炒栗子吸引(他不是一个好的小偷),最后失手杀人。做了这一切事情的后果是将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做人要理智),没有达到目的还将自己送进监狱,哥哥的确应该好好反思。

    那么那个老太太呢?被人杀害无法享受晚年,她的家人该有多么悲痛。将心比心,哥哥给人的一封封信怎能让人心里平静,他的一次次来信无疑是在将这件事情一次次的提醒,还要添加弟弟的近况,好像杀了人生活的还很好的样子。他只是在重复的忏悔道歉,却从没有体会过别人的感受。

     然而我最关心的问题(我认为最应该关注的)是哥哥为什么要去偷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首先,倘若家穷,弟弟可以不上大学去工作,没钱就应该去富人家抢劫吗(做事要量力而行,事实证明弟弟在一个人的条件下也上了大学);其次,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还有没建立健全救济机制,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为什么他们会生活贫穷?哥哥完全可以采取其它的方法,比如尝试去像老太太借钱(这种情况是可以成功的);再者,为什么人人关注的是“杀人犯”这三个字,而不是哥哥为什么杀人,他们可能从来不知道善良的哥哥杀人只是为了给弟弟筹集上大学所需要的学费,只知道哥哥杀了人哥哥就是坏人,直贵是杀人犯的弟弟也就是坏人。倘若他们知道这些事实,会不会对弟弟多一份同情,多一份关怀?

    人生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选择,选择不同可能以后的道路就不同,也可能殊途同归。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听从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对于那些本来不是自己的过错结局却需要自己承担的事情,我们可以承担,可是这份责任是有限度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之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