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在协议控制下的多机互联系统
网络的功能
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
网络拓扑
总线拓扑(同轴电缆或双绞线)、星型拓扑(同轴电缆或双绞线,集线器为中央节点)、环形拓扑(双环结构)、树形拓扑(同轴电缆)、网状拓扑、混合拓扑(杂合型拓扑)、蜂窝拓扑(无线)
计算机网络系统
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组成
DNS(域名系统)它作为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人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由域名空间、域名服务器、地址转换请求程序三部分组成
网络的分类
按地理范围分:局域网(LAN)(IEEE802系列标准)、城域网(都市网)(MAN)、广域网(WAN)
按传输介质分:有线网(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无线网
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或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要求速度高达20 Gbit/s
4G
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4G,以100Mbps以上的速度下载
OSI模型
国际化标准组织(ISO) 提出
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英语: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缩写为 OSI),简称为OSI模型(OSI model),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
TCP/IP
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具体为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TCP负责网上信息的正确传输,IP负责将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本质上是一种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协议
TCP/IP是一组用于实现网络互连的通信协议。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以TCP/IP为核心。基于TCP/IP的参考模型将协议分成四个层次,它们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主机到主机)、传输层、和应用层。
1. 应用层
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高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例如:FTP、Telnet、DNS、SMTP、FTP、HTTP等.
2. 传输层
传输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为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证了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该层定义了两个主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DNS、RIP和TFTP都是基于UDP的。
TCP协议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通过“三次握手”来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而UDP协议提供的则是不保证可靠的(并不是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3. 网际互联层
网际互联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主要解决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问题。它所包含的协议设计数据包在整个网络上的逻辑传输。注重重新赋予主机一个IP地址来完成对主机的寻址,它还负责数据包在多种网络中的路由。该层有三个主要协议:网际协议(I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和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IP协议是网际互联层最重要的协议,它提供的是一个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递服务。
4. 网络接入层(即主机-网络层)
网络接入层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它负责监视数据在主机和网络之间的交换。事实上,TCP/IP本身并未定义该层的协议,而由参与互连的各网络使用自己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然后与TCP/IP的网络接入层进行连接。**地址解析协议(ARP)**工作在此层,即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以太网协议(Ethernet),ATM协议
TCP拥堵控制算法
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
加粗样式
因特网概述
因特网是一个建立在网络互联基础上的最大的、开放的全球性网络。因特网拥有数千万台计算机和上一个用户,是全球信息资源的超大型集合体。
因特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资助的ARPANET(阿帕网),提出的TCP/IP协议为因特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正式接入因特网是在1994年4月。
我国的Internet发展情况为20世纪80十年代末、90年代初才起步。
1989年我国第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CNPAC建成运行
因特网提供的服务
Internet的服务有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信息服务等……
(SMTP、POP、Web(HTTP)、NNTP(网络新闻传输协议)、FTP等)
万维网(WWW)
全球信息网,又称万维网(World Wide Web),是一个全球规模的信息服务系统,有遍布于全世界的数以万计的Web站点组成。(分布式超媒体信息查询系统)
电子邮件(E-mail)
格式:邮箱名@邮箱所在主机的域名
文件传输协议(FTP)
用于在计算机间传输文件,如下载软件等。
FTP几乎可以传输所有类型的文件,包括文本、二进制可执行、声音、图像、数据压缩文件等。
远程登录(Telnet)
指通过Internet与其他主机连接
Telnet是远程登录服务的一个协议,该协议定义了远程用户与服务器交互的方式。允许用户在一台联网的计算机登录到一个远程分时系统时,像使用自己的计算机一样使用该系统。
浏览网页的相关概念
WWW与HTML
WWW是因特网上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与一身的全球信息资源网络,是因特网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WWW的网页文件是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编写的,并在**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mission Protocol,HTTP)**支持下运行的。
URL
URL其实就是因特网上的资源地址。其格式:协议名://IP地址或者域名
浏览器
WWW浏览器是一个客户端的程序,其主要功能是使用户获取因特网上的各种资源,常用的浏览器有Microsoft的Internet Explorer(IE)
电子邮箱的相关概念
电子邮箱概述
因特网上是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服务。
电子邮箱使用的协议
有简单邮箱传输协议(Simple Message Transfer Protocol,SMTP)、电子邮箱扩展协议(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MIME)和POP(Post Office Protocol)协议。(POP又被称为POP3)
(SMTP:发送,POP:接收,IMAP(邮件访问协议):发送+接收(双向))
电子邮件地址格式:<用户标识>@<主机域名>
附件可为任何格式的文件,但不能发送文件夹以及超过一定大小的文件
E-mail邮件本质上是一个文件
域名
格式为:开头.主机名.主机类型.国家名(可以不要)
因特网上的域名由域名系统(DNS)统一管理
国家顶级域名:cn(中国),us(美国),uk(英国)
国际顶级域名:int(国际性组织可在int下注册)
通用顶级域名:com(商业组织)、net(网络组织)、edu(教育机构)、gov(政府部门)、org(非赢利性组织)
IP地址
所谓Ip地址,即网络协议地址,是用于表示Internet网络上节点的32位地址(IPv4是这样的,当然IPv6会不同,它是128位的,分8组,每组16位)。
对于Internet网络上的每个节点,都必须指派一个唯一的地址,它由网络ID和唯一的主机ID组成。
该地址通常用由句点分割的八位字节的是十进制数表示(如192.168.40.88)
IP分为A、B、C、D、E五大类,其中A、B、C为常用类,都由网络ID和主机ID两个部分组成。
网络ID也称为网络地址,标识大规模TCP/IP网际网络(由网络组成的网络)内的单个网段,连接到并共享访问同一网络的所有系统在其完整的IP地址内都有一个公共的网络ID,这个ID也用于唯一的识别大规模的网际网络内部的每个网络
主机ID也称为主机地址,识别每个网络内部的TCP/IP节点(工作站、服务器、路由器或其他TCP/IP设备),每个设备的主机ID唯一的识别所在网络内的单个系统。
A类地址:1.0.0.1~126.255.255.254,主机ID占3Byte(3位数,2个小数点)
B类地址:128.1.0.1~191.255.255.254,主机ID占2Byte(2位数,1个小数点)
C类地址:192.0.0.1~223.255.255.254,主机ID占1Byte(1位数,0个小数点)
注:
1.尽管IP地址的主机号的每个域的取值范围是0~255,但主机ID所有域都为0或者255,例如网络ID为10,就不能把10.0.0.0或者10.255.255.255分配给主机;如果网络ID为192.114.31,就不能吧192.114.31.0和192.114.31.255分配给主机。
2.专用网络寻址选项:如果某个链接仅存在于群集结点之间,并且不支持其他网络的客户机,可以为它配置私有的IP地址,而不是企业的正式IP网络地址。经过Internet编号指派机构(IANA)协商同意,几个IP网络被保留下来以用作企业内部私有。这些保留的号码是:
A类:10.0.0.0~10.255.255.255
B类:172.16.0.0~172.31.255.255
C类:192.168.0.0~192.168.255.255
一些特殊点
A: 127.0.0.0~127.255.255.255 被保留
B: 191.255.255.255是广播地址
IP地址的表示方法:采用点分十进制记法(Dotted Decimal Notation),即将32bit的IP地址中的每8位用。等效的十进制表示,并每8位之间加上一个点,即4段热进制为组成,“.”隔开,每组数字的取值范围只能是0~255